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脑洞时史

民国时期战乱纷争,奇案迭起。北洋军阀孙传芳,一生征战疆场,最后却死在了一个弱女子手中,这件事,在当时也被传为奇谈。那么,这么危险的事情,一个弱女子是怎么做到的呢?

孙传芳被暗杀经过 施剑翘为父报仇(1)

这个女子名叫施剑翘,出生于安徽桐城的一个军阀家中,家境十分显赫,她的父亲施从滨骁勇善战,立下不少战功,得到了奉系军阀张宗昌的赏识,担任第二军军长的职务。父亲十分喜爱施谷兰,为她取名谷兰便可看出,“空谷幽兰”。

她从小就比较聪明,而且透着一股的干劲,深受父亲施从滨的喜爱,后来家中就为她请了私塾先生,在家中教她学习传统文学。在她15岁的那年,家里还是决定送她去了天津师范学校。

1925年秋,因为争夺地盘,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宗昌爆发了一场大战,张宗昌下令让施从滨截击孙传芳。此前,孙传芳也曾劝施从滨倒戈到他这边,但施从滨从未答应。后来,两军在安徽固镇狭路相逢,激烈的大战就此展开了。最后,施从滨因为寡不敌众被对方俘虏。按照老规矩,不杀高级战俘。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孙传芳却派人将施从滨杀死,砍下头颅并挂在蚌埠火车站门厅上暴尸三天。头颅旁还用白布写上“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让来来往往的人毛骨悚然。

孙传芳被暗杀经过 施剑翘为父报仇(2)

消息传到施从滨老家桐城,施谷兰悲痛之余,心中愤愤不平,她想,如果父亲是战死,那她毫无怨言,但父亲是被俘之后再被残忍杀害,还暴尸三日。

事实是,当时孙传芳的朋友也劝他说:“我们打内战,对待俘虏不宜杀戮,不如押送南京监禁。”但他不听。

愤愤不平的施谷兰,心下立志,一定要为父亲报仇,她写下了一首诗明志:

“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因为施从滨是奉系将领,所以施家有不少亲戚也在军队中任职,施剑翘于是就想借助这些亲戚的力量。

但施家的亲戚们一听要复仇的目标是当时坐拥十数万军队的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时,纷纷推脱了起来。

施剑翘最后找到了刚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施中诚。施剑翘还找到养父的旧友张宗昌,说明了自己的意图,请求给施中诚在军队中谋求个职位。张宗昌感到有些对不起施家,所以满口答应,立即让施中诚当了烟台警备司令。施中诚上任以后,却将报仇宏愿抛在脑后,施剑翘多次劝说,他依然我行我素。这就引起了施剑翘的强烈反应,和施中诚断绝了兄妹关系。

复仇大业未竟,施剑翘如鲠在喉,恰在此时,施中诚的同学、借住在施家的施靖公看上了正值芳龄的她。

得知施剑翘的遭遇,施靖公深表同情,并且当即表示愿意替她报仇雪恨,以此为交换,让施剑翘嫁给他。

就这样,施剑翘答应了这般看似合理的要求,1928年,施剑翘和施靖公成婚,并且迁居太原。

孙传芳被暗杀经过 施剑翘为父报仇(3)

婚后的施国宪慢慢从中校升到了大校,却绝口不提复仇之事,每次施剑翘问他,他总是以时机不成熟为借口,不再提及此事。

一开始她还相信丈夫的话,便一边安心呆在家生孩子操劳家务,一边等候丈夫的消息。

可是生了两个孩子后,施国宪还是不提复仇大计,享受安稳生活的他更是劝妻子为了家庭为了儿子放弃复仇。

施剑翘毅然决然和施靖公划清界限,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了娘家,她忍不住吟道:“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从此,把施谷兰改名为:“施剑翘”,还把大儿子改名为“佥刃”,小儿子改名为“羽尧”,哥俩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剑翘”。看来,施谷兰复仇之心已经沁入骨髓,与仇人孙传芳不共戴天了。

这个时候施剑翘也清楚地意识到报仇的事除了自己谁也靠不住。为了行动方便她通过手术开放了裹着的小脚然后潜心练习枪法为报仇做这准备。

孙传芳自北伐战争后,率残部退到河北滦州,不久离军,从大连移居天津。施剑翘听说后就辗转来到天津,寄居英租界。施剑翘跑遍了天津城,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线索,终于有一天,施剑翘在街边摊上看见有人在出售名人的照片,仔细看了后,发现果真有孙传芳的照片,就买了下来,日夜端详,希望牢牢记清仇人的模样。

