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必定有其深刻的存在价值。历经30余年,在舞台上常演常新的《巴山秀才》,就是一部经典川剧。该剧由魏明伦、南国创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讲述了晚清巴山秀才孟登科为民鸣冤,终成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剧故事。1月15日,“二度梅”陈智林携《巴山秀才》登上“2018川剧迎新春经典剧目荟萃展演”的舞台,再次展现其特有的经典魅力。
《巴山秀才》以光绪元年震惊朝野的“东乡血案”为背景,在清军杀戮手无寸铁的要求清算粮帐1000余平民后,以村民反贪除弊的艰苦斗争的英雄事迹为原形创作而成。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由唯唯诺诺、胆小如鼠到勇敢智告,为民请命,由混混沌沌、子乎者也到彻底清醒,指出大清朝大大不清的心理历程。
当晚7点半,大幕正式拉开。陈智林饰演的秀才孟登科,摇头晃脑的吟着“子曰”出场“功名八股,也者之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活脱脱的穷酸秀才形象。当袁铁匠请秀才帮忙写状词时,秀才一边说着要帮,一边却劝慰道:“庶民休把官府碰,吾乡应有君子风。”但随着剧情发展,尤其当秀才被四十大板打醒之后,他决心“抛弃功名告官府,不平冤狱不瞑目”,一改之前的迂腐、憨痴,并烧书“明志”,为巴山父老伸冤,直指封建帝制的贪腐猛于天灾。
在剧中扮演秀才孟登科的陈智林,通过圆润细腻的川剧唱腔,细致入微地展示出一个近代知识分子,坚守人生信念的心路跋涉历程,也赢得了全场观众掌声阵阵。据悉,当初为了追求与剧中秀才身份、年龄、性格、特定环境以及具体情节相符合,较好地丰满人物状态,捕捉细腻情感,陈智林巧用程式,大胆地融入个性创作,并在50天减重26斤,参照200多个人物,只为“演活”孟登科。
“我是用了太多的‘活人’,‘组合’了一个大家生活中似曾相见的一个人物。任何时候都感觉到身边有这种人,有这种让大家觉得可亲可爱,同时又觉得可笑。”对于对《巴山秀才》角色的创造,让陈智林懂得,“艺术是来源于我们自己对人物认知的一种再现。作为一个演员,应该知道怎么样提升自己的艺术修为,怎么样从生活中来再还原生活,找到自己的表现和呈现。所以更多的生活积淀、点点滴滴的印象,是我创作角色的底气。”当晚的演出,不少戏迷现场为陈智林打call,甚至在演出结束后,仍有不少人不舍离去,等待与陈智林合影留念。一位观看过《巴山秀才》很多场次的老戏迷直言:“每次看到戏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登场,都有一种特别的新的感受,而且这个故事虽然是悲剧,但演员的表演,台词的对仗,还有里面的四川特色的呈现,直叫人看得如痴如醉,下回演出还要来看。”
这也许正是经典的魅力,在陈智林看来,“真正精品的、经典的东西,应该让人在心里面有千百次的回放。我们从小就是在经典的教育里面,经典的音乐、经典的歌曲、经典的戏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我们要更多的回顾经典、创造经典,让更多的经典问世,让更多人通过经典来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