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各朝代中最混乱的时期之一,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许多人或许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不是很熟悉,那么大家知道在南北朝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拥有重大的意义的历史事件吗?

所以接下来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南北朝真实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1)

十、泰始之祸

“泰始之祸”指刘宋明帝泰始年间,刘宋失山东和淮北事件。泰始二年(466年),宋明帝在平定刘子勋叛乱后,曾支持刘子勋政权的刘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向宋明帝投诚,结果宋明帝不顾大臣劝阻,欲示威淮北,派五万重兵前往徐州迎接薛安都,以震慑淮北各州。薛安都误以为宋明帝要发兵讨伐自己,为求自保,以献上徐、兖二州之地为条件向北魏求援,于是北魏发大军向刘宋淮北、山东半岛地区进攻,与薛安都里应外合击败宋军,至泰始五年(469年),刘宋淮河以北,黄河以南的五州之地全面没于北魏,史称“泰始之祸”。

“泰始之祸”后,刘宋淮河以北的的青、冀、徐、兖、豫等五州之地全面陷于北魏,史学家将“泰始之祸”视为南弱北强局面的开始。

南北朝真实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2)

九、尉迟迥之乱(战役)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对于尉迟迥之乱,历代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尉迟迥此举是维护北周政权不被杨坚篡夺,也有人说尉迟迥完全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不管怎样,平镇这次叛乱之后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隋朝登上历史舞台。

背景介绍: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去世,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五月二十七日派韦孝宽取代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尉迟迥深知丞相杨坚将会篡夺政权,就密谋起兵讨伐。韦孝宽进至朝歌,尉迟迥派遣部下大都督贺兰贵持他的亲笔信来迎接。韦孝宽把贺兰贵留下来,与他交谈,从贺兰贵的言谈话语中,觉察到尉迟迥可能会有变故,于是就假称有病,缓慢而行。一面派人以寻医买药为名到相州,暗中侦察尉迟迥的动静。韦孝宽的侄子韦艺,当时正在尉迟迥手下任魏郡太守。

尉迟迥就派韦艺去迎接韦孝宽。韦孝宽问他关于尉迟迥的情况,韦艺因为是尉迟迥的同党,没有告诉韦孝宽实情。韦孝宽非常愤怒,要把韦艺斩首,韦艺惧怕,就把尉迟迥的密谋全部告诉了韦孝宽。于是韦孝宽带着韦艺向西奔还,每到一个亭驿,就把驿站里供使者换乘的传马全都驱赶走,又对驿官说:“蜀公尉迟迥很快就要到达,赶快准备酒宴招待。”稍后,尉迟迥派遣仪同大将军梁子康带着数百名骑兵追赶韦孝宽,每追到一个驿站,遇到的都是丰盛的酒宴,又没有传马可以替换,于是就不再追赶。韦孝宽和韦艺因此得免于难。

杨坚又命令候正破六韩裒到邺城去,向尉迟迥申述自己并没有异图,同时暗中带着自己的亲笔信给相州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要他们防备尉迟迥起兵叛乱。尉迟迥得知此事后,就杀了晋昶和破六韩裒,然后召集相州文武官吏和百姓,登上城北门楼,对他们说:“杨坚凭借着皇后父亲的地位,挟制年幼的天子,作威作福,这种不遵守臣道的行为,早已路人皆知。我和太祖文皇帝是舅崐甥,与国家情同一体,休戚与共,一身担当出将入相的双重大任。先帝让我镇守相州,本来就寄托着的国家安危兴亡。现在我要与你们一起纠合仁义勇敢之士,揭竿而起,以匡扶国家,保护百姓,你们看怎么样?”相州官吏百姓都表示愿意服从尉迟迥的命令。尉迟迥于是自封为大总管,宣称秉承天子之意,设置各种官吏。当时赵王宇文招应朝廷征召入朝,小儿子留在封地襄国。尉迟迥就尊奉他并以他的名义号令天下。

尉迟迥之乱结局:八月二十七日,尉迟迥被杀十天后。郧州总管司马消难连夜南逃,投降陈朝。杨素攻克荣州,宇文胄逃亡,被追兵所杀。十月,梁睿率领步骑二十万进讨王谦,王谦分命诸将据险而守,梁睿连战连克,势不可挡。王谦遣其将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带领十万军进攻利州,掘开江水以灌城。利州城中战士不过二千,总管豆卢勣昼夜督战,成功抵抗四十天;等到梁睿军至,叛军退兵,梁睿军自剑阁入四川,进逼成都。王谦命令令手下达奚惎、乙弗虔城守,亲率精兵五万,背城结陈。梁睿军与之作战,叛军战败,达奚惎、乙弗虔打开城门投降。王谦带着麾下三十骑逃往新都,但被新都令王宝捉住。十月二十八日,梁睿斩王谦及高阿那肱,四川平定。至此,叛乱平息,历六十八天。

