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的人都在看可以

【可以】: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你把自己旅行的足迹遍及全世界,最后发现画出一个自己。不管是读书、旅行还是思考,它们的意义都在于找自己。蒋勋所说的也一样,人需要“出走”。“出走”干什么?“出走”去激发追求更好自我的勇气。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

“一生一次的放逐,一生一次的以色列”,将自己放逐在宗教空灵与充满勇气的以色列,让自己找到那些原始的古迹中散发出来的精神之美。它位于亚非欧三洲的交界之地,红海和地中海汇集于此,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特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造就了它特别的精神之美。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通过读故事、看景色可以感受到以色列的精神之美,即

对宗教的虔诚,意味着以色列人民坚信精神的内在力量,坚信可以用内在力量指引自我寻找更好的生活。

耶路撒冷老城的一道城墙。蓝天,阳光下的城墙更显沧桑,墙上的点点沧孔,也许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它所见证的太多的起落盛衰、爱恨纠缠吧。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2)

犹太人圣地“哭墙”。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老城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就会来到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在与当地犹太人的交谈中得知,这种搬着椅子的教徒,在哭墙前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手拿犹太经典书籍低声诵读,祈祷。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3)

哭墙长约50米,高约18米,中间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分别进入屏风两侧,对墙哭诉。男士需戴上传统小帽子,犹太人认为,脑袋不戴帽子光秃秃地对着上帝,是既不尊敬的行为;女士衣着不能过于暴露。在广场入口会有纸帽及披肩供应。哭墙前徘徊不去的朝圣者,或以手扶墙,或以面贴墙,或亲吻墙壁,或背诵经文,或低声吟泣。在离开哭墙时,还应倒退行走,不可转身背对哭墙,因为哭墙代表着上帝,背对哭墙离开是不敬的。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4)

人们来到哭墙前,往往会将心愿写在小纸条上,祈祷后塞到墙壁的缝隙中,期待上帝能看到并帮助人们实现愿望。纸条无论以何种文字书写均可,因为教徒认为,上帝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自然都能看懂。我原不打算写,但后来听到一个师姐说她去年于此许的愿望都实现了,我也便写了。如今看来,当初所许的三个愿望已经实现其一,希望余下的也可以实现吧。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5)

伊斯兰教圣地“金顶清真寺”。又称圆顶清真寺,是现存于世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穆斯林相信圆顶清真寺的岩石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见到真主,聆听安拉启示的地方。巨大的金顶在阳光下光辉耀目,一直都是耶路撒冷的象征之一。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瞭望山校区远眺便可看见。作为学习阿拉伯语的学生,金顶清真寺对我而言自然有特殊的意义。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6)

哭墙与金顶距离不足百米,有一条小道可以互通。走在小道里看着什么身边来来往往的穆斯林与犹太教徒,心里不知怎么就有奇怪而又微妙的感觉,难以名状。有人说,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这种说法也许有夸大之嫌,但确实,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微妙复杂。也是到了后来才想明白,有些事也许根本就没办法简单地去判断对错,世界有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7)

基督教圣地圣墓教堂内部。圣墓教堂又称复活教堂,是耶稣坟墓的所在地。对基督教徒而言,它的神圣之处不仅在于耶稣被害前,就是沿着“苦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刑场,最终于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更在于耶稣死后三天,在这里复活升天。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8)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9)

进入圣墓教堂后,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块位于正中间的红色大理石。相传耶稣被人从十字架上解救下来后就被安放在此石头上,石头呈红色就是因为浸润着耶稣的鲜血,因而被认为是基督教的圣物。那天亲眼看着教徒们络绎不绝,纷纷朝拜、抚摸、甚至亲吻它,有人把一袋袋祈福的东西放在上面片刻,希望能沾上耶稣的灵气,更有人把自己的小宝宝放在上面,希望得到神的祝祷。那一张张虔诚的面孔,那一次次虔诚的叩拜,真的让人觉得时间仿佛静止了,仿佛能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0)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1)

