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月镜中花画中仙姝:薛宝琴

朱步红

按理说,宝玉所观览的薄命司的簿册中并无薛家小妹,这位缥缈难稽超离凡尘的仙姝,似乎完美到虚幻,反而缺乏真实感。宝琴的戏不及副册的香菱多,人物似乎也不及香菱丰满,对于煌煌一部巨著《红楼梦》来说,宝琴的形象有些“扁平化”“符号化”“概念化”,感觉就是为了图解清代贵族世家的审美符号而存在的。

虽然宝琴一直到大观园众儿女喧哗之后沉寂下来的四十九回才出场,可是她一出场就艳压众钗,几乎成了贾母眼里的选美全能总冠军。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贾母要她同寝,享受与湘云、黛玉、宝玉过去的同等待遇,并把压箱底的凫靥裘给了薛宝琴,黛玉宝钗湘云等都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连宝玉也退让一射之地,最后老太太为了补偿宝玉,另赏了一件压箱底的次于凫靥裘的雀金呢,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前儿把那一件野鸭子的给了你小妹妹,这件给你罢”,老太太的语气里面,也似有一点委屈了宝贝孙子之意。

宝琴形貌神韵俱丰,没有一点暇疵!宝琴曾随父漫游过山南海北,见识远远超过大观园的众钗,她清丽出众,天资聪慧,出口成章,工于诗词。她的十首诗谜,至今红学专家们仍争辩不休,尚未得出确切的解释,甚而至于人们对宝琴的真实性也质疑有声,好像为了借宝琴传作者的诗而硬补绣的与其他人不相协调的“大红补丁”式人物。

镜花水月雨霖铃龙宫四公主(水中月镜中花画中仙姝)(1)

透视薛宝琴人物的血肉肌理,作者之匠心何在?

笔者不揣浅陋,试从一幅画、一面镜、一双眼来观赏堪称水中月镜中花画中仙姝的薛宝琴。

一幅画

“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怪道少了两个,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雪坡儿上,配上他这个人物儿,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

“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贾母却认为仇十洲的《艳雪图》不及眼前的“艳雪图”。

可是从远推近,定格镜头──玉砌银琢,粉妆素裹,大观园姑射山,薛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雪后山坡上,背后站着丫鬟小螺,小螺手中捧着一只瓷花瓶,瓶中插着刚刚从栊翠庵乞来的红梅。梅花俊逸清贵,借胭脂点染花瓣,经雨雪浸润而清透,梅之花瓣或羞涩含苞或纵情盛放。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宝琴俏立如世外仙姝。至于凫靥裘究竟是本色还是着红色,作者打了哑谜,个人以为野鸭子头的墨绿与白雪红梅也是绝配,当然更多人以为是红色,不怕此红色与红梅犯重吗?关键在于,宝琴至尊至贵,配得上皮草凫靥裘;任真自然,配得上白雪红梅;梅雪佳偶,耐得住严寒。

那哪是老太太屋里的画中人啊!更是老太太朝思暮想的意中“孙媳妇”。

画外众人怎么评说宝琴的呢?

镜花水月雨霖铃龙宫四公主(水中月镜中花画中仙姝)(2)

宝琴的品貌先夺人眼,后服人议,后夺人心。先是宝玉称赞:“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哪些人之上的人呢?自然包括宝玉品阅的身边人了。再有晴雯称赞“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水葱清丽脱俗,不染纤尘,水中之灵秀也。更有尚未见其人的袭人一问:“他们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好,三姑娘看着怎么样?”复有探春一答:“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宝琴初见贾母,贾母便“喜欢的无可不可”,“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说“老太太要养活”。宝琴受赏的凫靥裘,香菱误认为是“孔雀毛织的”,多识多见的史湘云纠正说:“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还说,“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宝琴品貌竟这样撼珠摇翠,牵动群芳之目,《红楼梦》中没有第二个女儿是如此郑重推出的。作者意欲何为?仅仅是为了告诉读者,宝琴才是丽冠众香的女儿?

一面镜

就在人们仰视这幅画时,等于在众人面前高高悬挂一面镜子。 但宝琴自身就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它透视出众美之美,更透视出众美之不足,最最重要的还是贾母自身的镜像,与贾母一处安寝,简直是神来之笔。

如果说太虚幻境里的兼美,只是兼宝钗黛玉之美,而对应现实世界的宝琴则兼众钗之美之长,去众钗之陋之不足,填补众人眼中意中之不足,可是真美必有一陋,宝琴之美反而缥缈虚无,故而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画中仙姝。

宝琴这面多棱镜映衬下,黛玉纯真聪慧却不免小性伤人量小嘴尖,宝钗圆融智慧却往往世故从俗,染上人情势利场热毒,颇多一些城府算计。湘云呢,宝钗说“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我们这琴儿就有些像你”,何况湘云还有咬舌之陋呢,这面镜子还比衬湘云之游历不足。

