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整理,就不会变乱”,按照心动的标准选择物品,按照先丢东西,后收纳的顺序,按照物品类别,进行一次性、短期、完善的整理,使人通过整理找回人生决断力,找到最初的梦想,找到怦然心动的幸福人生。

1.整理上所做的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房内物品的弃留,另一类是设定房内物品放置的位置。如果能做好这两项工作,那么无论是谁都能进行完善的整理。

2.收纳法的弊端在于它把物品收纳后让人误以为整理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3.最重要的不是对过去的回忆,而是经历了过去的体验,而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自身。通过对一件一件纪念品的审视和真诚面对,整理让我们懂得了上述的道理。

4.如果总让家人看到自己丢弃物品,就会使他们产生“这太可惜了”的罪恶感,以致会拿走部分丢弃物品,造成他们自己拥有的物品不断增加,我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的罪恶。

随着经济和物质条件不断丰富,我们拥有的物品呈现出一种冗余的状态,然而物品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据统计,我们一生70%的时间都是浪费在找东西上面,所以,如何管理和整理你的资源和物品在现今社会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但是我们其中的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整理方面的课程,一些人甚至认为整理并不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它就是日常生活中熟能生巧的常识,他们把家庭整理简单的当成收纳工作,这种意识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困扰。

整理不是简单的收纳,一次短期的整理就能改变旧貌,永远不会回到原始状态。它是通过我们与物品之间的对话,让我们学会留下那些怦然心动的事物,从而也找到真正舒服的生活状态。

第一,传统的整理方法为什么会收效甚微,今天整理的地方过几天又会变乱;越收纳越觉得东西变多?

一说到整理,很多人都会认为它并不像厨艺课,瑜伽课那样需要学习,它就是一项简单的熟能生巧的工作,也就是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年龄逐渐增长,我们自然而然就会知道如何整理和收纳。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事方式的不同,有些人或许天生细心爱整洁,他们确实能把家里的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让一切都在掌握中看起来赏心悦目。

而我们绝大部分人却并不会这么幸运有这种天赋,我们的整理单一不讲究方法,我们相信整理像任何需要养成的习惯一样每天都需要进行,而且坚信每天精进一点,我们就能让居所整洁干净,达到内心的理想程度。这种想法初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会让我们在整理这件事上收效甚微,刚收拾没几天的房间过几天又会弄乱;物品整整齐齐摆放过后,没几天我们又会陷入找东西的恶性循环里;甚至整理收纳过以后的角落,看不到整理后的清爽感,空间反而被更多物品所占据。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我们很难在不改变意识的前提下,就改变人的习惯。当“每天整理一点点,我们的居所就能变成理想状态”这种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大脑,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房间变整洁的成效,久而久之我们的干劲就会变少,以至于整理工作永远做不好,而当我们尝试一次一口气整理完所有物品时,我们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看到我们的整理成果后,我们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而只要在接下来设定房内物品放置的位置,那么我们的整理工作永远不会反弹。

另外我们可以把整理分为两方面,一类是“日常的整理”,日常的整理指的是“把使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例如你每天下班回家,应该把外套重新挂在衣架上,把手提包里的物品都一一拿出来放在你事先设定的位置,这样每件物品就像你一样,回到了家也都能找到舒适的状态,另外一点是,这样做我们也给每样物品都找到了归属地,房间会变得整洁干净的同时,你也能在每次需要用到某样东西时不需要大费周折的去浪费时间来找。

第二类整理是“节日的整理”,节日的整理指的是“规定某天为整理日,然后对该类物品进行彻底的整理”,日常的整理只需要我们按部就班的把物品归位即可,而真正重要的,我们应该尽早为自己安排节日的整理。很多人从来没有节日整理的意识,所以即便他们看似每天都在忙于“整理”,但是还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在堆积如仓库般杂乱的家里,却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尽早完成“节日的整理”,就绝对不能做好“日常的整理”。

整理时,我们应该用“一口气整理完”来取代“每天整理一点点”这种意识,才能达到整理的理想效果。

第二,整理并不是简单的收纳或者丢弃不需要的物品,而是通过与物品的对话,了解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值得留在身边的物品。

在日常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如何通过与物品对话,找到那些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值得留在身边的物品?

