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从这里开始,我们运用这一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目标追求(即共产主义理想)的核心问题,即怎样认识人的本质追求,怎样发现全人类的理想追求,怎样找到实现全人类理想的方法,怎样找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法和道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信仰马克思主义系列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信仰马克思主义系列谈(信仰马克思主义系列谈)

信仰马克思主义系列谈

前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从这里开始,我们运用这一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目标追求(即共产主义理想)的核心问题,即怎样认识人的本质追求,怎样发现全人类的理想追求,怎样找到实现全人类理想的方法,怎样找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法和道路。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现实的个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起点是人的现实生存行为。所以,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研究要从认识人的本质开始。(关于怎样找到人类社会起点的问题,后面有专文解答)。

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的本质的方法是:先运用抽象法,对所有人的生存行为从目的、方法、资本要素、过程管理、价值判断等各个方面进行抽象,从中找出所有行为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就是人的生存行为本质特征,再对这些本质特征进一步抽象,找到产生这些本质特征的起点,然后,从这一起点出发,分别从内外二个角度对人的生存行为进行矛盾分析、系统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寻找人的本质特征的产生过程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方式,最终对人的本质得出概念性认识。

具体认识过程是:

第一步 运用抽象法归纳出所有人的生存行为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有:

1、所有生存行为的目的都是满足人的生存需求,并且满足生存需求的目的意识贯穿整个生存行为过程的始终。

2、所有生存行为的方法都是人的自我意识总结经验的思维成果。

3、所有生存行为方法的落实都要通过管理活动实现,所有管理活动都需要人的管理劳动。

4、不同生存行为方式或方法产生的资本要素构成各不相同,但是在所有生存行为的资本要素构成中,都必须有劳动资本,即人的所有生存行为都要通过劳动实现。

5、生存行为对各种资本要素的需求,让人产生占有各种资本要素的价值意识。所有人对所拥有资本要素的态度,都取决于对其价值大小的判断。每个人的自我情感范围,都等于其拥有的生存资源范围。

6、从外部看,所有人的生存行为都需要消耗行为能量,行为能量是由储存的各种资本要素共同形成的预期可实现行为成果量。每个人的生存行为能量拥有量,直接决定其解决生存问题的能力。所以,每个人都在生存活动中积累生存行为能量,以获取生存安全或生存自由。

从内部看,所有人满足需求的行为目的都是获取自我存在幸福感,不同满足程度产生不同的自我存在幸福感。所有人的行为态度都与自我存在感的满足程度直接相关。所以,每个人在生存活动中梦想的幸福生活方式,都是能够让其高度获取自我存在满足感的生活方式。

获得生存行为能量,才能够让人拥有满足自我存在感的能力。获得生存资源,才能够让人拥有自我存在的安全感。所以,每个人对自我存在满足感的追求,都是通过对行为能量或生存资源的获取来实现。

7、所有人都会把成功的解决问题行为方式或方法,进行模式化或规范化,从而形成解决特定问题的行为习惯。

第二步 对以上共同行为特征进一步抽象,寻找这些共同行为特征的共同点。它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都与满足人的需求相关。这就是说,人的所有本质特征,都起源于人的需求。

第三步 以人的生存需求为起点,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满足生存需求行为的存在尺度,产生对财富存在尺度、价值存在尺度、行为能量存在尺度、资本要素存在尺度、劳动量存在尺度、劳动价值存在尺度、行为价值存在尺度、商品交换价值存在尺度、商品价格形成原理等的认识,实现从外在角度对人的生存行为存在尺度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满足生存需求行为的能量运动进行系统分析,分析人的生存行为能量运动裂变成为由生产运动、交换运动、分配运动、消费运动共同构成的社会行为能量运动的过程。然后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生产运动、社会交换运动、社会分配运动、社会消费运动相互作用的社会矛盾运动方式,揭示社会系统的构造方式。继而运用系统分析法,分析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能量运动过程,揭示社会系统的运动方式,以及社会周期性运动规律的产生原理。最后运用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从原始社会生存矛盾开始,系统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这是从满足生存需求行为的能量运动角度,认识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的过程。内容详见我的《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这方面内容将在后面会进行介绍。

