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全球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都进行了迁都,虽然迁都的国家很多,但成功的案例却屈指可数,而巴西就曾经是这其中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巴西将都城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到了内陆高原上的巴西利亚,这件事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作迁都史上的一个成功典型,巴西利亚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人类文化遗产项目,在咱们小时候的地理书上,也对其不吝赞美。

然而尴尬的是,今天的巴西利亚却成了一座鸡肋城市,看起来美轮美奂的巴西利亚,主城区人烟稀少,根本就留不住什么人,而周边曾经的荒地上却兴起了大量卫星城镇,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西也不得不承认,迁都巴西利亚只成功了一小半,却也失败了一大半。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1)

光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是教堂的巴西利亚大教堂

不得不放弃的旧都里约热内卢

早期葡萄牙殖民巴西的时候,将首府定在东北沿海的萨尔瓦多,这座如今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实际上做了葡属巴西数百年的统治中心,而巴西在1822年正式自立门头的时候,将都城定在了东南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而这一次定都,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岁月。

巴西的面积位居全球第五位,人口也不少,但绝大多数的巴西城市与人口,都集中在了狭长的东南沿海平原地区,至于广袤的亚马逊平原和巴西高原,虽然拥有丰富资源,但因为气候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向来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几乎也没什么像样的城市。

在整个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城市规模与发达程度,仅次于圣保罗,是巴西第二大城市,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巴西却忽然在内陆高原之上兴建了一座全新的城市巴西利亚,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移到了这座新城。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2)

二十世纪初的里约热内卢已十分繁华

至于巴西迁都的原因,也并没有那么复杂。

第一,里约热内卢与周围地带,不堪重负

从葡萄牙人当年在这里殖民的时候开始,巴西所重点发展的就是东南沿海的狭长地带,里约热内卢一带也是巴西最早发展起来的地区,成为都城以后,里约热内卢与周围主要的城市建设如日中天,人口越来越多,经济越来越繁荣。

然而,在一系列城市化进程当中,里约热内卢等城市也遇到了所有大城市都很容易遇到的诸多问题,出现了很多的城市病,比如交通堵塞、住房紧张、污染增加等等。

在二十世纪初人口才四十多万的里约热内卢,在二战结束的时候,人口已激增到250万,甚至于在巴西迁都的时候,里约热内卢的人口已逼近八百万的惊人规模,由于人口实在是过度集中,使得巴西东南地带的城市实在是扛不住了。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3)

二战前后的里约热内卢

第二,发展失衡,并且愈演愈烈

巴西主要可以分成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与东南沿海平原三大地带,其中东南沿海土地最狭小人口却最稠密,经济也最发达,而占据巴西绝大多数地方的亚马逊平原与巴西高原,却几乎没什么人口与大城市,经济也以矿业还有农业为主。

随着东南地区的繁华,原本人口就不是很多的中北部地区,越来越多青壮年劳动力放弃从事农业工作,而选择进入城市,一方面城市的就业等压力急剧增加,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后继无力,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这样的发展失衡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想象中的更大,最突出的就是会导致巴西内部的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不断尖锐的矛盾,自然也会带来更大的问题,以此阻碍巴西整体的发展。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4)

巴西人口几乎都集中在东部沿海

想要解决问题改变局面,那么必须就要将人口与产业疏散到其他地区,而最好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迁都,毕竟随着都城的搬迁,大量的人口、机构、产业等等都会一起移动,并且都城的建设也会有效拉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巴西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由于巴西内陆并没有什么合适的城市能够成为新的都城,于是乎,巴西决定在荒凉的高原之上建造一座全新的城市,作为巴西的新都,这就有了巴西利亚的诞生。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5)

巴西高原是巴西发展的巨大障碍

曾备受赞誉的新都巴西利亚

位于巴西中部内陆高原上的巴西利亚,地处马拉尼翁河与维尔德河的交汇处,这里原本并没有城市,甚至连村落都没有,1956年,巴西决定迁都之后选中了这里,次年正式破土动工开始城市建设,历时四年,一座全新的美丽城市出现在了巴西高原之上。