在我们传统的整理观念里,整理就是归纳和打扫工作。在每次整理时,或许我们会把衣柜里乱七八糟的衣物重新翻出来折好再放回去,也会把书柜书桌乱七八糟排列的书籍重新排好,还会把地板和玻璃都认真擦拭一番,但是这些都不能算一次彻底干净的整理工作。因为我们所做的这些,都还是“日常的整理”,没有改变旧有的观念,加上整理的方法不当,所以这些整理都很容易反弹,也容易让我们在整理这件事上因为毫无成就而滋生倦怠感。

而真正彻底干净的整理工作只需要两项,一是“丢弃物品”,另一项是“设定收纳场所”,正确的顺序永远是先坚持丢弃作业为先的原则,而且必须是按照不同的物品进行这项作业,在“丢弃”作业完成之前,也就是只留下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物品之前,决不能考虑去做“收纳”作业。

知道了整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两项外,我们还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丢东西前,我们所期盼的理想生活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丢弃那些原本就不属于我们的物品,只保留让自己心动的物品。例如,你想要的生活环境是,一回到家中映入眼帘的就是简洁干净的“少女生活般”的环境:你想要床单、地板都像酒店一样整洁没有灰尘,沐浴后可以喝着花茶,点着精油灯,放着安眠小夜曲入眠。

在这个问题之后,我们还可以更深入的问自己“为什么想过那样的生活?”“为什么想要在整洁的房间里,喝着花茶,放着安眠小夜曲入睡”,多深入地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就能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在更舒适的环境里生活,能够有更多的幸福感。“丢弃”物品这个作业也是让我们通向幸福的一种手段而已,我们要感恩那些曾经陪伴我们,但是不曾属于我们的物品,在我们“放手”的时候或许也能让它们找到更适合它们的地方。

但是整理的本意不是选择“要丢的东西”,而是要去选择值得留下来的,让我们有怦然心动的物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选择呢?在判断物品该留下还是该丢掉时,当然也是应该以“拥有它是否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作为标准。例如,很多喜欢读书的朋友都会抱怨家里书籍占据的地方太多了,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去审视自己和书之间的关系,他们真正喜欢并且读过的书或许寥寥无几,大部分书买回来都是被束之高阁甚至被遗忘掉,同样,我们平时因为一时冲动或者其它各种原因买回来的物品,如果我们平时没有想起也很少使用过,那它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已经失去价值了。

而那些我们本该扔掉的东西,我们可不可以好心的把它们转赠给身边的家人呢?这里一般分两种情况,如果是一些比较实用或者确实适合家人的东西,又或许是那些即便花钱他也愿意买来的东西,那么我们大可把这些物品转赠出去。但是大部分时候,那些本该丢弃的物品也不会适合我们的家人,之所以把它留下来的原因还是因为觉得扔掉太浪费了,而那些“总有一天会用上的”想法恐怕会很难实现。

整理并非一项简单的收纳打扫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以幸福为目的,留下那些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物品。

第三,整理应该是按场所来划分开始整理,还是按照物品类别来展开?

整理时,我们应该按物品类别,而不是按场所进行分类整理。

很多人在做整理工作时,还容易出现一个误区,那就是他们习惯以场所和位置来进行整理,今天整理卧室,明天整理客厅,卫生间厨房过几天去整理,这样的整理方法,并不能把同类物品都集中起来归类,一是整理一圈下来,你会发现同类物品还是散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不利于在你需要的时候找到它们,二是没有把同类物品放在一起,你会更难抉择该留下哪些物品,哪些物品是不适合应该丢弃的。所以按照物品类别进行整理才是正确的整理方法,而且我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来开展整理工作,首先是衣服类,其次是书籍类、文件类、小件物品类、最后是纪念品类。

在整理衣服时,我们应该把家中所有收纳场所存放的衣服都找出来,包括壁橱、卧室的衣柜、床底下的收纳箱,不管是当季还是非当季的一件不留的全部找出来把它们堆叠在一起,当然洗衣机里正在洗的衣服可以除外。而进行筛选那些让自己心动的衣服时,最好从非当季的衣服开始选择,如果是从当季的衣服开始,那么很可能会发现一件衣服虽然没有心动感,但是昨天自己还穿过它,这样就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选择心动的衣服时,可以把它们一件一件拿在手上触摸,用心感受穿上这件衣服会不会感到快乐幸福的感觉,然后再作判断。

而即使那些准备扔掉的衣服,我们也不能因为觉得可惜就把它们变成家居服,家居服虽然不需要穿给别人欣赏,但是独自在家时,我们更需要独自面对的难道不是自己吗?我们是希望看到一个穿着舒适美丽的家居服在家的自己,还是一个形象邋遢毫不避讳的自己呢?

