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两朝,这两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治国方案,那就是打压汉人。不过清朝比起元朝来还算更有自知之明,虽然嘴上不愿意承认汉文化比他们更加先进,但实际上还是提倡满汉一家,愿意与汉文化深入交流,并且在朝政上重用汉族官员。

《左传》里有一句话这样讲,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女真族统治了整个中原地区后,将这句话拿来主义,更加身体力行。所以清朝皇族虽然有心学习汉族文化,但是对汉族重臣还是充满了猜忌之心。

雍正当年能够九子夺嫡成功靠的就是隆科多和年羹尧,此外康熙临终前还将他托付给了汉臣张廷玉。除了张廷玉相比之下结局稍微好点,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没有善终。看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年羹尧个性心狠手辣、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但是他从一而终,一心只为雍正打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汪景祺的头挂在哪里十二年 汪景祺到底做了什么(1)

不过,将军在外打仗难免会君命有所不受,凭借战功居功至伟,再加上雍正确实是他一手扶正的,所以年羹尧可能从未想过,雍正早就对他有意见了,想着要抛弃他,不过年羹尧的权势过大,还得徐徐图之。

1724年,年羹尧被召入京“享福”,第二年他的妹妹敦肃皇贵妃就因重病身故,而他也逃脱不了被雍正责难,所列罪状92条,赐自尽。但凡有点地位的大臣犯错被处决,抄家没收财产已经形成了惯例,年羹尧自然也躲不过。

但是雍正自己也没想到,抄没年羹尧的家,竟牵连出了一头“大尾巴狼”来。浙江巡抚富察·福敏奉皇帝之命前去年羹尧府上抄家,金银珠宝倒是没瞧见多少,反倒是搜出来一本书叫《西征随笔》,作者汪景祺。

汪景祺的头挂在哪里十二年 汪景祺到底做了什么(2)

书中内容,除了对年羹尧溜须拍马,称颂年羹尧的丰功伟绩外,还有如同《雍正王朝》中任伯安那本《百官行述》一样,记录了一些官员林林总总的劣迹行为,同时还有不少抨击时政,诋毁朝廷的言论。

汪景祺何许人也? 浙江钱塘人氏,自视才高八斗,恃才傲物,出身汉族,年少有名。但是仕途坎坷,30多岁了才勉强考中了个举人,考了二十多年仅仅是考中了举人,之后便开始云游生涯。

雍正登基后,适逢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派年羹尧带兵前往西北平叛。此时的汪景祺也游历到了西北,在年羹尧的心腹、时任西安布政使胡期恒的推荐下,汪景祺与年羹尧结识。

汪景祺的头挂在哪里十二年 汪景祺到底做了什么(3)

此时的汪景祺充分发挥了其卓越的拍马屁水平,不仅将年羹尧唤做“宇宙第一伟人”,更是将其与年羹尧和郭子仪、裴度等有着不世之功的历史名人进行对比:

“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

也正是因为如此,汪景祺得到了年羹尧赏识,成为了年羹尧的幕僚。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年羹尧是目空一切的主,汪景祺更是自视甚高,号称“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狂妄到没边。

汪景祺遇见年羹尧,两人是相见恨晚,私底下偷偷摸摸讲皇帝的坏话也就算了,汪景祺更是将自己的对皇帝的“吐槽”全都写到了日记里。汪景祺还对皇室之事高谈阔论,把雍正贬低得一无是处。

他在书中评价“雍正”这个年号不吉利,皇帝必定短命,结局悲凉(尽管这是事实);还白纸黑字地写了“皇帝分毫不值钱”等大逆不道之语。负责查抄的富察·福敏吓得看都没看完就将这本书呈递给了雍正。

汪景祺的头挂在哪里十二年 汪景祺到底做了什么(4)

雍正看后气得全身发抖,暴跳如雷,霎时头晕脑胀口吐鲜血。等缓过神来,雍正还是一板一眼地在《西征随笔》上朱批:“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并把《西征随笔》列为禁书。1726年1月,年羹尧被赐死后没几天,汪景祺也因书获罪,他的下场比年羹尧要凄惨得多。

妻女被卖给宁古塔披甲人为奴,他的族人兄弟无一幸免,全部革职,发配边疆。汪景祺自己不仅被枭首,脑袋被挂在菜市口示众了十年有余,直到乾隆朝,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乾隆恩准,这才将汪景祺的头颅取下择地掩埋,“汪景祺案”也算是就此宣告终结。


我是一哥,茶余饭后聊点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