贾母还让丫头琥珀传话,"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竟惹得不善嫉妒的薛宝钗吃起醋来:“你也不知道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屈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宝钗在遇到强中对手也开了醋坊,弥漫酸酸的气氛。前四十八回“金玉姻缘”强势碾压“草木”之盟,现在宝钗却急不可耐,急什么?急问“哪些不如你”,年龄大的不被求定婚约,年龄小的一来就被求定婚约,不仅是黛玉半含酸。而惯于小性伤人的黛玉却一反常情,反应冷淡。

宝琴不仅品貌出众,才思也不落钗、黛、湘云后。芦雪庵群芳联句,湘云得十八句,为冠,紧步其后的便是宝琴,得十三句。后来吟红梅花诗,技压李纹、岫烟;第七十回众人填柳絮词,惟独她那首《西江月》声调壮美;尤其是第五十一回,她一人独作怀古诗十首,以跟着父亲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每首还各隐一件物品,虽然历代红学家对这十件物品的谜底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当然猜中“腐草为萤”这种高难度的谜题,还可以理解,而一次制作十首诗谜,感觉有点过于炫才露才了,算不上含蓄蕴藉。

她的见多识广,其实远在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任何一钗之上!她八岁时跟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还接触过真真国的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的洋女子,甚至还藏有那女子的墨宝,但她出现的几回,都与诗词有关,包括芦雪庭联诗、一首《咏梅花》、十首《怀古诗》、一首真真国女孩的五言律诗、一首《西江月》,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传诗”之说竟成压倒之势。红楼梦全书也有为官场权利争夺倾轧中失势的官宦世家做话传之意。

最重要的她游历广,胸次高远阔大宏远,人生阅历如此丰富,大观园里众美所欠缺的,我们不禁顿生疑窦:一个比宝钗还小的女孩子,怎么会有这么深厚的阅历?怎么会独出机杼新编怀古诗这么厚重的诗词与奇峭的诗风?又怎么进得了贾家的祠堂?

愚以为宝琴只是为了诠释“兼美”的概念而捏合的扁平化人物而已。如此隆重多维的烘云托月,只可惜是水中之月,可惜只是画中仙姝啊,人间缥缈难寻。

镜花水月雨霖铃龙宫四公主(水中月镜中花画中仙姝)(3)

一双眼

宝琴身上还负有一种功能符号。 凭借一双回忆的眼,再现老太太已经消逝的青春,传达贾母心中的审美选孙媳的标准,难怪阖府上下人人称赞,赞不绝口,也披露了满清贵族的审美标准。

第七十回放风筝时隐喻宝琴命运的风筝是“大红蝙蝠”,“蝙蝠”是吉祥福运的象征。据考证“蝙蝠”作为福运的象征绣在官服上,始于雍正年间,也是《红楼梦》成书于雍乾时代的一个旁证。

《尚书洪范篇》人生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的五条标准。“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寿数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内心安宁;“好德”"是心性仁善而且顺应自然;“善终”是安详离世而且饰终以礼。汉桓谭《新论》又曰:“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据此,贾母才是五福齐全的幸运者,也正是刘姥姥羡慕的福,姥姥曾说:“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出于祷福的需要,只有全福的人才能进入祠堂参与祭祀。

这双老辣的眼看来,宝琴日后应该五福齐全,是她孙媳妇的不二人选,当然,“薄命司”、“痴情司”、“结怨司”等残缺命运归宿里不会列入宝琴的了。从这只眼看去,宝钗似乎更接近这个标准,黛玉缺的有点多,她从小体弱多病,缺“康”,令人担心“寿”不长久。而宝钗呢,她胎里带的热毒,需冷香丸调理,可能康而不宁,介入争宠的情感旋涡,容易落入“结怨司”吧,而且父亲又中年伤,不具备全福。湘云呢,资质条件蛮好,但父母双亡,似乎也不具备全福。延续到如今,谈婚论嫁,父母双全依然是硬性指标。宝琴就不同了,她家世富厚,至尊至贵;身体健康且内心安宁,她也不争,一来就宣布名花有主了……虽然后来薛姨妈补叙“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没了”。

在这个兼美全福的仙姝身上,除了浓缩贾母青春的福相,还流露了贾母的态度,认为她安静恬淡,胎里带来的无限福气,只有大红蝙蝠才足以配得上她,只有她才能配得上宝二奶奶的名分。

但也表明了宝玉的态度。第十九回“宝玉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的袖中发出”;林黛玉的香,宝玉在窗外就能嗅入心菲,乃在于他们情投意合,情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可是宝琴呢,宝玉在贾母房内看宝琴侧身躺着就没有这种感觉。

宝玉注重残缺之美,唯残缺为真美,而贾母则是理想主义的全福兼美,他们的眼光不一致。大抵人年轻时总有思虑不周,忽略多种要素;年老时,考虑周全,更注重全福。当然智者眼里,所谓全福兼美者,世上本来就没有,所以才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到底意难平。不过,满清贵宦世家的审美眼光与“十里”、“仁情”(势利人情)街巷等民间的审美追求的差异可谓纤毫毕现。因此,纵使宝琴再美,终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画中仙姝而已。

镜花水月雨霖铃龙宫四公主(水中月镜中花画中仙姝)(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