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刘楒睿

记者 丁鹏 山东海阳报道

“我只穿着条短裤,盖上薄被,在沙发上睡的。”11月19日早上,山东烟台海阳市民高先生在家中这样惬意地醒来。

11月9日,海阳市建成区供暖全部改由核能提供,供暖面积450万平方米,惠及20万居民。这个黄海之滨的小城,彻底告别燃煤取暖,一举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市民每平方米的取暖价格比往年还便宜了1元。

海阳市停暖时间(全国首个核暖城市山东海阳)(1)

海阳一小区内的供暖通知。极目新闻记者刘楒睿摄

从拾柴火到烧蜂窝煤,从燃煤供暖到核能供暖,几十年里,海阳市民亲历了供暖技术的发展。有市民认为,核能供暖是为民谋利,也有人害怕暖气会带来核辐射。

作为“3060目标”的一大重要减排模式,“海阳方案”能否为我国北方清洁供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海阳市停暖时间(全国首个核暖城市山东海阳)(2)

7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厂内换热首站

从柴火到煤暖再到核暖

燃煤取暖是中国北方城市最主要的取暖方式之一。

海阳市民纪先生今年50岁,在这个海边城市生活了50年的他,完整地经历了海阳市的供暖改革。

上世纪70年代初,纪先生出生在海阳市朱吴镇的一个村子。“北方的冬天很冷,虽然我们这里靠近黄海,但每到冬天气温还是可以降到零下十几度。”纪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小时候每到秋末,大姐和二哥便会跟随父亲一同上山置办柴火。

渐渐地,随着家中年长的孩子参加工作,纪先生家的条件好起来了。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们家已经可以烧上蜂窝煤取暖。“但不管是烧柴还是烧煤,都不抗冷。”纪先生直言,这样的取暖方式留不住热量,还需要有人时常添煤,有时半夜没添煤就会感到冷。

1989年,18岁的纪先生跟随父亲来到省会济南探亲,在这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暖气。“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暖气是十分神奇的,不用你去烧,暖气片里的水就一直是热的。”纪先生说,从那以后,自己就期待着海阳市也可以通上暖气。

上世纪90年代,海阳市城区开始了燃煤供暖,暖气开始走入居民家门。煤炭的燃烧给城市带来了温暖,但同时,大气污染也随之而来。彼时的海阳市,向海滩开车,便能见到巨大的烟囱向外不停喷吐白烟。

如何做到“清洁取暖”,海阳人开始了求索。

山东核电公司设计管理处的工程师李超,2011年从哈工大核工程和核技术专业毕业后,便来到了山东核电公司。十年的时间,李超在海阳见证了核电站的建设与发展,也见证了核电到核暖的过程。

2018年12月,海阳核能供热项目正式立项,2019年建成投运的70万平方米项目是全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2021年,海阳核能供热45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运,海阳随之跨入全城核能供暖的元年。

今年11月9日,海阳市提前进入供暖季,新老城区居民用上核能供暖,供热面积450万平方米,居民享受到了清洁、稳定、舒适的温暖。

李超告诉记者,胶东半岛未来将扩大核能供暖范围,届时,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说不定都能用上核能供暖。

海阳市停暖时间(全国首个核暖城市山东海阳)(3)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2号机组。图源:山东核电

每平米取暖费便宜1元

11月18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公司建设在黄海之滨,总占地面积约3000多亩,今冬海阳的暖气便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区。

进入大门,途经行政办公区,再向前行进几百米,经过一处闸机后,便是高耸的核电机组和电力输送设备。

在200余米外,便是7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厂内换热首站。从外看去,换热站有10余米高,一根根管道从建筑外墙穿入其中,内部不间断地传来机器运转的声音。从换热站引伸而出的管道连接着核电机组“海阳1号”,正是它为20万海阳人提供了这个冬天的温暖。

核能供暖与之前的供暖模式有何不同?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核能供暖是指从核能发电机组抽取部分发过电后的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器将二回路的循环水换成高温水,经过管网输送到各热力公司的换热站换热后,送至各小区换热站,最终将热量输送至用户家中。这里使用的软化水不一定取自海水,内陆城市通过湖河中的淡水,一样可以实现核能供暖。

“我感觉比去年暖和,热得我都天天都在沙发上睡。”市民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晚上在沙发睡觉只需穿着一条短裤,盖上薄被便可一觉睡到天亮。

海阳市民王女士也表示,自己感觉家里比去年暖和了许多。“就算现在供热是低热模式,也还是有28度。”王女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了核能供热,海阳的供暖费不升反降,今年冬天每平方米的供暖价格较往年下调了1元。

高先生表示,今年煤炭价格上涨,本以为取暖费会涨钱,没想到采用核能供暖每平方米还便宜1元。“一家省得不多,但整个城区算下来,能给市民省400多万元。”高先生说,自家是90多平方米的房子,今年的供暖费省了90多块钱。王女士也表示,虽然近5个月的供暖时长减少90块钱看起来不起眼,但这是政府为民谋利的惠民之举。

而对此,海阳市市长刘海彬则表示,海阳城区核能供热不再需要大规模使用传统煤炭,煤炭价格上涨与海阳供暖费用调整关系不大,下调取暖费也是让利于民。

海阳市停暖时间(全国首个核暖城市山东海阳)(4)

海阳核能供热原理图。图源:山东核电

市民无须担心核辐射

事实上,并非全体海阳市民都能接受核能供暖。

市民汪奶奶今年80岁,对于核能供暖她有所担忧。“核供暖会不会把辐射带到家里来啊?”汪奶奶表示,自己听闻核电站有辐射,因此较为担心暖气中带有核辐射。

同样的忧虑也体现在同一小区的孙女士身上。“我们家大孙子2岁,小孙子马上就要出生,我还是比较担心这个问题的。”孙女士说,自己此前专门拨打过市民热线反映,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不用担心,但自己仍有点放心不下。

对此,李超工程师表示,关于核能供暖的安全性问题,市民无须担忧。

“民众对核能技术可能还有些陌生,其实核能供暖本身是非常安全的技术,它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李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北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已经有40多年的核能供暖经验。

海阳市停暖时间(全国首个核暖城市山东海阳)(5)

海阳城区的一处暖气管道。极目新闻记者刘楒睿摄

李超表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压差设计,并增设了实时监测仪表,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从2019年开始,70万平方米的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也经过两个供暖季的考验,在海阳试点小区的供热效果良好,运行平稳可靠。”李超说。

参与到核能供暖项目的汤霏菲工程师也表示,从核能供暖的原理来讲,整个过程采用5个回路进行换热,各个回路都设置了物理隔离,只发生了蒸汽加热水、水加热水两种换热方式,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所以暖气水全程没有接触到任何放射性物质。

技术人员常会把核能供热的工作原理,比作时下的网红“自热小火锅”。“我们平常吃的自热小火锅,下面是加热层,上面是食物层,二者经过物理隔绝。”技术人员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核电站换热首站的热水在出厂前,在线监测和隔离装置还会进行检测,回路间采取压差设计,确保供暖安全。

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3060目标”庄严承诺: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开展核电余热供暖”。

相关资料显示,海阳核能供暖项目投运后,取代了当地12台燃煤锅炉,每个供暖季可节约原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烟尘691吨、氮氧化物1123吨、二氧化硫1188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同时减少向环境排放热量130万吉焦,有效改善区域供暖季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