八、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

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北朝真实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3)

七、北魏统一北方之战

北魏统一北方,是在十六国之时诸侯纷争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虽然面临诸多对手,情况复杂多变,但能审势度势,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后为前秦苻坚所灭。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

皇始元年(396年)八月,拓跋珪败北燕,占有今山西、河北地 区,同时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进入中原的拓跋部, 实行“分土定居”,开始由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并引用汉人士族,建立封建制度,开始了由原始末期的家长奴隶制飞跃向封建制的发展过程。拓跋珪死后,长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嗣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 于时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南北朝真实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4)

六、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战争背景: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淝水之战战争起因: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

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淝水之战战役过程: 太元二年(377年),东晋朝廷任命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兼徐州刺史,任命征西司马兼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相,监长江以北诸军事。后来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戍卫北方领土。谢安则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防御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力,晋孝武帝令谢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等人,成立北府军。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坚派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将军苟长和尚书慕容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让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的兵众作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

四月,前秦的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认为前秦的军队没有舟船,未作防备。等到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惊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缴获了一百多艘船只,用来接运其余的兵众。长乐公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中城。慕容垂攻下了南阳,抓获太守郑裔,与苻丕在襄阳会合。

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淝水之战淝水决战: 383年8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八月初二,苻坚派遣阳平公苻融督帅张蚝、慕容垂等人的步、骑兵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 九月,苻坚抵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到达咸阳,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幽州、冀州的军队也抵达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阳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队三十万人,先期抵达颍口。东晋面对大军压境,下达诏令,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帅八万兵众抵抗前秦。并让龙骧将军胡彬带领五千水军援助寿阳。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军。

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十八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郧城。苻融进军攻打胡彬退守的硖石。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布防以遏制东面的部队。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

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斩杀了梁成以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又派部队阻绝了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十二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淝水之战战争结果: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淝水之战战争影响: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南北朝真实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5)

五、刘裕篡晋

公元418年,刘裕因为谶书上写着:“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便派中书侍郎王韶之,与晋安帝的左右密谋毒杀晋安帝司马德宗,另立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帝。因为昌明,就是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孝武帝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德宗继位,就是晋安帝。刘裕要杀死晋安帝,另立司马德文为帝,就是要强行人为应这个谶语。等这二帝或死或废之后,他就可以做皇帝了。

话说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白痴皇帝,一直都由他弟弟司马德文照顾他。司马德文照顾他非常尽心,一直陪伴他左右,饮食睡眠,都不曾暂时离开。所以王韶之等人窥伺多时,都找不到毒杀晋安帝的机会。

不过,机会还是来了。司马德文患病,出宫休养,于是王韶之赶紧用衣服拧成绳索,在东堂勒死了司马德宗。王韶之,是王彬的兄长王廙的曾孙。又是一个辱没琅琊王氏声名的玩意。

刘裕谋杀了晋安帝后,声称奉晋安帝遗诏,立司马德文为帝,便是晋恭帝。

公元420年,刘裕暗示群臣劝晋恭帝禅位于他。中书令傅亮于是暗示晋恭帝禅位,并且草拟了退位诏书呈给晋恭帝,让他亲自抄一遍。晋恭帝欣然提笔,并对左右侍从说:“桓玄之乱时,晋室已失掉天下,后来幸赖刘公才得以延续近二十年,今日禅位于他,是我甘心所为。”于是将傅亮呈来的草稿作为正式诏书抄写在红纸上。

晋恭帝也是通透之人。此时晋室处境,甚至远不如桓玄之乱时。桓玄之乱时,各方势力你争我夺,反对桓玄的人很多,这些势力,即使不是真心拥护晋室,但为了道义上的正当性,也会打着拥护晋室的旗帜。但是现在,刘裕一家独大,整个晋朝文武百官,基本上都为刘裕所用,晋室已经没有任何力量上的倚凭了。晋恭帝这个退位诏书,欣然也罢,凄然也罢,都非写不可。

