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少,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没什么风险,发病率低,传染性弱。不过,乙肝病毒携带可以分为5类,其中一类容易恶化。

乙肝病毒携带爆发时的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分为5类)(1)

第一类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毒定量指标低于100(1.0e 02)拷贝/毫升血液,每年复查肝功能正常,没有过任何治疗用药史。

通常认为这类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低风险、传染性弱、发病率低的特点,70%以上是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维持健康状态,实现“携带者自愈”。

第二类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阴性,病毒定量指标高于100(1.0e 02)拷贝/毫升血液,每年复查肝功能正常,没有过任何治疗用药史。

这种情况的乙肝病毒携带风险低,发病率低,具有一定传染性。日常接触应避免血液接触和粘膜接触。这类携带者需要缩短复查周期,建议每隔六个月就进行一次复查。一旦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要进行正规的给药治疗。

第三类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阳性,病毒量指标高于100(1.0e 02)拷贝/毫升血液,每年复查肝功能正常,没有过任何治疗用药史。

这类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速度快,病毒数量根据体内的免疫系统完善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情况下体内病毒定量指标会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速度有快有慢。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除去日常的血液接触应当避免外,没有防护的性接触也应当避免。

这类乙肝病毒携带情况,建议每半年一次肝功能并且复查乙肝病毒定量。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者病毒量急剧升高,需要进行给药治疗,控制体内病毒含量,防止病情恶化。

第四类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毒定量指标低于100(1.0e 02)拷贝/毫升血液,有过用药治疗历史,近三年内每次复查肝功能正常。

这类属于治疗临床康复者;是携带者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类具有传染性低的特点。但是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不可饮酒熬夜。建议每隔半年进行病毒定量和肝功能检查,有条件的可以在临床康复后的三个月进行一次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查。

第五类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阳性,病毒量指标远远高于100(1.0e 02)拷贝/毫升血液,长时间不进行复查,且生活作息不规律。

这类携带者是风险性最高的一类,体内病毒含量高,传染性强。长时间不了解肝功能情况,且生活没有节制导致肝功能异常概率加大。这类携带者一旦出现症状,发病后病情严重,预后不够良好。需要长期用药,并采取正规的治疗方法,长期规范治疗才可能达到临床康复。

大家做到爱肝护肝的同时,做到了解乙肝病毒携带的情况。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可怕,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

来源:肝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