夜幕下的老城给人另一种感觉,昏黄的灯光下,老城更添了一份神秘感。这两幅照片摄于学校组织去看大卫塔灯光秀的晚上,对我来说,这一晚,实在太特别。

那晚是2014年7月8日晚,原本学校组织我们去老城看大卫塔的灯光秀,但由于那天身体不太舒服,我就独自一人先回学校了。刚到学校北门,连上WiFi给辅导员报平安。刚发完微信,查收邮件就看到明天的防空演练通知,准备查看下一封未读e-mail,邮件都还没有打开,才看到“Hamas sent a rocket to...”,突然天空中便鸣起了防空警报,周围的人都开始奔跑。我顿了一下,但身旁狂奔的人们让我感觉到此时实在不是发呆愣住的时候,便也跟着人群狂奔,以最快速度跑进最近的大楼的楼梯处躲避。但其实跑的时候,我心里还认为这应该只是演习,还在想这里的演习比起在国内参加的火灾演习之类的逼真太多。到了楼梯处,问了问旁人此刻的情况,才知道原来这并不是演习,而是真的警报。怕不怕?好像更多是呆了,没反应过来,但回想起来当时自己不停地问“what’s happening??”,应该还是挺怕的。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开始陆续离开,我也便离开楼梯回宿舍了。路上只有我一人,校外的汽车在鸣笛,好像还有救护车经过的声音,便真的怕了,一路狂奔回宿舍,真怕迟了一步就可能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那一刻心里才想到如果真的出事怎么办。回到宿舍稍微定神下来,便开始控制不了地掉眼泪,突然好想家,好想家人。这就是我第一次的防空经历。

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和平之城”,但和平似乎总与这个城市遥不可及。作为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它注定是三大宗教争夺的焦点地带,几千年来,这里发生了无数次残忍的征战,时至今日,走在耶路撒冷的老城中,人们也似乎会被这沧桑的城墙,古老的圣迹带回过去,虽不能目睹发生过的种种事端,却也能感受到不同信仰的教徒们微妙的关系变化。在耶城生活的一个多月里,亲眼目睹了巴以冲突升级后生活中细微的变化,空中的直升机,时不时的防空警报,学校每日更新的安全局势邮件……这神圣的城市,注定见证了见证着太多次冲突。在我看来,耶路撒冷的美在于它的神圣,在于各教的圣迹,在于它见证过的太多的起落。它的美,美得让人向往,但也美得太沉重。

铁穹庇佑下的经济中心—特拉维夫

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经济中心,如果说耶路撒冷像北京一样充满了历史厚重感,那么特拉维夫就像上海。曾于凌晨过后漫步在特拉维夫的街头,也曾凌晨2点多去露天舞场感受“不夜城”的别样魅力。但对我而言,特拉维夫的魅力不在于它的现代化,更不在于丰富的夜生活,而是在于地中海,在于那一次次的siren(防空警报)下人们一如往昔的生活。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2)

地中海初印象,摄于雅法。雅法海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港之一,古代最大最繁华的海上运输枢纽之一。现今的雅法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其他海港的发展,其交通地位已经逐渐被海法港等海港取代。现今的雅法,更多地以其古老的建筑风格,地中海岸情调吸引游客。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3)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4)

特拉维夫的日落。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咸蛋黄”般的落日,就是这样子的。总是喜欢日落胜于日出,去看一次日出总得早早起来,而日落,则无需如此劳累。更重要的是,日落过后,华灯初上,会让人有一种安宁,归家的感觉。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5)

与余晖下的地中海合影。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6)

前文说过,特拉维夫对我而言的特殊意义,在于见证了一次次siren下见到的人们一如往昔的平淡生活。照片中一对夫妇在地中海的沙滩上打板球,小狗来回奔跑拾球,海浪声也无法掩盖一家三口的欢笑声,此景甚美。但其实此前十来分钟,siren刚从远方隐隐传来,随即又传来火箭炮在空中被铁穹拦截击破后闷响,天空中出现几缕炮烟。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7)

海滩旁一个犹太孩子在以手为笔画爱心。巴以冲突,火箭炮,防空警报,防空洞,这些骇人听闻的名词,小孩子怕是都不懂吧。小孩子的世界就该简简单单,充满爱与欢乐。多希望世界就如小孩眼中所见一样,只有糖果与玩具,笑声连连。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8)

