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食物发挥着药食调用的作用。“药食同源”是古人在发现食物和药物中总结的智慧。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说“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这类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偏性、四气五味,除了提供基本的营养外,还具有治疗功效。

常用祛湿食材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水肿及脾虚食少便溏。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用于水肿、脾虚泄泻。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用于疮痈肿毒、水肿胀满。

白扁豆:味甘,性温,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暑湿吐泻。

芡实:味甘、涩,性平,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用于脾虚久泻、肾虚遗精遗尿、带下。

砂仁: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温中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及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荷叶:味苦,性平,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

橘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食少吐泻。

藿香:味辛,性微温,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恶心呕吐、暑湿证、胸闷不适。

红豆薏仁祛湿要煮多久(红豆薏仁祛湿并非人人适合)(1)

红豆薏仁祛湿要煮多久(红豆薏仁祛湿并非人人适合)(2)

红豆薏仁祛湿要煮多久(红豆薏仁祛湿并非人人适合)(3)

红豆薏仁祛湿要煮多久(红豆薏仁祛湿并非人人适合)(4)

祛湿食材并非适合所有人

药食两用中药不等同于食物,它们有偏性,有些可能有轻微的毒性,但总体安全系数较大,长期或大量应用不易中毒。也正因如此,其毒性容易被忽视,人们在应用时容易出现一些误区,最为常见的是有人一年四季长期食用诸如“薏苡仁赤小豆粥”来祛湿养生,认为这样有助于保持健康。

实际上,以“全民养生佳品”薏苡仁为例,这味药材药性微寒,具有健脾利水之功,又是禾本科的代表植物,味美易得,生品善清肺热、消痈排脓;炒薏苡仁更适合健脾利湿,可以用于脾虚水肿、脾虚泄泻,故若长期服用,炒薏苡仁更适合。

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品汇精要》中提到“妊娠不可服”;《得配本草》更具体地对不适用的人群加以限制,“肾水不足,脾阴不足,气虚下陷,妊娠,四者禁用”,即气血不足者和阴虚、津液亏少、经常口干者不适合长期食用薏苡仁;脾虚便溏者也只适合食用炒薏苡仁,而非生薏苡仁。

其他祛湿食材,也有各自的适合或限食人群,如:

茯苓较适合大众食用,但大便干燥者不适合长期食用;

藿香较适合暑热季节感受风、内伤暑湿时服用;

荷叶最适合夏季品粥或加入肉食中蒸制,以调味增色;

白扁豆可调脾胃、养肺,但含有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对凝血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毒性,加热或延长触煮时间可使毒性大减;

砂仁较适合作为调味品食用;

赤小豆可使湿热从小便排出,配合鲫鱼等做成“赤小豆鲫鱼汤”,适合水肿患者;

芡实较适合脾虚便溏者、妇女脾虚带下、慢性肾病,也适合有蛋白尿的患者,但便秘及排便困难者要慎用;

橘皮较适合制作药膳,如“陈皮牛肉”或“陈皮山楂”等,有健胃消食、促进消化的作用。

转载:《大众医学》

2019年第6期68-69页

作者:王海颖

红豆薏仁祛湿要煮多久(红豆薏仁祛湿并非人人适合)(5)

红豆薏仁祛湿要煮多久(红豆薏仁祛湿并非人人适合)(6)

(当归 艾蒿 忘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