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周星驰小人物喜剧的巅峰作品之一,1999年上映的《喜剧之王》至今被无数影迷津津乐道。20年后,《新喜剧之王》上映,它延续着《喜剧之王》的部分人物设定,同样讲述了一个跑龙套的故事。只不过这次跑龙套的不是尹天仇,而是如梦(鄂靖文饰)。

《喜剧之王》中,尹天仇非常惨,他热爱表演,即便是饰演没有台词的角色,都希望演出层次来,也因此被片场的工作人员视为“添乱”,不受欢迎,甚至发放盒饭的工作人员宁愿把盒饭扔给狗吃,都不愿意给他。好不容易熬到柳暗花明,他赢得一次出演男主角的机会,但在最后关头,机会再次被剥夺……

在《新喜剧之王》里,同为跑龙套的如梦,境遇比尹天仇还惨。她在片场从来不曾得到过半分尊重,在一个又一个片场里被各色工作人员批评、辱骂。跑龙套异常辛苦,她常被毫不留情地拳打脚踢。然而,家人并不理解她对表演的热爱和选择,本以为可以相濡以沫、托付终生之男友,结果是个大骗子,她的闺蜜也是虚情假意的“两面人”……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是靠卖惨成为经典的,当年的《喜剧之王》也不是。老版电影中的尹天仇之所以让无数观众心有戚戚,不是因为他混得惨,而是哪怕他混得很惨、穷困潦倒、倒霉透顶,他仍珍视自我的价值,守住自己的尊严。起初柳飘飘嘲笑天仇“死跑龙套”的时候,他会立即微笑着更正: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他最珍视的是那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送给柳飘飘一切他所能给的东西,唯独留下这本书,因为他对表演充满敬畏,对梦想充满敬畏。虽然他连养活自己都困难,但还是对柳飘飘喊出“我养你啊”,重点不是“养”,而是“我”和“你”——我珍视你,我愿意和你一起好好过日子。

《喜剧之王》让很多人联想到周星驰的龙套生涯:18岁入行,跑龙套8年。周星驰曾是83版《射雕英雄传》中的宋兵乙、惨死在梅超风爪下的乞丐和一个充当人肉背景的百姓;是82版《天龙八部》中的“燕云十八骑”之一;是《苏乞儿》中的路人甲……《喜剧之王》尾声,尹天仇距离演员梦仍有一段距离,但电影之外,周星驰已经从龙套演员成长为影坛巨星。《喜剧之王》不甚完美的结局恰恰是“完美”的,它没有让整个故事陷入励志电影“一定会成功”的鸡血里;电影之外周星驰的经历又与电影形成有趣的互文,电影开头的“努力!奋斗!”也因此拥有振奋人心的力量。

周星驰喜剧之王分镜头:这碗周星驰牌鸡汤(1)

回到《新喜剧之王》,如梦与尹天仇一样很惨,一样坚持着梦想,但如梦的角色魅力与尹天仇相比,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严格点说,这个角色似乎始终“智商不在线上”。一开始尹天仇也是手捧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一本正经地指出出车祸的老大爷是“碰瓷”,因为大爷的受伤姿态不符合她自学的表演理论,可事实是老大爷真被撞了;为了赢得一个有台词的角色,她两天不能卸妆,在父亲生日那天头顶着道具刀“血淋淋”地出现在饭桌上,在父亲生气时还拿出手机要把父亲生气的画面拍下来以供表演学习;之后为了赢得白雪公主的角色,她特地跑去整容,结果整成夸张的锥子脸;在知道男友欺骗他的真相后,仍将辛苦凑来的钱交给男友……

如果说尹天仇最在意的是自我价值、最珍视的是自己的尊严,那么在如梦这里,观众恰恰看不到她对自己、对尊严的珍视,甚至因为过多呈现的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场面,让她显得颇有点“自轻自贱”。如梦的全部行动逻辑是——她热爱表演,仅此而已。

这样的《新喜剧之王》,最终却让如梦梦想成真了——虽然观众丝毫看不出她的努力用对了方向,抑或她真有什么表演天赋。

周星驰经由如梦的成功告诉观众的是“不投降就是成功”,这真是一碗比某些著名杂志还浓厚的鸡汤。“热爱”什么时候可以天然等同于“尊严”,并上升为一种道德优越感了?“热爱”就一定会成功吗?放弃一项并不适合自己的事业就是“投降”吗?周星驰的这碗鸡汤,充满逻辑上的破绽,因为角色精神阈值设定的失败,这种成功毫无说服力。

周星驰喜剧之王分镜头:这碗周星驰牌鸡汤(2)

《新喜剧之王》将周星驰跑龙套的冷饭再炒一次,包括这次饰演如梦的女主角鄂靖文也有过多年跑龙套的经历——因为得到周星驰的赏识,她成为“星女郎”,一夜成名,此经历堪比电影中的如梦。可惜,这依然不能论证电影的叙事是成立的。《新喜剧之王》的这一叙事套路,在尔冬升的《我是路人甲》里已经出现,然而,《我是路人甲》里的男主角最终没能出圈,很多人已经忘了他叫什么了。新版“星女郎”鄂靖文能走多远?难说。退一万步说,哪怕鄂靖文将来成为又一个周星驰,也无法佐证电影是成功的。把“唯一”和“例外”当成普遍,并以此来说服观众坚持他们自以为的“喜爱”,这不是“毒鸡汤”是什么?

源于对周星驰喜剧有情结,很多人还是给《新喜剧之王》打了感情分,的确,电影中的某些笑点,是独属于周星驰的。但撇开情怀,除了圈钱,我丝毫想不通周星驰拍这样一部电影的理由。它丝毫没有电影的美感,就像是一部网络大电影;它制作上如此粗糙潦草;它的故事讲述如此缺乏说服力和魅力;它到处突兀的植入广告随时破坏观众的情感投入,也提醒观众制作方是多么希望无孔不入地“吸金”……

20年前,《喜剧之王》处处维护小人物尊严。20年后,《新喜剧之王》只想从小人物口中赚取尽可能多的钱。希望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说“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了”,希望电影人不要再凭依已是明日黄花的成功,贩卖空洞的情怀。我只想说,面对一部糟糕的电影,观众与周星驰两不相欠。

观众仍然爱惜周星驰这一品牌,只是不知道周星驰是否依然珍视自己——毕竟,任何被辜负的热爱,都有消失殆尽的一天。

本文由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东方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