当初,曹魏篡汉,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后,不管是监视也罢,戒备也罢,汉献帝最后还是在山阳平静地过完了余生,得以善终。后来,司马氏篡魏,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后,对曹奂的待遇也非常优崇,曹奂一直活到八王之乱时才正常死亡,死后西晋给他谥号元皇帝。

也就是说,曹丕和司马炎,虽然篡位,但还是守住了被禅位者最起码的底线和体面,没有对失去了帝位的前代皇帝大开杀戒、斩 草除根。

但是,随着国家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大动乱,礼崩乐坏,社会价值体系崩塌,人性之恶越来越膨胀,人们在追求权 力 地位时,欲 望 表现得越来越 露 骨,已经连最起码的体面都不要了。所以,退位的司马德文显然不再有刘协和曹奂的好运。

刘裕登皇帝位后,封晋恭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对他的优崇之礼,一律依照晋初优待魏帝曹奂的先例。随即又在秣陵县为晋恭帝兴建王宫,派遣冠军将军刘遵考率兵保卫。

但是,刘裕做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暂时不被人诟病。他杀害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心早就迫不及待。

当初,刘裕曾把一瓦罐毒酒交给前琅琊郎中令张伟,让他毒死司马德文,张伟叹息说:“毒杀君王而求活命,不如一死。”于是在路上自饮毒酒而亡。

但是,总会有原意甚至非常乐意出手的人。太常褚秀之和侍中褚淡之,都是司马德文的王妃褚灵秀的哥哥,司马德文只要有儿子出生,刘裕就让褚秀之兄弟随时暗地里加以杀害。等到司马德文被迫让出帝位以后,深恐遭到刘裕的毒害,便与褚妃共居一室,自己在床前煮饭吃,饮食所需的东西,都由褚妃亲自负责,所以刘裕的人一直没有机会下手。

公元421年九月,刘裕派褚淡之和他的哥哥右卫将军褚叔度前往看望褚妃。褚妃走出和司马德文共处的房间,到另一间房间接见他们,士兵便乘机跳墙进入司马德文的房间,逼迫司马德文喝毒药,司马德文不肯,说:“佛 教 教导我,自杀的人不能再转 世为人身。”士兵便用被子包住他的头,让他窒息而死。

司马德文死后,刘裕率领百官到朝堂哭了三天。

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在刘裕杀害了晋恭帝司马德文半个世纪以后,他自己的子孙将经历与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样的命运。

从此以后,杀害禅位的前代皇帝就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杀戮就像瘟疫一样,朝朝代代相传。像刘协和曹奂一样得以善终,成了以后历代禅位皇帝不可企及的奢望。​​​

个人评价:刘裕的“武功”,堪称是南北朝君王中的佼佼者。历史充满了许多偶然与必然,也出现了许多令后人惊艳的战神、帝王,而刘裕,则是长期被历史忽略的一位武力值满点的帝王,不愧为"海王战神"。刘裕作为我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屌丝逆袭"成功的皇帝,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的传奇和励志了。

南北朝真实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6)

四、北魏分裂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次年正月发生的历史事件。

北魏孝庄帝杀死权臣尔朱荣之后,北魏大乱,尔朱兆、尔朱世隆杀害孝庄帝,先后拥立元晔、元恭、元修做皇帝。混战的胜出者是高欢。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东魏政权在高欢的控制中,550年,被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而取代;西魏政权在宇文泰的控制中,557年,被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而取代。

南北朝真实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7)

三、河阴之变,是528年(北魏武泰元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今荥阳市)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此次军事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胡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立幼子元钊为帝。契胡部落酋长尔朱荣以此为口实起兵东进,洛阳守将望风而降。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孟津)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北魏的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人皆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为何要策划和实施河阴之变?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的生活也常常得不到安宁,在那个时期总是会发生一些朝廷上的政变事件,但是在这些事件当中河阴之变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大事件了。如果要说河阴之变那么尔朱荣是完全不可以避免的,那么尔朱荣河阴之变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其实尔朱荣在河阴之变之前已经是朝廷中的重要的骨干大臣了,但是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一个普通出身的人士,因为在起义活动中表现出很大的才能,于是才受到朝廷的拉拢开始授予官职,可是那个时候谁都猜想不到尔朱荣和河阴之变居然会有如此大的关系。

当时尔朱荣已经升到了大都督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之上他的心态也早已发生了变化,对于当时皇室成员和一些朝中大臣的处事为人十分的看不惯,认为他们喜好奢华、骄奢成风,若是不马上加以遏制说不定以后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于是尔朱荣开始实施河阴之变。

