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结婚,二十二岁离婚,五十三岁再婚,孀居守节三十年,张幼仪的人生一分为二,在她的感情婚姻中,有过迷惑却不失方向,有过伤心却不失坚强,我企图在她的逆袭蜕变中,窥探她是从如何从婚姻的伤害走出阴霾,并且再一次勇敢地接受爱情。
婚姻的秘密
张幼仪晚年曾说:“我婚姻中的不幸,是我这一生的一大秘密。”
在旧时的旧式婚姻,两个人要是结婚,父母一般都会找算命的批一下生辰八字,看看两人是否合适结成夫妻。虽然徐志摩和张幼仪两家都是大户,怎么说都是门当户对,然而算命婆还是表示出了担忧,她说“属鼠的和属猴的人在这门亲事里不配耶,你不属狗太糟糕了,狗是忠实的象征。”
由于之前张母给张家的女儿都算过一卦,其中确定张幼仪必须赶快嫁人,所以即使算命婆说了不配,但是等不耐烦的张母硬是将张幼仪的生年改为1998年,改大了两年,张幼仪就变成了属狗,并满意地宣布这门婚事两人是天作之合。
虽然这样很迷信,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算命婆说的不配,日后真的应验了,并且不断地给张幼仪带来不幸和伤害。
魔咒应验
就像张幼仪说的,不知算命婆在相命图上看到了什么,但是婚后的痛苦,是接踵而来。
张幼仪十五岁结婚,婚后四年被徐志摩晾在家中,细算起来,四年里与徐志摩在一起的时间,不足四个月,而且这四个月,徐志摩宁愿和仆人说话,也不会主动理睬张幼仪。
二十岁那年,徐志摩在张幼仪二哥的压力下,写信劝服父母同意张幼仪出国和自己团聚。张幼仪本以为到了国外,可以夫唱妇随,并且重拾求学梦。然而到了那边,她一边要遭受着徐志摩的厌恶,一边要当全职保姆,买东西、洗衣服、打扫房间、准备一日三餐。每次想跟徐志摩说话,徐志摩总是讥讽她,‘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乡下土包子’。
女人上了男人的床,不管漂亮与丑,厌恶与喜欢,男人的身体终归是诚实的。正如张幼仪说的:“他在最想摆脱我的时候,败给了我的肉体。”
张幼仪在国外和徐志摩怀孕了,当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徐志摩正和林徽因出轨热恋,孩子无疑是一个羁绊,即使是自己亲生的,他还是要求张幼仪打掉。张幼仪断然不会答应,但是她绝不会想到,在自己正需要徐志摩照顾的时候,徐志摩人间蒸发玩失踪,丢她一个孕妇在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无疑是谋杀。
“兄愿收养,万勿打胎,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二哥速速寄来了一笔钱,在二哥的帮助下,张幼仪辗转法国巴黎,又随七弟前往德国柏林,期间由细腻的七弟全程照顾,最终顺利生下二儿子彼得,三个月后,徐志摩追逼而至,张幼仪心死,同意离婚。
三年后,张幼仪痛失爱子彼得,自此魔咒终于结束。
当初算命婆只说不配,却不告知将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是算命的一贯作风,天机不可泄露,到一切厄运降临后,张幼仪才后知后觉地回想起算命婆的话,以至于张幼仪晚年说:“我始终纳闷,那个相命婆在把我的生肖改成狗以前,到底从相命图上看到了什么厄运?”
