40岁以后不要着急,这7位名人都大器晚成,做好几件事是关键。
67岁成名的沈德潜
沈德潜是清朝人,提及此人,我甚是佩服!他67岁前一直郁郁不得志,67岁后人生像开了挂一样。
沈德潜从小家境贫苦,过着清贫的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22岁那年,他考中了秀才,他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本以为他的人生路会一路顺遂,但没想到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
后来沈德潜考进士怎么也考不过,一次没过,二次没过,三次还是没过,四次,五次,六次……还是没有过。
一次次的落榜,他甚是郁闷,但他并没有气馁。
他每3年参加一次考试,从未缺席。从22岁到67岁,他一直都在考试的路上。
“你们看,那位糟老头子,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中进士。今年他又来了,也不嫌丢人!”
一群赶考的年轻人在沈德潜身后肆意地嘲笑他,难听的话不绝于耳。
沈德潜面对他人的取笑毫不在意,他步履缓慢地走着,但脚步异常坚定。
这一次,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终于考中了进士,走出考场后,他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了一场。
在40余载的光阴里,他为梦想而拼搏,为梦想而坚守,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从青春年少到满头银发,他把生命中宝贵的40余年时光用在了备考和考试上,终于圆了心中的梦。
从此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好运势不可挡。
乾隆皇帝对他另眼相看,赐予他一个职位——翰林院编修,这可不是一般的职位,通俗点来讲相当于乾隆的秘书,这让众人垂涎三尺。
乾隆喜欢诗词,恰好沈德潜在诗词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他们经常一起吟诗作对。
兴致高涨时,乾隆拉着沈德潜的手说:“你就是我的知己!”这让沈德潜受宠若惊。
乾隆还公然在大殿上说:“我和沈德潜的深厚友谊,源于诗歌。”
众大臣看着沈德潜,羡慕不已。但他们只能扼腕长叹,只恨自己才疏学浅,吟诗作赋的能力薄弱。
沈德潜67岁成名,然后深得圣宠。77岁申请退休,97岁离世。67岁以后“人生风光无限好”,生活惬意。
67岁成名的沈德潜,他的成功源于他做好了一件事:
他坚定地相信自己能成功,并朝着梦想努力。失败了也不气馁,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正如古人云:“伏久者,飞必高。”你看那天空的鸟儿,潜伏得越久,它飞得越高。
62岁成名的重耳
重耳,62岁成为晋文公,他是春秋时期中原霸主。
62岁前,重耳在外颠沛流离,逃亡了19年,食不果腹的重耳差点饿死在异国。
62岁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变。
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他的父亲晋献公晚年时,特别宠爱一位年轻的妃子,那位妃子靠挑拨离间的手段逼得重耳在晋国呆不下去了。
为了保命,重耳不得不逃走。他带了5位追随他的人一起逃亡,逃到哪里去呢?
重耳苦思冥想,他决定去狄国,因为狄国是他母亲的故乡。他在狄国娶妻生子,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他在这里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又不得不继续逃亡。
他父亲晋献公离世了,晋国内部发生了重大变故,此时的晋国乱成一锅粥。
重耳想回去,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却不能回,回去随时有生命危险。
晋国的夷吾很快就即位了,于是重耳的处境更加危险,他不能再在狄国呆下去了。
重耳对着苍天嘶吼:“我只想陪着妻儿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为何如此艰难!”
重耳伤心地和妻子告别,他离开狄国后去了卫国、齐国、曹国......楚国、秦国。
重耳19年来辗转多国,身心俱疲。他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
重耳当时逃到卫国的时候,饿得头昏眼花,整个人都站不稳。几个跟随他的人也是饥肠辘辘,痛苦不堪。
卫文公一脸冷漠,派人赶走重耳,并对重耳说:“卫国没有多余的粮食,你还是去别处乞讨吧!”
重耳受了耻辱,却只能默默承受。
后来他们来到了乡下,有位农民正在狼吞虎咽地享受着美食。
重耳饿得受不了,他虚弱地对狐偃说:“你去讨些吃的来。”
结果狐偃什么也没讨到,于是重耳乞求农民能否送个瓦罐给他,他想用空瓦罐去别处乞讨。
那位农民说:“行,那我就做点好事吧!”农民从地上捡了一块土,递给重耳。他笑着说:“泥土也可以填饱肚子!”
