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白相间的牛肉在铁板上来回煎烤,听油脂的声音滋滋作响,切一块放进嘴里细嫩的牛肉在舌尖上仿佛即刻就能融化。

但我要告诉你一个真相:

你吃的牛排可能是“胶水”粘成的拼接肉!

近日网上一则消息称在澳洲的肉类市场里面流入大量用“胶水”+牛肉碎粘成的“拼接牛排"!不单单是澳洲,据说“拼接牛排"早已是全球行业内的潜规则。

一位调料店老板说,做合成牛排用的一般是卡拉胶,卡拉胶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吃,但要适量。还有一种叫TG酶的添加剂,同样可以把碎肉粘在一起。用次品碎肉和“胶水”就能合成牛排,这到底是什么鬼?

真空包装牛排软化了还能吃吗(网传拼接牛排是用胶水粘成的)(1)

卡拉胶

卡拉胶是从麒麟菜、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亲水性胶体,广泛用于制造果冻、冰淇淋、糕点、软糖、肉制品、罐头、八宝粥、银耳燕窝、羹类食品、凉拌食品等等。

真空包装牛排软化了还能吃吗(网传拼接牛排是用胶水粘成的)(2)

黄原胶

黄原胶是集增稠、悬浮、乳化、稳定于一体的生物胶,在工业中多被用作稳定剂、稠化剂和加工铺助剂,用于制作罐装和瓶装食品、面包房食品、奶制品、冷冻食品、色拉调味品、饮料、酿造、糖果、糕点花色配品等。

谷氨酰胺转氨酶

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可以催化蛋白质分子间发生交联,进而改善食品的风味、口感、质地和外观等。用于水产加工品、火腿、香肠、面类、豆腐等等。

调查发现,加了“黄原胶"、“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食品添加剂的牛排以及牛肉制品在超市里比比皆是。超市里的成品腌制牛排,价格大约是35元一盒,每盒180克左右,价格大约是菜市场牛肉价格的三倍。

这种添加剂闻起来有点像过期奶粉的味道,往里面加水就变得黏糊糊,搅拌之后很粘稠,停止搅拌就会凝固。搅拌后把“胶水"均匀地抹在碎牛肉上。然后用保鲜膜裹起来塑形,用力压实、挤掉里面的空气。常温下静置6小时,让添加剂和牛肉充分反应后,再放到冰柜里冷冻。看看这冷冻后的“胶水牛排”,完全和真牛排一模一样。

怎么辨别真假牛排

看配料

业内人士透露,这种肉叫拼接牛肉,要区分牛肉是不是拼接的,就是要看配料,配料里面乱七八糟东西多就不靠谱,配料里面只有牛肉那就是原装的。网上100多块钱10片那种牛肉,基本都是拼接的。

看形状

牛排都是一样形状,圆圆的,这一定是合成吗?答案:不一定,因为牛排是根据牛肉部位切割,每种牛排的部位不同,当然切割出来的形状也会不同,菲力牛排是里脊切割,一般是圆形或者椭圆形。所以,单纯从形状不一定判断出来。

看颜色

正常牛排颜色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几种不同颜色的状况。如果一块牛排,有好几种颜色,那就可以考虑下是否是合成牛排。正常的牛肉看上去颜色深红,表面粗糙且均匀,水分适中不会有太多溢于肉质外端,边缘处筋比其他肉要多。而假牛肉的颜色是加工出来的,不自然,且水分较多,边缘筋少。

看纹理

这点是判断牛排是否合成的关键,正常非合成牛排的纹理是自然的,一条连着一条,不会出现杂乱无章。如果纹理杂乱无章,找不到头绪,那就是合成牛排。

看筋路

非合成牛排有自然的筋,正常牛排在零下十八摄氏度冷冻下,筋路部位出现裂开是正常现象,仔细观察裂开部位,就会发现,肉与筋的部位,一丝丝相连接,而不是直接全部断开。

闻味道

正常的牛肉用鼻子闻有一股“膻”味,会透出一种牛肉的鲜味。假牛肉的这种“膻”味不太自然,且会透出各种香精的味道。

“重组牛排”不等于劣质肉

“牛排按加工方式不同,可分为‘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原切牛排’指未经任何预处理、直接切割包装的整块牛外脊、牛里脊,属于生鲜肉。‘重组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这类调理肉制品一般会添加水、酱油、调味料等辅料或使用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六偏磷酸钠等食品添加剂。”

吃过“重组牛排”的人往往会发现比“原切牛排”软嫩很多。“这是因为‘重组牛排’会先将肉搅碎或是将碎肉直接加工,这样一来,原来比较长的牛肉纤维很多已断裂,吃起来口感就相对原切细嫩很多,但牛肉很可能失去本身的香味。”通常情况下,“原切牛排”内部细菌总数不高,不必加热到熟透,“五至八分熟”也可食用。“重组牛排”由于经预先腌制,或由碎肉及小块肉重组而成,内部易滋生细菌,可能导致产品细菌总数偏高,在食用前应烹饪至全熟。当然了,“胶水牛排”并不是用胶水拼接起来的,前文提到的卡拉胶、黄原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只要不过量,是可以正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责任编辑 赵瑞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