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情人的眼光,是没有定准的,爱情浓厚的时候,情人就无处不美,爱情淡薄的时候,美人就无处不寻常。”
《金粉世家》电视剧作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曾经骗取了不少人的眼泪,尤其是璧人一般的陈坤与董洁,一个是西装革履、潇洒风流的民国贵公子,一个是蓝山白裙、青春可人的文气女学生,两人的爱情来得猛烈,去得又是那么令人遗憾,简直激发了观众对民国浪漫的所有想象,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
可是回归原作,民国作家张恨水历经六年呕心沥血之作,期间还经历了自己的小女儿夭折的痛苦事,那么,这样一部注入了无限心血的作品,真的只是一出单纯的民国贵公子痴心求爱的戏码吗?
且听康爬爬细细道来。
两个版本,冷清秋不同的初登场小说里,冷清秋初登场,已是一位在庙口书春的三十来岁的妇人。什么叫书春呢?就是在街口替人写春联卖字的营生。按照原作的描述,冷清秋书春和别人不同:“别人都是写好了,挂在那里卖;她却是人家要买,她再写。”
也就是现今说的“定制”书法,挂在大门口的春联和挂在客厅的春联自然不同,冷清秋书春是根据客人的需求现场定制的。
这就对书春者的水平要求很高了,字写得漂亮是必需的,现场发挥则需要很大的灵活性,和从对联书上操写的,肯定就高下立判了。这还不止,冷清秋卖春联还贴了一张红纸广告:飘茵阁书春价目。
上面写明了各种对联的不同价目,意思是只要你需要,我就能给你写出来。这一系列的张贴铺陈,摆明了冷清秋的不俗,令人不禁对她的身份好奇起来。
再说回“飘茵阁”三个字,对古文不了解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感觉的,产生不了联想。张恨水就自己解释了,飘茵:“飘茵坠溷”,这个词我也第一次看到,然后我百度了,意思是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
可见,冷清秋对自己前半生命运的书写是“堕落风尘”,是不认可的,这固然有一种命运的不幸在里面,还有一种并非遗憾的情绪,也就是“错误的选择”。冷清秋走过半生,回过头来面对自己的青春年少,是认为“堕落”的。
是什么会让一个女人看待自己的婚姻,没有恨,没有遗憾,没有缠绵,却是“堕落”呢?这种堕落与肉体无关,与精神、灵魂的选择有关。
这个结局是实实在在摆在读者眼前的。
这和电视剧表达的手法不同,电视剧从冷清秋的青春年少、金燕西的惊鸿一瞥开始,一切是春光明媚、充满无限可能的。
因为没有结局,所有的开始才充满了命运的偶然。这是言情剧带给人的悲喜,在命运面前,人性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因而,我们才会在剧里,对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分离充满了深深的遗憾。
金燕西和白秀珠到底什么关系?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白秀珠都只是存在于众人的口中,仿佛是金燕西和白秀珠一直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可是白秀珠小姐却一直没有正面登场。直到金燕西已经给冷清秋置办了一套行装、已经接受了冷清秋这种素雅的女性审美了,白秀珠才姗姗来迟。
这也是与剧版不同的一点,剧版里,金燕西认为白秀珠不过是他的女性朋友,和其他的女性朋友没什么区别。可是小说里,金燕西是实打实地和白秀珠谈了一场热烈的恋爱,已经快谈婚论嫁了,直到遇见冷清秋了,才移情别恋的。
原作里有这样一段描述:“燕西那时爱情专一,拜倒在石榴裙下,秀珠怎样说,他就怎样好,决计不反抗,现在不然了,他吃饭穿衣以至梦寐间,都是纪念着冷清秋”。
可见,金燕西对冷清秋的追求,不过是他的惯常手法,他之前和白秀珠的热恋,那也是各样都迁就着的。金燕西之前和白秀珠好到什么份上呢?好到所有人都认定了白秀珠就是未来的金家七少奶奶,而且金燕西是有点“惧内” 了。
金燕西西山初遇冷清秋后,让金荣去打听她的事情,金荣怎么说的?金荣说:“将来白小姐知道了,我担当不起。”
金燕西怎么回答的?金燕西说:“我们做的事,怎样会让他们知道?”