重耳满腔怒火,狐偃劝慰道:
“泥土,对于农民来说异常珍贵,他把珍贵的东西送给你,你应该感到开心才对。”
“如今诸侯国之间的竞争,不就是为了争夺土地嘛!你轻而易举就得到了泥土,这是好的征兆。”
狐偃的话宽慰了重耳的心。
重耳到齐国和秦国却受到了礼待。
秦国的秦穆公热情款待了重耳,他觉得重耳气宇不凡,后来重耳在他的帮助下顺利回到了晋国。
此时,晋国的晋惠公(夷吾)已经离世,62岁的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君主。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他便成为了春秋时期中原霸主。
花甲之年的重耳能称霸中原,源于他做好了一件事:
哪怕生命受到了威胁,人生陷入了绝境,生活苦不堪言,也不放弃自己。
尝遍了人间疾苦后,好运就会悄然而至。
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65岁成名的齐白石
齐白石是位有名的画家,2017年,他的山水画在北京被拍出9.3亿的天价。
可谁又能想到他曾经是个木匠,在55岁时,还住在陈旧的寺庙里,每天为生计发愁。短短几年,他便声名远扬、驰名中外。
齐白石是如何从一名木匠变成驰名中外的画家呢?
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山野和田地间度过,他放了13年的牛,并且利用空闲的时间认识了不少字。
14岁那年,懵懵懂懂的他在父母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木匠。
对于这门手艺,他并不感兴趣,但是也没办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别无选择。
一次偶然,他在家里发现了一本绘画教科书,那本书虽然破旧不堪,但是他却爱不释手。
往后的日子里,他白天做着木匠的工作,晚上回家自学画画,这一坚持就是11年。
在齐白石25岁的时候,他遇见了改变他命运的贵人胡沁园。
胡沁园看到齐白石的画,非常吃惊。他对着画自言自语道:“不错,真不错,通过自学都能画得这么好。”
胡沁园转头对齐白石说:”你有绘画天赋,不如跟着我学画画,保你有一口饭吃!”
从此,齐白石跟着胡沁园老师系统地学画画,经过几年的沉淀,他终于可以靠画画来养活自己。
后来齐白石为了躲避战乱,他只身去了北京,这一年齐白石已经55岁了。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的画摆在地上,都没人看一眼。偌大的城市,居然没有他的藏身之处。
由于没有钱租房子,他便找了个陈旧的寺庙住下了。
有一天,他想吃白菜,但是身无分文,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揣着一幅画来到摊主面前,笑嘻嘻地说:“我用我手上的白菜换你手上一颗白菜,怎么样?”
一颗栩栩如生的白菜跃然纸上,仿佛跟真的一样,小贩看呆了。
但小贩回过神来,觉得这只是一张破纸而已,不值分文,于是他拒绝了齐白石。
齐白石的人生已经走到了绝境,他蜷缩在寺庙的一角,茫然无措。在他走投无路之际,陈师曾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
此人在北京赫赫有名,在画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先是给予齐白石物质上的帮助,后面在一次重大的画展上,陈师曾推荐了齐白石的画作,齐白石从此声名大噪。
他曾对齐白石说:“如果你想让你的画艺再上一个台阶,不能墨守成规,要善于改变,勇于变更,自成一派。”
恩师的话,齐白石铭记于心,他静下心来,闭关十年,一心钻研画艺,寻求突破。
可惜在他闭关期间,恩师陈师曾不幸离世,这给了齐白石沉重的打击。
恩师去世后,齐白石的地位一落千丈,有些人说他没有真本事。此时,他的处境甚是尴尬,空有一身本领,却不被主流圈认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历经十年的闭关,他的画作别具一格,自成一派。
这个时候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徐悲鸿,画坛重量级人物。
他看了齐白石的画作后,自惭形秽,觉得齐白石比他画得好,于是徐悲鸿视齐白石为偶像。
在绘画圈推荐齐白石,并对他们说:“齐白石是我的老师。”从此,反对声销声匿迹。
齐白石自成一派的画风在主流圈迅速兴起,他们纷纷模仿。65岁的齐白石名声大振,每天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
很快,他便声名远扬、驰名中外。如今,齐白石的画作还经久不衰,甚至被拍出9.3亿的天价。
晚年的齐白石能走向成功,源于他做好了一件事:
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遇到瓶颈时,能静下心来创新。精湛的画艺,再加上贵人的鼎力相助,成功便是水到渠成。
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生命中的贵人——那个救你于水火的人,那个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平时坚持钻研技艺,机会来临时,便能一飞冲天。
年龄只是个数字,只要你想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清朝名臣左宗棠41岁成名,唐宋八大家苏洵50岁声名鹊起,唐朝的郭子仪59岁被重用,屠夫出身的姜太公在72岁高龄时扭转命运。
大器晚成的人数不胜数,40岁以后,希望你不要着急,大不了大器晚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