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国学,与你一起,品读万卷经典,博古言今,做更好的自己

一提到元旦,人们就会想到,每年的一月一日,都会有一次难得的假日,大家可以走亲访友,也可以和家人相聚。

其实,中国的“元旦”也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只是时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风俗却更加的丰富。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元旦是不是一月一日(古人的元旦竟然不是1月1日)(1)

古时“元旦”源头在哪里?

从字面上看,“元”是指“首”,“旦”是指“日”。因此,“元旦”也被称作“三元”,也就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这一天,又被称为“正月初一”。

据说,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

唐代,《晋书》由房玄龄等人编纂,其中就有“元旦”一说:“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关于元旦的更早记录,见于南朝文史家萧子云的《介雅》。上面写着“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开端”。

宋朝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关于这件事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传说,在上古尧舜时代,尧帝为人民服务,晚年将王位传给了禹,舜又禅让帝位给治水立下大功的禹。他们都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的喜爱。

为了纪念他们,大家就把尧死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天,当做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作“元旦”或“元正”,成为古代元旦的由来。

古代的元旦是不是一月一日(古人的元旦竟然不是1月1日)(2)

历法变,“元旦”时间也变

虽然神话故事很有意思,但是,新年的起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种田,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一年的开端,也是一种特殊的意义,因此,人类发明了历法。

古代先民们找到了日夜交替、月缺月圆、四季循环等自然现象,最后把日夜交替的循环作为“日”,以月相的变动为“月”,而粮食的成熟周期则是冬夏交替,称为“年”,即太阳围绕着地球运行一圈。

准确地推算以上的周期是漫长的,历法经过了多次的变动,“元旦”的时间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夏代采用农历,即孟喜月(一月);商代的阴历是腊月(12月);周历上,也把十一月的冬天定为正月。

到了汉武帝时代,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孟喜月是元月,孟喜月的头一天,也就是夏历的正月初一,从那以后,就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民俗学家陈连山指出,民国初期,政府曾对历法进行了修正,希望以全历为时序,将一切传统节日都改成公历,因此将每年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而传统的「新年」,就改名为“春节”。

古代的元旦是不是一月一日(古人的元旦竟然不是1月1日)(3)

怎一个“吃”字了得

古代是农耕社会,“元旦”这种大型的农事活动早就过去了,而休闲活动也很少。于是,众人纷纷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吃法,花样百出。

梁宗懔曾著有一部记载古代楚人节庆习俗的著作《荆楚岁时记》。说到元旦时,明确提到拜贺毕,要进椒柏酒,饮桃汤,要吃一个鸡蛋。

饮料、食物、药品,几乎都是日常用品,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都代表着福顺、健康的愿望。

在明、清两代,人们都爱在元旦里吃年糕,特别是在南方。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夙兴盥激,食枣糕,日日年糕”,十分有意思。

各地的年糕也有了变化。明正德时期的《琼台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新年之前,用糯米和蔗糖或灰汁做的蒸饼,以供过年。”这和现在的寿饼很像。

古代的元旦是不是一月一日(古人的元旦竟然不是1月1日)(4)

小时候的“阳历年”

当下,人们口中的元旦变成了公历1月1日,各种饮食老习俗不见了。小时候的元旦就像星期天,可以多休息一天。

其实,“阳历年”也是新年的开始,同样具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在这个时间点上,人们可以把过去一年的日子捋一捋,看看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遗憾和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