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激素治疗 激素具有抗炎、抗感染、抗纤维化、抗过敏及抑制海士曼反应的作用激素与抗结核药物合用可提高结脑之疗效,对此目前认识基本一致但对治疗指征、剂量、给药方法和疗程尚存在不同意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结核病引起脑结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结核病引起脑结核(结脑的治疗方法二)

结核病引起脑结核

(四)激素治疗 激素具有抗炎、抗感染、抗纤维化、抗过敏及抑制海士曼反应的作用。激素与抗结核药物合用可提高结脑之疗效,对此目前认识基本一致。但对治疗指征、剂量、给药方法和疗程尚存在不同意见。

1.应用激素的作用

(1)减少脑膜的炎性渗出,促进脑和脑膜的炎症的消散和吸收,防止纤维组织增生有良好的效果。但结脑病情反复恶化、进展、病程长,病变已很严重时,激素对已形成了的增生改变无明显变化。

(2)减轻继发的动脉内膜炎和脑软化及神经根炎。由于激素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了结核性的渗出物,使包绕在脑底血管和其他分支以及神经周围的结核性渗出物明显减少,并使血管和神经根炎反应减少。

(3)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由于激素可阻止毛细血管新生而后抑制纤维细胞的活动,即可减轻粘连和疤痕形成。

(4)激素能抑制海士曼反应,防止患者在急性期死亡,有人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大量结核菌死亡,释放出大量结核蛋白引起反应所致。其病理基础是变态反应,表现为脑水肿,出血和炎性反应,此种反应加剧了炎性细胞和纤维素的渗出,也是导致后遗症的原因。因此,在初期阶段用强有力抗结核药时,应合用大剂量的激素,可控制此反应的发生,防止病人在急性期的死亡。

(5)改善机体的应激能力和一般状态,促进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使患者较顺利地度过危险期,Schoeman- JF认为激素能提高结脑患者的存活率和智力水平,能促进基底部分泌物和结核瘤的消散(CT所见),为抗结核药物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时间。

(6)激素尚可补充某些严重的结核病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并可减少抗痨药物的毒性反应。

2.激素使用原则:

(1)使用激素应有明确目的,一般是促使脑和脑膜的炎症消散和吸收,防止纤维组织增生和动脉炎等,它主要对渗出性病变疗效最好,因此,在急性期越早应用越好,急性期使用激素的剂量应该充分,以求迅速控制急性渗出性炎症。

(2)对于不同类型使用激素的原则也不尽相同,对脑膜炎型开始可用短期突击性的大剂量激素,以后维持时间也要长。此型不仅全身应用激素,还要积极配合鞘内注入激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使用激素的具体剂量和时限根据机体的反应性,病变的性质和轻重,体重大小等因素来确定,以达到上述临床效果为目的,经巩固一个阶段后应考虑及时减少激素的剂量和逐步停药的问题。笔者发现一例, 经解剖证实,突然减少轻化可的松20mg造成肾上腺皮质衰竭而死亡。

(4)对晚期患者虽疗效较差也可适当地应用。因晚期者以增生的干酪性病变占优势,但仍有渗出性病变,其临床征象主要是由于脑水肿和脑膜渗出性病变引起的。

(5)使用激素静脉输注比口服效果好。笔者统计,如晚期结脑化疗方案相同,激素静脉输注、口服给药,而呕吐平均消失时间,前者15.4天后者28天;脑征平均消失时间,前者23.1天,后者39.4天。

3.应用剂量及疗程 对急性期患者多用短期突击大剂量的激素,以求迅速控制炎性反应。因患者多有呕吐,服药后不能保证吸收,所以对重症患者常采用静脉输注给药。用法:氢化可的松(亦可用地塞米松)静脉输注,成人剂量为150~ 200mg/d, 小儿5-7mg/ (kg·d),情况好转后改用口服强的松,成人口服30mg/d,儿童口服15mg/d。 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检查明显好转,病情稳定时开始减量,一般首次减量大约在用药后第3-5周,以后每7-10天减量一次,每次减量为5mg。总疗程为8-12周左右(早期及部分病人8-10周即可),总疗程不宜超过三个月,若病情实属需要而难以停药时,也可适当延长至半年,但用药时间超过三个月患者尸检证实,肾上腺皮质萎缩程度与激素应用时间长短成正比。激素减量的时间不应呆板地确定,主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由于减量过快脑膜炎症尚未得到控制或由于患者对激素形成了依赖,此时可重新出现脑膜刺激征或颅高压的症状,脑脊液化验又出现反跳现象。这种情况观察数日后,如仍未消退,应增加激素的用量至最低有效量,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脑脊液基本恢复到原来水平再缓慢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