兄嘱勿嫁
离婚之后,法律上并没规定不得再婚,但是主观思想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张幼仪做事虽有主见,但唯独对传统思想仍遵守三从四德。
当初徐志摩逼着她离婚,她自己心虽死,但却仍然不敢拿主意,提议要请示公公婆婆才能同意离婚,但是被徐志摩拒绝了。这种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导致她离婚后不单止自己不同意自己再嫁,而且还要听从兄长的嘱咐和遵从婆家心愿。
在德国的时候,思想家罗家伦常常去拜访张幼仪,表现的非常关心她,不是和彼得嬉闹就是和自己坐下谈心,直到罗家伦问她:“你打不打算再结婚?”张幼仪这才吓了一跳,连忙说:“不,我没这个打算。”
那时刚离婚的张幼仪还很年轻,才二十三岁,但是四哥明确告诉她,五年之内不能让别人看见你和男人出入,要留住张家的颜面,不然别人会以为是你先不守妇道才导致和徐志摩离婚的。这说白了,四哥这是在嘱咐张幼仪不可再嫁。
而回国之后,徐志摩父母仍认同张幼仪在徐家儿媳的地位,并作出了财产划分,只要张幼仪终身不嫁,大儿子阿欢的财产由她掌管,如果再嫁,张幼仪自此和张家脱离关系,并且大儿子阿欢和剩余财产也归还徐家。
张幼仪娘家家境厚实,后来事业又如此成功,其实并不在意婆家分得的这些财产。但是她是聪明人,她能读懂公公婆婆的意思,他们希望她不要再嫁,在徐家一辈子老老实实地孝顺公婆,这也应了我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男人的第一个老婆娶给父母,第二个老婆才是娶给自己的。”
面对婆家的心愿、兄长的嘱咐,还有自己的思想束缚,张幼仪不会轻易违抗,以至于她在日后面对罗家伦、卢家仁、罗隆基等众多追求者,都丝毫不敢动心。这就相当于张幼仪被传统思想判了刑,终身不得再嫁。
脱胎换骨,破茧成蝶
在德国以前,张幼仪在徐志摩口中是被一口一个“乡下土包子”地冷笑讥讽,而回国之后,彼时的张幼仪已是脱胎换骨,临危受命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总裁,不久便扭亏为盈,同时又出任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总经理,做了全上海大家闺秀、名媛的服装生意。
而这之后,张幼仪又瞄准了股票市场,赚了一大笔钱,又以敏锐的商业眼光捕捉到抗战时期的商机,囤积军服染料,垄断整个市场,等到价钱涨到100倍全数卖出,继而又用这笔巨款投资棉花、黄金,依然是屡屡得手。
张幼仪曾这样评价自己,我的人生一分为二,德国前,我凡事都怕,德国后,我一无所惧。
张幼仪事业的成功,让徐志摩第一次对她发出了尊敬,在写给现任妻子陆小曼的信中他这样评价前任张幼仪:“她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是什么都不怕的了。”
孀居三十年,又见康桥
与徐志摩离婚三十年,张幼仪一如既往地照顾徐志摩的父母,期间资助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生活,后来又处理徐志摩飞机失事的后事,最后又继续资助落魄的陆小曼。然而这整整三十年,她因为被传统思想束缚而在感情世界里活得无比自私,人生的路还那么长,却从未对是否找另一半有过一丝妄想。
直到1949年,张幼仪移居香港,遇见了苏纪之。
苏纪之是张幼仪楼下的邻居,离过婚,带着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张幼仪热心,时常会帮些小忙,一来二去,苏纪之对张幼仪生出好感,深情求婚。
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爱情,张幼仪何尝不想伸手握住,但是前面说过她被传统思想判了终生不嫁,即使年过半百,看清人世沧桑,她依然不敢为自己拿主意,长兄为父,于是她写信征求二哥和四哥的意见。
孀居女人再婚会让娘家失去颜面,传统的四哥虽收到来信,但是始终不予回复,而最疼爱张幼仪的二哥第一次发电报说“好”,第二次又发电报说“不好”,踌躇再三后,二哥张君劢愧疚不已,实在拿不定主意,最终一字一泪地寄来信件:
“兄不才,三十多年来,对妹孀居守节,课子青灯,未克稍竭绵薄。今老矣,幸未先填沟壑,此名教事,兄安敢妄赞一词?妹慧人,希自决。”
二哥希望张幼仪自己拿主意,但是张幼仪仍然是不敢。夫死从子,自己是个寡妇,于是她写信给美国的儿子徐积锴征询意见,“母拟出嫁,儿意云何。”
徐积锴很快回信:
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瞻。诸孙长成,全出母训……去日苦多,来日苦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母亲尽到了抚养我的责任,母亲需要慰藉照顾,谁来照顾慰藉母亲,谁能陪伴母亲终老,母亲如果遇到可以这样的人,这件事儿子做主了。
得到了儿子的同意后,孀居三十年的张幼仪,终于再婚。
此时她已经是53岁,婚后和苏纪之甜蜜地生活了20年,并且重回当年在德国住过的柏林、康桥等地,当她和苏纪之坐在康桥河畔欣赏河流时,她不禁在这幸福的时刻发出感慨:“这时我才发觉康桥有多美,以前我从不知道这点,没办法相信我住在那儿的时候是那么样年轻。”
文 | 心做『原创』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工作两年了,或许是最后一篇文章了,领导说不超1000个赞,明天我就要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