随着巴西利亚的落成,大量外州人口涌入这里,短短二十年的岁月,巴西利亚的人口就超过了两百万的规模,成为了巴西最大的城市之一。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6)

整个巴西利亚的规划俯瞰

整个巴西利亚的主要建筑物,都是当时全球顶尖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城市整体如同是一架正在起飞的飞机,在1987年的时候,巴西利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年轻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巴西迁都的意义的确非常重大,因为迁都的进行,大量巴西人口被疏散到了以巴西利亚为中心的内陆高原地区,而巴西利亚的建设,也直接拉动了中部地区的发展,短板的弥补,使得那些年萎靡许久的巴西经济,出现了短暂的辉煌岁月,一切似乎都验证着,迁都巴西利亚是个非常明智而且正确的决定。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7)

巴西利亚的巴西国会大厦

从成功典型,到广受诟病

在建成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世界对于巴西的迁都都以赞赏为主,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迁都巴西利亚为巴西带来的,都是各种好处,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从上世纪末期开始,有关巴西利亚的各种问题的争论,就不绝于耳,甚至于压过了迁都巴西利亚的好处。

今天在巴西利亚,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是虽然巴西利亚人口超过了三百万,但是当地很多外州来的职场人员都不肯在本地定居,而是选择在休息日驱车回到东南沿海地区的家里;另一个是尽管巴西利亚主城区经过精心设计十分美丽,但人流量稀少,显得相当得荒凉尴尬,反而是郊外出现了大量更加热闹的卫星城。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也并没有那么复杂,都是因为巴西利亚太完美了,完美地脱离了现实,根本就是一座理想主义的城市。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8)

巴西利亚主城区人烟极少

当年,巴西利亚的确是全球顶级的建筑大师设计,整个城市看起来也确实非常完美,但这座城市与一般情况下形成的城市有个很大不同,那就是巴西利亚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在人口还没进入的时候就提前设计好了的,这就是还不知道婴儿是男是女,就提前做好了衣服。

人们看着巴西利亚很漂亮,可真住进去之后才发现,这座城市有太多地方根本就是凭着设计师的一厢情愿而建造的,完全背离了现实生活真正的需求,比方说交通枢纽与主要的居民区不仅反方向而且距离很远,比如商业设施过于集中,导致很多地方的居民很不方便。

因为巴西利亚是提前建设好的,根本没考虑到后续很多的发展情况,随着巴西利亚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先很多的大规模建设偏离了实际,而要改动的话实在耗资巨大,巴西一时半会又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所以只能将错就错将就下去,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9)

巴西主要资源与工业分布

主城区住得实在很不舒坦,导致了巴西利亚难以留住那些候鸟式人群,他们尽管在巴西利亚工作,但宁肯在周末驱车数百公里回家,也不愿在当地置业,而还有许多人,倒是没有离开巴西利亚,但也不肯住在主城,而是选择在巴西利亚外围的郊区卫星城镇居住,这也导致巴西利亚外围出现了杂乱无章的繁华景象,而内城则是井井有条的满目荒凉。

除此之外,迁都之初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很快就消失了,直到今天,巴西的经济重心依旧还是在东南沿海,广大的内陆除了巴西利亚之外,也还是非常落后,并没有多少产业随着都城的迁移而转移阵地,巴西利亚对于巴西中部的发展带动作用,愈发没落,反而还引起了中北部很多地区的不满,因为在他们看来,巴西利亚的出现,夺走了很多的人口与资源,不仅没有带动他们前进,反而还压制了他们的未来。

或许大多数的人都没想到,巴西利亚这个迁都模范生,如今却陷入如此窘况之中。

巴西迁都的因素(曾经备受称誉的巴西迁都)(10)

巴西利亚外围杂乱却又繁荣的卫星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