第四步 以人的生存需求为起点,运用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对满足生存需求行为的意识表达运动进行分析,这一分析从人体感知需求的条件反射感觉运动产生自我意识开始,逐步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系统解释自我意识的成长过程,说明感觉、情绪、思维、自我情感范围意识、自我存在范围意识、性格、态度、人格和自我社会人格等概念的形成原理,从而产生对自我意识的本质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运用矛盾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分析人自我意识通过对象化表达形成社会意识的过程,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意识表达运动产生各种社会组织文化创造体系的过程,各种社会组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宏观社会文化创造体系的过程,以及社会文化创造体系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进而揭示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

这是从满足生存需求行为的意识表达角度,认识人类社会文化创造体系构造原理的过程。内容详见我的《人类社会文化创造体系的形成原理及其构造方式》,这方面内容也将在后面也会进行介绍。

第五步 根据正反合相统一的认识原则,综合内外二个角度对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本质的认识,形成对人类社会构造原理的整体性认识。

结论:人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认识了人的本质追求,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的本质追求是获得自我存在幸福感。

附:以下我在《人类社会文化创造体系的形成原理及其构造方式》中总结的自我意识表达运动产生社会意识的过程,这是从内在角度对人的本质的描述。具体如下:

人的自我意识产生于人体感知各种自我需求的大脑神经系统条件反射功能体系。初级层面的自我意识表达运动由感觉表达、情绪表达、记忆表达、思维表达等组成。当满足自我需求的方法固定下来时,就产生固定的自我意识表达模式,从而形成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为习惯。满足各种自我需求的行为习惯共同构成人的性格。性格的形成,使自我意识的表达进入到人格表达的层面。

解决个人生存主要问题的意识,产生人的生存主要目标。实现生存主要目标的方法意识产生人格的自我塑造,进而形成由目标需求意识、知识结构、理论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以及行为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和行为价值衡量标准体系等共同构成的自我意识表达功能体系,即人格。

当实现生存主要目标的行为过程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时,就产生对合作行为的认知,以及解决各种合作问题产生的社会意识表达,如,合作行为形成的利益分配需求产生权利意识表达。解决合作问题产生的自我社会人格塑造行为,形成人的社会意识表达功能体系。

自我社会人格的形成,使自我意识的表达进入到社会意识表达层面。即,通过社会合作行为实现自我生存的主要目标,进而产生解决社会问题的合作意识,形成自我存在意识的社会化现象。

实现生存目标的意识,产生对构成行为能量的消费资本、劳动资本、技术资本等资本要素资源的占有需求。对资源的占有需求,产生自我存在范围意识。实现目标的要求标准,产生行为价值判断标准和资本要素价值判断标准。对资源的价值判断需求,产生自我情感范围意识。

资源占有意识和价值判断意识产生自我意识的利益观。加入社会组织后,自我存在范围意识就扩大为社会组织的势力范围。对社会组织的利益依赖之情和感激之情,使自我情感范围意识对象化到所在的社会组织之中,从而把所在社会组织的社会理想视为自己的追求。

社会组织的世界观产生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案,这一方案产生的资源需求构成产生社会组织资源利益观。社会组织渴望拥有解决社会问题方案决策权利的意识产生政治利益诉求,而社会组织的资源利益观产生追求社会资源分配利益的政治立场,拥有社会资源分配权利和方案决策权利的意识产生社会组织的政治权利意识。

在个人的自我存在意识对象化到社会组织中之后,社会组织的利益观、政治利益诉求、政治立场、政治权利意识等追求社会组织利益的政治思想,随之转变成为个人自我存在的政治思想意识。

同样,在个人的自我存在意识对象化到社会组织中之后,社会组织从自身发展的利益角度产生的好人与坏人判断标准和要求个人履行合作义务的行为规范,也转变成为个人自我存在的道德思想意识。

因此,个人的人生目标追求意识是自我存在范围意识和自我情感范围意识融入社会组织的原因。自我存在意识对象化成为社会组织存在的过程,不仅是自我存在意识社会化的过程,也是社会意识转化成为个人目标追求意识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