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是初唐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由智永而入二王之门,上接魏晋遗绪,下启盛唐之风。
唐太宗李世民常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在虞世南死后,太宗曾感叹道:“虞世南死,没有人能够与人谈论书法了。”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从书品与人品的角度评价虞世南书法,认为他外柔内刚的书风是与其“儒谨”“抗烈”的性格相一致的。
明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五十六《书破邪论序》:“虞永兴世南书迹本自希,而楷法尤不易得。小者惟《破邪论序》,稍大者《孔子庙堂碑》而已。《破邪》精能之极,几夺天巧。”
《破邪论序》,又称《襄阳法琳法师集序》,载《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其文并见《大正藏》史传部《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及《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六一册《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等,均可参校。
《破邪论序》是虞世南为法琳法师的《破邪论》所撰书的序言,小楷三十六行,行二十字,介绍了法琳法师的身世经历和对佛法的贡献。法琳法师(572—640),俗姓陈,唐代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幼年出家,博综众典。隋末隐居于清溪山鬼谷洞,唐高祖武德初,驻锡长安济法寺。后傅奕请废佛法,道士李仲卿等又著文贬斥佛教,法琳法师乃撰《破邪论》《辨正论》分别驳之。贞观十三年(639),道士秦世英告发《辨正论》“谤讪皇宗”,太宗召法琳辨对,并将他定为死罪,后改判流徙益州。次年六月,法师行至百宇关菩提寺,患疾而卒。法师有文思,善谈吐,著有诗文等计三十余卷。《续高僧传》卷三二、《开元释教录》卷八有传,另有彦悰《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三卷存世。
此帖风格秀雅温润,闲逸平和,用笔吸收王羲之、王献之以来各名帖之所长,承接晋人小楷的正脉,运笔从容不迫,笔画清劲纯净;结体疏朗而不失紧密,字势灵动自如;布局颇得天巧,字距较密,行距疏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