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 / 述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的诗可以说是我很喜欢的一种类型,沧桑的人生经历——出过家,屡举进士不第,被排挤贬职,参军,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素材,融入诗词,形成一种孤傲,独特的意境——“苦吟诗人”也是贾岛的别称。可能也因为金子永远都会闪一样,贾岛在晚唐时自己诗派风格逐渐被人认可。

这首述剑就是借物喻人,描写自己内心的豪迈志向所感,其实我感觉更多也是对自己这一生跌宕人生和内心雄伟做的寄托吧。贾岛的“诗艺”生涯也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真是诗奴的代言人。

诗奴贾岛是什么意思 诗奴贾岛(1)

推还是敲

又是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去长安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寻到朋友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不巧惊醒了树上的鸟。可惜这天朋友不在家,贾岛借此时此景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又骑着他心爱的小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对贾岛的行为忍俊不禁。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又是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还是用“敲”好。韩愈听后,很有兴致地跟贾岛探讨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而且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作为苦吟派的代表诗人,贾岛可谓深深的诠释咬文嚼字,文奇出众的特点,在逐字逐句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夺取博弈。也因为这件事,推敲变成对一件事进行考究的词语。

《唐摭言》卷十曾记载了晚唐李洞尊崇贾岛的事迹:他铸贾岛的铜像,经常手持念珠念贾岛佛。如知道谁喜欢贾诗,他就手录贾诗赠之,并再三叮咛说:这无异于佛经,应该焚香而拜。李洞的做法虽有些极端,但足以说明贾岛诗的独特风格对晚唐五代诗人的深刻影响。

一点点结尾

从文章开头的《述剑》即可看出贾岛其实是一个充满豪宕,慷慨激昂又有点持才傲物的人,可他的遭遇却完美诠释了“幻灭”一词。不无濠上思,唯食圃中蔬。梦幻将泡影,浮生事只如。可能这就他是最好的表述吧,可能由于贾岛曾经出家过,他的诗又能带给我一丝禅意。

虽然后世对贾岛评价褒贬不一,但他对诗的影响可以说影响巨大,流传久远,不可否认的永远是他对诗的执着与痴迷。

最后引用苏绛《贾司仓墓志铭》做个结尾:

公讳岛,字浪仙,范阳人也。自周康王封少子建侯于贾,因而氏焉。谊则大汉太傅,寅则晋尚书,由是徽音流远。祖宗官爵,顾未研详,中多高蹈不仕。公展其长材间气,超卓挺生。六经百氏,无不该览。妙之尤者,属思五言。孤绝之句,记在人口。穿杨未中,遽罹诽谤。解褐授遂州长江主簿。三年在任,卷不释手。秩满迁普州司仓参军。诸侯待之以宾礼。未尝评人之是非。丰骨自清,冥搜至理。悟浮幻之莫实,信无生之可求。知矣哉!又工笔法,得锺、张之奥。所著文篇,不以新句绮靡为意,淡然蹑陶谢之踪。片云独鹤,高步尘表,长沙裁赋,事略同焉。攸望遭时,紫泥必降,优游华省,游泳清涂。噫!修短定期,数岂能越,会昌癸亥岁七月二十八日,终于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呜呼!未及浃旬,又转授晋州司户参军,荣命虽来,於公何有?痛而无子。夫人刘氏,承公遗旨,粤以明年甲子三月十七日庚子,葬于普南安泉山。虑陵谷变迁,刊石纪时。绛忝公知已,见命为志词,仍为之铭曰:

猗欤贾君,天纵奇文。名高天下,鹤不在云。蚤振声光,高步出群。今则已矣,馨若兰薰。

诗奴贾岛是什么意思 诗奴贾岛(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