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1)

美食,因人而异。

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2)

有的人喜欢喷香的大串,有的人喜欢酸甜可口的冷面,有的人喜欢味儿鲜色艳的小螃蟹,有的人喜欢质朴回味无穷的农家大菜,有的人喜欢一条焦黄泛嫩的烤鱼 …… 所以,老百姓们常说 : 众口难调啊!

我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艰难岁月,曾度过没米的日子,也熬过没盐的滋味儿,更体验过没米、没菜、又没盐的苦难岁月 ……

那时,知青们一个比一个懒。整天宁可泡在大炕的被窝里睡大觉,也不到离户不远的供销社买点盐,也不到长满荒草的户里菜园子里除除草,更不会到苞米加工的地方磨点苞米面,一个个地整天迷迷糊糊、浑浑噩噩度春秋,熬日子,盼抽调、早回城 ……

如果谁整点酒,那一个个都和打了鸡血般地精神百倍。也不管这酒是地瓜酒,还是糠皮子酒,都噌地从被窝爬起,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行动起来 : 充分利用好各自与老乡的关系,积极地去老乡家要大酱、要大葱,去老乡家要尖椒、要旱烟,去老乡家要黄瓜、要柿子 ……

大家回来了,菜聚到一起,在洗脚的盆里迅速地清洗、刀切、神拌,然后用两大洗脚盆儿炝拌的大菜端到了桌子上,男女知青一拥而上 —— 开喝!

农村人,此时有一朴实而又实用的话语 : 整!

整,在乡村是个万能动词。

喝酒,叫整;做饭,叫整;抽烟,叫整;干农活,叫整;甚至新婚的小两口的那点儿事,也叫整!

整酒整到了高潮时,酒没了,十几个大小伙子、黄毛丫头把兜兜翻个底朝上,也搞不出几分钱,于是推举集体户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能人,跑到供销社去 —— 赊!

于是,一小盆的酒来了,大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推杯换盏、开怀畅饮的模式,直至一个个喝得神魂颠倒、五迷三道、东倒西歪、思爹想娘、痛哭流涕方为止!

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3)

后来,知青们都回城了。

你管他国营厂,还是大集体、小集体、街道厂,每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于是曾患难与共的知青们欢聚一堂的频率越发加速了。

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4)

后来,改革开放了,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大家聚会更是稀松寻常事啦!

几位混得不错的,自然地升格为总召集人了。

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5)

但大家的口味儿不变,还是喜欢那大葱蘸大酱,更喜欢那后来居上的烤大串 ……

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6)

当年同户的女生们则喜欢螃蟹之类。

生活的提高,大家的口味儿也在与时俱进,但曾在一个锅里吃饭,一铺大炕睡觉的兄弟姐妹的众口,从来不存在难调的问题!

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7)

当年养成的饮酒习惯,现如今不仅喜欢同学聚,知青聚,还喜欢过去的老邻居们聚,待没人聚了,自己在家里,也潇潇洒洒地酌它二两 ……

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8)

慢慢地,我也改变了“土气”,也稀里糊涂地吃起了自己也叫不上名字的美味佳肴来 ……

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9)

人哪,啥嘛事儿都要与时俱进啊!

追忆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说说当年那杯盘狼藉)(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