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农历五月十九日早上,礼部面受皇帝亲书的诏令。
该诏令内容如下:
“朕的皇子已经六岁了,还没有起名字;着礼部会同翰林院,负责为皇子拟定名字,并上报朕知。”
次日,相关衙署将商议拟定的“枢”、“楷”、“棨[qǐ]”、“榘[jǔ]”四字作为皇子之名,呈进给皇帝。
除朱标、朱棣这一代的名字只有一个字外,后来明皇室的名字大都两个字。为何相关衙署此次呈进给皇帝的皇子之名只有一字?
这是因为,皇子名字中代表字辈的一字已定,无需再拟;故而,只要拟取一字即可。
朱元璋之后,明代皇室的名字,按照规矩,须有一字采用“五行相生”之理,比如:
明成祖朱棣,“棣”带“木”,木生火,其子侄辈的名字则带“火”,其子明仁宗名朱高炽,“炽”即带“火”……
依此类推。
至明宪宗朱见深,其名字中的“见”为字辈,“深”取五行。朱见深的父亲为朱祁镇。朱祁镇名字的字辈为“祁”,五行用字为“镇”;“镇”带“金”;金生水;其子朱见深名字中的“深”字带“水”,即五行之应。水生木;故朱见深儿子名字中的五行用字须带“木”。
这样,当日为何进呈带“木”字旁的“枢”、“楷”、“棨”、“榘”四字,就十分清楚了。
朱见深看罢所呈进的名字,认为四字都不合适,故全未采用。
既而,朱见深再次谕示,命重拟皇子之名。
随后,才确定了“樘”字。
这位皇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的名字中,“祐”为字辈,“樘”取五行。
为什么朱祐樘直到六岁才起名字呢?
事情说起来有些复杂。
朱祐樘的母亲为纪氏。
纪氏原为广西土官之女,她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被俘入宫,授职为女史。
偶然之间,纪氏得到朱见深的宠幸,遂身怀有孕。
纪氏所怀的孩子,就是朱祐樘。
当日,万贵妃专宠,纪氏受宠之事,当十分隐秘。但是,纪氏怀孕之后,最终还是被万贵妃发觉。对此,万贵妃极其愤怒,她派人对纪氏进行捶楚,想致其堕胎,但未得逞。
朱见深知道相关情况后,以纪氏身患疾病为借口,命令将她发送至安乐堂居住。
安乐堂是什么地方?
所谓“安乐堂”,据明人吕瑟《明宫史》卷二记载:
“在北安门内。掌房官一员,掌司数十员。凡在里内官、长随、内使、小火者有病,送此处医治。痊可之日,则重谢房主,销假供职。如不幸病故,则各有送终内官,启铜符,出北安门,内官监给棺木板,惜薪司给焚化柴,抬至净乐堂焚化。”
当时,所上报的纪氏之症为“痞”病。
所谓“痞”病,就是胸腹内郁结成块之疾。
之所以如此讲说,大约是要以“痞”症掩盖纪氏怀孕的事实吧。
据载,纪氏前往安乐堂住居时,朱见深还嘱托门官对其进行照管。纪氏生下皇子之后,朱见深又密令内侍、近臣严密看护、小心照管。
皇子出生,时在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
在此之前,朱见深已有二子:
皇长子,母万贵妃,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农历正月生,农历十一月薨,无名;
皇次子朱祐极,母柏贤妃,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生,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受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薨,追封为悼恭太子。
悼恭太子薨逝之后,社稷无储。随后,大明内廷便渐有传言,说是西宫还有一位皇子。
传言一出,朝臣即有耳闻。
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春天,《謇斋琐缀录》的作者尹直偶然之间与时任内阁首辅的彭时谈及西宫还有一位皇子之事,他还请彭先生寻找时机,向皇帝陈奏此事,并建议皇帝进行处理:
果真有此皇子,或者为其赐名,付诸玉牒;或者寻访其外公家,稍稍进行旌表;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外廷知晓这个皇子存在的事实;不然,如果将来要册封立储,如何让天下人信服呢?
对于尹直的说法,彭先生谨慎应答。
到了本年的冬天,尹直又向彭先生言及此事。
当时,彭先生的回答是:
“最近,我曾请托黄赐太监陈奏皇上,以至于说是汉高祖外妇所生的儿子,尚且被朝廷接纳受封。现今西宫如若果真有皇子在,实是金枝玉叶,又有什么需要避嫌忌讳的呢?”