也就是说尔朱荣是河阴之变的直接策划和实施的人,他在这场事变之中斩杀了许多的皇室成员和大臣,几乎杀了两千多人的性命,后来虽然他成功的控制住政权了,可是却迫于压力不得不离开洛阳在远程监控着局势的发展。尔朱荣的河阴之变给社会和朝廷都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灾难,洛阳也从曾经繁华的都市变成了阴森森的空陈,人们不是想办法逃脱就是死于非命,尔朱荣的河阴之变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南北朝真实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8)

二、六镇起义是北魏时期发生的士兵起义。北魏为了防止北方柔然南下,在北方建立了6个军事重镇。沃野镇(今内蒙乌拉特旗)、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北)、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抚冥镇(今内蒙武川东北)、柔玄镇(今河北尚义西)、怀荒镇(今河北张北)。

523年4月,沃野镇的高阙戍主虐待部下,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领导士兵起义,杀沃野镇镇将,攻城掠地,改年号为“真王”。破六韩拔陵起义后,六镇响应。破六韩拔陵起义军迅速发展。

524年5月,起义军在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大败临淮王元彧。接着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大败安北将军李叔仁。北魏王朝罢免临淮王元彧官爵,另派尚书李崇为大都督前来镇压。7月,起义军又在白道打得李崇部下抚军将军崔暹全军覆没。北魏王朝再度罢李崇官职,改由广阳王元渊统率。元渊龟缩在五原城里,不敢和起义军交战。同时,北魏统治者又公开勾结柔然,共同镇压起义军。

525年初,柔然主阿那率众10万,自武川西向沃野,为北魏镇压破六韩拔陵。6月,破六韩拔陵围元渊于五原,元渊北走朔州(原怀朔镇)。由于北魏采取招降政策,使一些少数民族酋长投降北魏。阿那败破六韩拔陵于五原,大将破六韩孔雀阵亡。破六韩拔陵被迫南下,在阿那和元渊的夹击下,义军20万投降元渊。

525年8月,柔玄镇兵杜洛周领导六镇兵民在河北怀来起义,很快发展到10多万人。杜洛周继续用“真王”做年号,表示是六镇起义的继续。

526年1月,怀朔镇鲜于修礼在河北唐县起义,起义军也有10万人。两支起义军相互呼应,很快占领了河北的许多州县。但参加鲜于修礼起义的原怀朔镇将葛荣杀害了鲜于修礼,掌握了这支起义军的领导权。

527年,葛荣并杜洛周部,势力大增,号称百万。葛荣起义军发展的同时,尔朱荣势力也急剧扩大,尔朱荣掌权后,立即挥师北上,镇压葛荣起义。

528年9月,尔朱荣派侯景为前驱,高欢阵前诱降。葛荣自恃兵多将广,骄傲轻敌,战术上“箕张而进”分散了兵力,竟被尔朱荣7万骑兵打败,葛荣被杀,义军溃散。12月,葛荣余部韩楼据蓟城反,尔朱荣以贺拔胜为大都督,屯中山以备韩楼。529年9月,尔朱荣遣侯渊率兵镇压韩楼,韩楼弃蓟城出走,途中被俘杀,六镇起义至此失败。

南北朝真实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9)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

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评价:北魏孝文帝元宏,所施行的汉化改革,影响后世深远,也为他赢得了隆高的历史地位,直至今日,仍在历史教科书中饱受肯定和称颂,甚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伟大英雄,一脉相承的“北魏—北周—隋—唐”的中华第二帝国的真正奠基人。

然而,近代以来,也颇有不同声音,以为这场激进汉化改革直接导致30年后北魏王朝覆灭,鲜卑民族也融入汉族而从此消亡,因此元宏其实是北魏和鲜卑族的“千古罪人"。

其实,这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

历史上一切改革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一方面尽量减小反对势力,另一方面尽量扩大支持势力,也就是尽可能赢得更多利益集团的支持。

否则,纵然有再宏大的远景,执行者怀着再美妙的设想,本身又具有再高尚的品格,也注定失败。如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百日维新,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无不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的激烈反对,而无力遏止。

元宏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元宏作为一个手腕高明的政治家,切实赢得了北魏帝国内部最重要利益集团的支持,保障了他们核心利益不受损伤,甚至反而因为改革而大大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