挑选完那些心动的衣服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整理折叠和摆放衣服,衣服的折叠应该像书籍的摆放和整理一样,应该让它保持“竖着”的状态,那样我们在需要某件衣服的时候,就能像查阅书籍的书脊一样,很快找到它而不需要弄乱其它衣服。绝大部分衣服都是可以折叠后放在衣柜的,例如毛衣、内衣、袜子等,这样可以大大的缩减衣服的容量,而需要悬挂的衣服我们可以按颜色,质地来排列,例如颜色由深到浅,质地由呢面料、纯棉到雪纺等。

整理衣服的时候,我们还经常会碰到另外一个困扰,那就是在每年春秋换季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大费周折的把去年打包收纳的换季衣服全部拿出来挂在衣柜里,那些经历了大半年没有被拿出来穿的衣服,在这时候很可能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活力和生气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再用换季的方式收纳衣服,而是按照夏装、冬装、春秋装或者适合上班、适合休假来分类整理衣服。

整理完衣服后,我们可以接着按照前面所说的两大原则来整理其它物品:书籍、文件、小件物品、纪念品等。为什么要把纪念品留在最后整理呢?因为纪念品是最难让人做出选择的东西,例如一些好友曾经来往的信件,又或者是前任送的珍贵礼物,还有曾经的照片和一些节日卡片。如果这些纪念品至今都能引起我们的心动感,当然要将其好好留存,而碰到难以取舍的物品时,我们应该劝诫自己,我们是生活在“现在”,而不是靠“过去”的辉煌和甜蜜来支撑自己的整个人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现在的自己过得快乐充盈,空间的使用不该为了过去的自己,而是为了将来的自己,深思熟虑一番,再去对该物品作取舍。

第四,为什么说通过整理,我们能找到人生真正重要的东西,找到幸福的生活方式?

为何说整理能帮助我们的人生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从而找到幸福的生活方式。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上,我们的欲望都在不断的扩张,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各种需求,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我们一直都在做着各种加法:看到各种付费的技能培训课,我们想要统统报名参加;看到橱窗里陈列的各种鲜艳的衣服,我们总是忍不住买回家;甚至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也是争先恐后的给他们报上各种辅导培训,才艺课程。我们以为越多的资源,越快的眼光和速度就是成才和成功的条件,但我们从来不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们真正需要的,最适合自己的到底是什么?

整理,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一次系统短期的整理过程中,筛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物品,从而找到更真实的自己。整理过程中的丢弃物品这一项,实际是帮助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事物的一种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丢弃物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决断能力。在整理的过程中,只需要保留那些真正值得拥有的,让我们只拥有“怦然心动的物品”。

其实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应该像整理物品一样,多做减法,少做加法,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例如,或许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份让你做得不开心,又没有任何价值的工作;一段耗费心力,相处不愉快的两性关系;又或许是一个我们想要摆脱,独立出来的原生家庭,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理智思考,并且做出决定的重大事情。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通过学习整理收纳的方法,我们的目的都是让自己过上舒适幸福的生活,那些被我们丢弃的物品或者生活方式,都是阻碍自己成长的障碍。而当我们能够勇敢迈出那一步,有勇气做出各种选择时,真正的人生才会拉开序幕,更幸福的生活也将向我们招手。

通过整理这件小事,能够更真实的认识自己,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总结一下重点,真正彻底干净的整理方法,并不像传统的整理方法。我们要认识到“每天整理一点点”“不必追求完美”这些整理误区,整理的宗旨应该是“若做一次整理,绝对不再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方法”。

整理的原则就是找到并且保留那些能够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物品”,在筛选的过程中,心动整理法“动”字的解读,是通过心动、流动、感动,从而学会选择、定位、丢弃,以及那些即将被我们丢弃的物品,我们不应该因为觉得可惜就转赠给家人朋友。

正确的整理不是按场所进行整理,而是按物品种类来整理,且各类物品整理的顺序应该是,衣服、书籍、文件、小件物品、纪念品等。纪念品之所以留到最后,是因为纪念品保留了主人很多过往的回忆和甜蜜,是最难做出选择的物品。

通过学习整理物品,我们同样可以把其中的精髓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里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只保留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只选择和自己匹配的环境、人和事物,让自己过上怦然心动的人生。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https://item.m.jd.com/product/12386032.html?gx=RnE1kTIIOj2MntQSq4xwX8KNE9vUcOnKHfsg4A&ad_od=share&utm_source=androidapp&utm_medium=appshare&utm_campaign=t_335139774&utm_term=CopyURL

怦然心动日常篇(怦然心动整理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