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拼姐

公摊面积多少是谁说了算(这笔糊涂账怎么算清)(1)

公摊面积一直以来都是令购房人头疼的东西,前几天青岛一小区“110平的房子到手仅61平”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更是将大家对公摊面积的不满情绪推向了顶峰。

公摊面积多少是谁说了算(这笔糊涂账怎么算清)(2)

对于刚需购房人来讲,辛辛苦苦掏空所有积蓄买的房子,到手面积“缩水”不少是真的心痛!

现如今市场上的公摊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既然公摊“人人喊打”,可为啥还不取消呢?

姐跟大家细唠唠:

公摊面积多少是谁说了算(这笔糊涂账怎么算清)(3)

公摊面积都包括啥?

在2001年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到公摊面积包括:

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等。

公摊面积应如何计算?

一般来讲,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是这样的:

总公摊面积=总建筑面积-总套内面积;

总套内面积=各套内面积*总套数;

公摊系数=总公摊面积/总套内建筑面积;

公摊面积=公摊系数*各套内面积

其中,对于公摊系数大小根据不同的房型也有规定:7层一下的住宅住宅公摊率为7-12%;7-11层住宅公摊率为10%-16%;12-33层住宅公摊率为14%-24%;别墅类的公摊率为1%-8%

公摊面积多少是谁说了算(这笔糊涂账怎么算清)(4)

近年来,在公摊面积上做文章的骚操作层出不穷:

2004年,北京一小区业主集体与开发商就公摊面积打官司,事后报告显示,该小区公摊面积共多出8000余平米。按照该楼盘当年每平米1.2万元计,开发商总共多赚了将近1亿元

2010年的山东高密楼盘“贵宾首府”得房率只有48%,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公摊面积——买了85平的房子,到手居然只有40多平

2012年交房的济南诚基、万豪等一系列商铺,公摊能达到70%以上。以至于需要六个铺面合成一个才能正常使用

有业主买了146平米的房子,实际使用面积仅为78平米。官方回应表示确有此事,原因在于住宅墙体增厚,占用了公摊面积。

且不少楼盘会将公摊区域作为广告位出租,但业主得不到半分收益,成为“只公摊成本,不公摊收益”的冤大头。

既然都有规定,但为啥还是有不少魔幻公摊事件呢?

因为真正在买房时,虽然公摊比例有规定,可监管并不完善公摊面积的大小往往是开发商说了算。

同时,业主也很难对过道、管道井、电梯、楼梯、墙体的面积进行精准测量,就只能乖乖掏出钱包。即使交房时肉眼能看出存在猫腻,业主也没法证明少掉的面积不是公摊,购房人无处说理。

公摊面积多少是谁说了算(这笔糊涂账怎么算清)(5)

既然引得购房人如此不满,这一制度是否可以取消了?

前几天,内蒙古住建厅对于公摊面积问题在答复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凤华提案的时候表态将取消“公摊面积”的建议上报住建部

公摊面积多少是谁说了算(这笔糊涂账怎么算清)(6)

图源:焦点财经

这一回应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大家都不禁好奇:公摊要开始取消了?

但而后内蒙古住建厅房产市场处负责人又表示,“网站上登的只是一个上报住建部的建议,部分媒体有过度解读之嫌”。

目前,公摊面积导致矛盾的根源在于监管不规范、计算不透明,那么不论未来公摊取消与否,解决问题也应从让它透明化开始。

一方面,公摊面积由来已久,以建筑面积作为商品房销售的计价依据施行了很多年,并且已有法律法规确认。

公摊面积的概念最早起源于香港,由于整栋售卖制不适用于普通人购买,地产大亨霍英东在其买下的香槟大厦首次打破整栋或者整层出售的惯例,以户为单位卖给大众买家。

将楼梯间、大厅、过道、花园这些公共区域的建筑成本分摊给每户业主来承担,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公摊面积。

后来,由于我国人口密度大,等大陆发展商品房经济后,也借鉴了香港的公摊面积概念,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想要改变现有情况必须先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明确公摊面积、套内面积的标准与计价方式,兼顾购房者、存量房业主与开发商的多方利益。

另一方面,很多人说,公摊面积取消之后,开发商会有两种“应对”方法:

一是摆烂,缩小公共面积,除了必要的设施之外啥都不建;

二是以提高单价来承担成本,把公摊的价格匀进房价,美鸣其曰“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取不取消都一样。

由此可见,要杜绝如房价上涨、公共区域缩水等侵害购房人权益的行为,我们还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措施,让标准落地,把公摊面积这笔账的方方面面都算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公摊面积的诞生地--香港早就取消了这一制度: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公摊面积乱象丛生,小区中的会所、游泳池、网球场、地下车库、空中花园等本就位列政府公布的楼面面积豁免名单中的公共设施也被算入了公摊等情况。

香港的得房率一路下滑,从1972年的92%以上,一路下滑到2010年的78%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长实元朗四季豪园,业主收房后发现,得房率只有40%。经媒体曝光,全港哗然。

2013年,香港颁布的《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中明确规定新房只能用实用面积计价。违规操作者将被处以100-500万港币的罚款,或3-7年有期徒刑。

根据《新周刊》报道,2013年香港取消公摊之后,出现了“每平方英尺上涨了一千港元”的现象,香港一平方尺=0.0929平方米,换算过来,相当于一平米涨了一万多

但是根据香港私人住宅价格指数走势图显示,2013年取消公摊之后,房价指数并没有上升,而是经历了一个平缓期,这可以说明,取消公摊反而更有利于楼市企稳。

公摊面积多少是谁说了算(这笔糊涂账怎么算清)(7)

图源:齐家网

取消公摊面积可能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在近几年很难有实质性推进的情况下,使其透明化是真正做出改变的第一步。

希望在未来,每个购房人都能“所购即所得”,不再为糊涂账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