偶遇在拍婚纱照的新婚夫妇。庭院外的小廊,绿荫,红花,相伴牵手而行。幸福就是如此简单。无论局势如何变化,且把防空警报、火箭炮被击落的一声声闷响,当做送给爱情的彩炮吧。世界惊涛骇浪也罢,只要身旁有牵你一同行走人生的右先生,也没什么可怕的吧。

作为以色列的经济中心,特拉维夫是哈马斯火箭炮的中心目标,一天跑三次防空洞是再寻常不过的了。跟一些当地人聊天,发现他们真的对目前的局势一点也不担心(起码他们口头是这样说的),许多人都认为哈马斯疯了,但是他们的实力与以色列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加上他们对政府、对“铁穹”、对军事力量的相信,他们依然照常生活、工作,街头艺人依然弹琴、歌唱,人们依然在享受他们的海滩、阳光、美食,有些人还跑去看天空中的烟雾。似乎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一开始,从未经历过战乱冲突的我们十分害怕,还常常被当地人安慰。记得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妈妈在防空洞中是这样跟我说的,“Are you ok?Just enjoy your day!”确实啊,局势变化不在我的控制范围内,与其担心惶恐,寝食不安,还不如把握时间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风景,陪想陪的人,尽情享受当下。

但愿真的有大同世界—海法

海法是仅次于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的第三大城市,依山傍海。海法给人的感觉更为休闲,巴哈伊教的追求更是让人对宗教和睦共处有了期盼。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19)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20)

海法的海,湛蓝的程度比之特拉维夫更甚,而且近岸远岸的蓝色不尽相同。海法港上停泊着许多轮船,清澈的天、湛蓝的海、停泊的船,这三者放在哪里都是一道风光,更何况是在地中海呢?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21)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22)

海法最为著名的就是市内的巴哈伊花园,被誉为现代的“空中花园”。巴哈伊是宗教“baha’i”的音译,在中国,曾有清华学者将它译为“大同教”。这个宗教认为天下只有一神,认为万教同源,倡导和平、善良与爱。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奉者每5年到巴哈伊花园朝觐一次,朝觐仪式简单,不繁琐。花园现在的修葺、打理经费均来自信奉者们的捐赠,也有许多信奉者来到海法当志愿者,成为“园丁”打理花园。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23)

巴哈伊公园沿着camel山(卡梅尔山)而建,极其讲究对称之美。从公园顶端俯瞰海法城,远眺地中海,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24)

晚上的巴哈伊花园更显对称之美,加上海法城的万家灯火,此景只应天上有。

海法市内可谓各种宗教场所密集,但是与耶路撒冷不一样,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却也是纷争之地。而海法,各种宗教一同存在于这座小城,却能和谐共处,起码,比起耶路撒冷,这里安宁多了。不同宗教若真的都能和睦共处,世界大概就会简单许多了吧。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不复存在,而“大同教”巴哈伊教认为万教同源,却也没有任何一个宗教承认它。宗教之事本就复杂,大同世界又岂是那么容易出现的。但心中依然抱有希望,也许有一天,真的会出现大同世界。

海法只是惊鸿一瞥,但这座依山傍海,追求和谐,和平安宁的小城,对我真的有莫名的吸引力。没能在这里度过更多的日子,漫步于海法街头,被美妙的竖琴、吉他、小提琴声包围,确实我在以色列的一个遗憾。但也许,就因为抱有遗憾,才会希望能再来吧。

一生一次以色列。美得沉重的耶路撒冷,现代的不眠之城特拉维夫,和谐安宁的海法,也许多年后,我会再来。

在以色列的一个多月中,真切感受到原来和平真的那么可贵,在死亡迫近的时候,脑袋里会想到的,都是对自己最为重要的人和事,许多一直缠绕心中的执念,其实根本不重要。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且珍惜当下。

相约千年以色列(可以原创)(25)

作者:周蕴怡,zhouyyhappylife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阿拉伯语系,现于约旦。

爱旅行,爱摄影,爱体验。

想把旅行生活中的激情带到日常生活中。

人生目标:成为一个充满故事的优雅老太太。

【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请勿转载】

canzhouit

个人13677393838

微信搜索公众号【可以】,每天都有干货分享,立足湖南,放眼全球,关注创业,坚持原创。这里聚集了成功企业家、海归学者、优秀大学生等,每篇文章都会让你收获精神食粮,丰富的线下活动让你与有思想有深度的人发生激烈的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