她将独生子大犁送入富贵子弟学校读书,想通过儿子所在学校发现孙传芳的行踪。根据她每日观察,孙传芳的小女儿也在此富贵子弟学校读书,每日由仆役接送,施剑翘每日观察探访,但仍未发现孙传芳的行踪。

1935年,很快就到了施从滨被杀十周年的忌日,焦躁苦闷的施剑翘来到租界的观音寺给亡父烧纸念经。却在无意中从当班的和尚口中得知孙传芳在东南角租了块地,创了个佛教居士林。靳云鹏是林长,孙传芳是理事长。

这时,施剑翘来了,声称自己要为父亲报仇。

施剑翘赶忙阻止了弟弟,想必是为了给施家留下男丁继承香火吧。她抢走弟弟的枪,带着两个儿子从太原回到天津,正式踏上了复仇之路。

施剑翘找到了孙传芳的落脚点——一家寺庙,为此施剑翘化名“董慧”,随后也混进了这家寺院中。在确定了孙传芳的作息安排之后,施剑翘拿着亲弟弟施则凡从日本带来的勃朗宁枪,并将最终的行刺时间定在了当月13日。

孙传芳被暗杀经过 施剑翘为父报仇(4)

11月13日当天,孙传芳在仆人的引领下进入佛殿登坛焚香后,就座于佛案西端那把红木太师椅上。施剑翘见孙传芳归座,遂悄悄坐于孙身后的蒲团上,几分钟后,孙传芳轻咳一声,挪了挪身子,正准备讲话,他身后的施剑翘突然一个箭步走到他的侧后,从怀里掏出手枪,对准孙传芳的头部猛开一枪,孙传芳应声倒地,子弹从后脑进人,由左太阳穴而出。施剑翘唯恐孙传芳未死,又接连向其头部、背部各开了一枪,孙传芳脑浆四溅,血流满地,她才罢手。

施剑翘不慌不忙,当场散发出印制好的传单。施剑翘在传单里坦言:小女子我是为父亲报仇……。

随后,施剑翘抱着必死的决心,镇定自若地拨打警察局的电话,报案自首。很快,警察来了,将她带走。笔录之后,还见了记者。

孙传芳被暗杀经过 施剑翘为父报仇(5)

 1935年12月16日,天津地方法院一审宣判,认定施剑翘有自首情节,但未采纳“情可悯恕”一节,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双方都不满意,由此案件上诉至河北高等法院。

1936年2月11日,河北高等法院宣判,否定了施剑翘自首情节,但认定“情可悯恕”,判处施剑翘七年有期徒刑。双方又诉诸南京最高法院。

施剑翘为父亲报仇,开枪打死孙传芳并入狱之后,但是社会各界在清楚了她的杀人动机后,纷纷称赞她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新天津报》刊出号外,予以特别报道。第二天,京津各大报纸纷纷头版头条。

孙传芳被暗杀经过 施剑翘为父报仇(6)

冯玉祥、李烈钧、张继等国民政府大员都同情她,并为她到南京说情。全国舆论也在为施剑翘说情。

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公告宣布特赦施剑翘。施剑翘在狱中待了不到10个月,回家后不久,蒋介石夫人宋美龄邀请她为政府工作,施剑翘婉言拒绝。

孙传芳被暗杀经过 施剑翘为父报仇(7)

面对着抗战爆发以后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掠,积极投身抗日活动中,用自己曾经的名声发起募捐,加上拍卖自己多年的首饰和徐悲鸿大师赠给她的绘画,为抗战募捐了三架飞机。还积极救助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流浪儿童和孤苦无助的孤儿。

1948,施剑翘率领学校师生走上街头扭起秧歌、敲起锣鼓,欢迎入城的解放军。当时解放战争仍在进行,施剑翘于是送两个儿子参加解放军,分别进入第二野战军及第三野战军的军政大学。后来她创办学校造福学生。在1957年更是成为北京特邀委员。

孙传芳被暗杀经过 施剑翘为父报仇(8)

1979年8月27日,施剑翘因癌症去世,终年74岁。

这样一个施剑翘,被认为是“民国奇女子”,因为她以一个区区女儿身,在没任何绝世武功或十八般武艺的情况下,杀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军阀高官,隐忍10年,最终替父报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