对此,朱见深谕示太监黄赐:
“你去禀报彭先生,确实有一皇子在西内,但要稍等,需进一步打听。”
与彭时这次谈话之后,尹直还私下计划,要向皇帝上疏建言,请求公开给这位皇子赐名,并向外朝宣示此事。
那时,尹直关于此事的奏疏已经准备停当,因为考虑到万一皇帝应允相关建言,自己因此而遭人忌恨,导致有所差池,其间的过失,自己又如何推脱呢?况且,尹直认为,老子有“福首祸先”之论,这是应当引以为鉴戒的。而且,尹直还觉得,随着皇子一日一日长大,朝廷内外自然会众口喧腾,肯定会有人为此事发声,自己又何必去发端呢?
于是,关于上疏之事,尹直就此作罢。
到了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农历五月,因太监张敏与万贵妃宫中的主管太监段英结交甚深,他寻找时机,向段英讲说了还有一位皇子在西内的事情。
段英将此事禀告万贵妃之后,万贵妃吃惊地说是:
“这事为什么独独不让我知晓?”
紧接着,万贵妃穿好朝服,向皇帝进贺此事。纪氏母子随即被予以丰厚的赏赐,并准备选择吉日,迎请母子二人入宫。
次日,朱见深下敕,确定皇子的名字为朱祐樘;同时,将皇子之母迁徙至西内的永寿宫居住。其时,对待纪氏的礼数,视同贵妃的规格。
对此,朝廷内外的官员喜惧交拜。
太监张敏还把这个事当成是自己的功劳,当然,他也受到了丰厚的赏赐。
因为张敏负责监督操练一事,他把想要册立皇子朱祐樘为皇太子的意思向诸位总兵进行了表达;同时,他又命内史郭镛亲手写信给尹直;他还托序班严冠英向尹直表明想要请立皇太子的意向。
于是,尹直立即拟好请立皇太子的奏章草稿,并将奏稿呈给时任内阁首辅的商辂。
商先生看完奏稿之后,阻止尹直,让他不要这样单独呈进。
接着,内阁安排礼部、吏部会商,共同拟定请立皇太子的奏章,并请文武各衙门的长官及学士签名,并以英国公张懋为首。
本年农历六月七日早上,奏章呈进,皇帝朱见深即命令司礼太监宣召四位阁老商辂、万安、刘珝、刘吉到中左门草拟圣旨。
不一会儿,七位太监一同带着批复的奏折走出奉天门,会集百官,并将批复的奏章授予英国公张懋,宣示道:
“皇上圣断,乃御笔亲批云:‘阅览奏章,见知卿等忠君爱国,但是建储立本,兹事甚大,且待皇子年龄稍长之后,再予施行!’”
次日一早,朱见深再次宣召四位阁老商辂、万安、刘珝、刘吉至文华殿,谕示道:
“皇子颇会读书,等他学业有些长进再说;册立之事,且缓一缓。”
商阁老单独对答了几句,上请皇帝谨慎保护皇子。至于说众臣意欲请求皇帝安排皇子与其母一起居住于别宫,希望以此逃脱虎口,则没敢说出口,大概是怕这样的言辞刺激到皇帝、也刺激到相关人等。
此时,皇子生母纪氏有病在身,朱见深命令太监黄赐、张敏带领太医院院使方贤、治中吴衡前往诊治。
万贵妃上请皇帝,以黄袍赐予纪氏,好使其活着的时候能够看到皇帝封赏的东西。
由此可知,此时纪氏病情已经十分危重,万贵妃清楚其有性命之虞。
第二天,纪氏的病情有所好转。
自此,不再命人前往诊视纪氏。
本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当天,天色皆赤。以当季时令物品对纪氏进行了祭祀。
本年农历七月初一日,才为纪氏发丧,追封她为淑妃。
本年农历七月初三日,因本日是皇子朱祐樘的生日,于是,自初四日起,皇帝辍朝三日。
因纪氏去世太过忽然,一时之间,皇城之中关于纪氏的死因,众说纷纭;综合前此种种,众人不能不对此事产生各种各样的怀疑。
本年农历十一月,皇子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农历八月朱见深崩逝,本年九月,朱祐樘即皇帝位。
本年农历十月,追封纪淑妃为皇太后,谥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
话说,朱祐樘登基之后,严冠英还请尹直以郭镛的书简上疏自陈,说是自己对朱祐樘曾有推赞之功,希望借此也得些传送消息的奖赏。
对此,尹直说是:
“天命素定,我哪里有什么功劳?况且汉代之时,丙吉曾经拥护皇曾孙,他何尝自言其功?”
严冠英说是:
“先生真有古人之心啊!”
——————————
参考资料:
1.明·尹直《謇斋琐缀录》
2.《明史》卷一百十三《后妃·孝穆纪太后传》
3.明·吕瑟《明宫史》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