可见,金燕西的“一见钟情”未必多钟情,只是又多出了一样让他稀奇的美人,而他,只不过和之前的任何一次猎艳一样,去追求着冷清秋,同时还保持着与其他女人的交往。
与冷清秋相比,白秀珠是西式的美,西服、咖啡、跳舞、钢琴、社交,摩登而自我。追求冷清秋的时候,金燕西还与白秀珠保持着男女恋爱的关系,还是会亲昵地去抓她的胳膊,可是只有金燕西知道,这情感已经变了,再次面对白秀珠的耍脾气时,金燕西已经不会去包容她了。
既已求婚成功,燕西在自己姐妹面前,形容秀珠“不及清秋的十分之一”,而金燕西这话,被传给了白秀珠,白秀珠做了一件在此时对自己极为不利的事,她把燕西叫到自己府上,指责他结交了新的女朋友,还把燕西送给自己的极为珍贵的日本香纸给扔了。
燕西受了指责还是其次,只是这个日本香纸,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他本来打算送给冷清秋的,只因为几个姐妹起哄,才给了白秀珠。现在白秀珠在自己府上把他骂了一顿,还扔他的东西,燕西彻底怒了,两人就此绝交,声称“永远断绝关系”。
气头上的白秀珠还把之前燕西写给自己的信件全用一个小皮箱装着端出来,当着金燕西的面就要退还给他,就是这样,金燕西还是不妥协,还是坚持要走,白秀珠一气之下,又取下她哥哥的指挥刀,在闹,这一闹,把金燕西是吓了一大跳,白秀珠见吓到金燕西了,自己也在自鸣得意。
女人就是这样,吵和闹,只是为了得到男人的反应,却不知道,自己越是这样,男人越是躲得越凶。用金燕西的妹妹梅丽的话说:“可是你还没到咱们金家来,要执行权威,还似乎早了一点哩。”
“可是情人的眼光,是没有定准的,爱情浓厚的时候,情人就无处不美,爱情淡薄的时候,美人就无处不寻常。”此时的白秀珠,无论穿着多艳丽,都无法打动金燕西了。
燕西心里怎么想的呢?他明知道和秀珠一句俏皮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甜蜜的回笑,可是,他又怕“图这一时的愉快,生出无数的纠纷。”
这就是燕西真正的心理,他是一个爱说俏皮话的人,因为他贪图一时的愉快氛围,可是,他也很聪明,他害怕纠纷。所以,他总是说些不清不楚的漂亮话,让人摸不清他的心思。
这个区别在于作者张恨水的一个婚恋观:“若说交女朋友,自然是交际场中新式的女子好,但是要结为百年的伴侣,主持家事,又是朴实些的好,爱情浓厚的时候,情人就无处不美,爱情淡泊的时候,美人就无处不平常。”
剧版的白秀珠,对金燕西是一派痴情。可金燕西,仅仅是“利用”她,在家道中落后,希望能够通过白家的关系去德国。甚至于这个出国的选择,金燕西都是犹豫不决的,他的心里还是深爱着自己的妻子。
小说可不一样,小说里,金燕西对白秀珠,一直是他对待女人的那一套,希望女人爱着他,也希望女人不要纠缠他。总之就是他开心了,就多招惹招惹,不开心了,那是要避之不及的。而他最终因为白秀珠,把自己妻子都逼走了,他也没有丝毫地懊悔,可见其实在难以立起的人品。
金燕西的热烈追求是爱,还是现实?剧版里,金燕西偶遇冷清秋后,一直念念不忘,痴傻一般惦记着她。而冷清秋是个喜爱百合花的女子,两人的几次遇见,都离不开百合花般纯洁的场面。
这也暗含了电视剧的一个隐喻,剧版的冷清秋,设定为百合花般纯洁的女子,而金燕西,则被设定为向日葵般热烈的男子,两人的结合有着互相吸引的必然性,而两人的离散也有了“性格不合”的注定性。
原作里可是没有百合花,也没有向日葵,原作里没有浪漫的爱情,只有现实。
小说里,很有意思,金燕西交代小厮金荣去满大街地寻找冷清秋,颇有一副不寻到此人誓不罢休的架势,可是不到几日后,金荣好不容易寻着冷清秋的“冷寓”,金燕西却已然把这件事全忘了。
有人认为,这是说明燕西并非长情之人,我觉得,这种处理说明燕西一是孩子心性,玩心重,二是情感不也得有个过渡嘛,哪有一上来就一见钟情然后要死要活的。
“金荣这一番话,兜动了燕西的心事。”这个“兜动”,将燕西的少年心性表露得一览无余,也是这个“兜动”,一下子把两人的纠缠续了起来。
自从金荣打听到了冷清秋的住处,金燕西就时不时前去溜达溜达,也只是溜达,倒没有上去骚扰啥的。这里有个描述,就是燕西在一个晚上,自己溜达去落花胡同,也就是冷清秋住的地方,胡同很小,也很冷清,除了墙上的黑影,就是猫的叫声,可见冷清,而这冷清,又和金家的热闹成了明显的对比。
也就是在这种热闹里走出门来的金燕西,一下子踏进僻静的落花胡同:“胡同既不到一丈宽,上不见天,两头又不见路,并没有电灯,只是在人家墙上,横牵了一根铁丝,铁丝上悬着一盏玻璃灯罩……两边的房屋又矮,伸手可以摸到人家的屋檐。”
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公子一下子走入城市的一个寻常面,一个普通的巷子,他被深暗的巷子搞得又惊又怕。这个少年公子是怎么想的呢?
“刚才那胡同小,不啻坐井观天,这时走出来,满地雪白,一片月色。”这是燕西从未感受过的情形,他心想,这城市还有这样冷静的地方。燕西是可以欣赏这种美的,周遭一片月色,一片静悄悄,只有卖东西的小贩,远远地吆喝,这种如水的月色场景,燕西能够去感受,也能去欣赏,所以他同样的,去欣赏了冷清秋。
这里作者用“冷静”一词来评价燕西对小胡同的感受,不是冷清,也不是寂静,而是一种对抗着金宅热闹、浮华的“冷静”。冷静是一种美德。
果然的,燕西站在冷寓门口,自己一个人,踢着石子,想着:“她那身素衣布裙,淡雅宜人的样子,绝不是向来所见脂粉队里那班人可比。”这会儿合着水样的月色,合着这如诗如画的场景,燕西已经在心里给冷清秋定调了,一个极高、极特别的调子。
画面一转,金燕西就坐着车回到他的大宅子了。这下子,他再看到宅中的景象,又是“电灯大亮”,又是“花瓶果碟新红淡翠”,又是“花团锦簇”,又是女客们“风致雪白的胳膊”,金燕西回到了他熟悉的生活区域里。
对冷清秋心动的金燕西并没有停止他的花丛游戏,他还继续邀请着乌二小姐,然后借着乌二小姐和邱惜珍,看到金燕西的书房里:“看那些书,一大部分是中外小说,其次是中外杂志。也略微有些传奇和词章书,是燕西专为消遣而设,并不是像旁人的书房,是用功之地。”
乌二小姐是什么人,是外国人,她不懂中国文化,“平沙落雁”她说成“沙洲飞燕”;邱惜珍呢?一个特别爱看电影的新式时髦人,她们都看出金燕西不是努力看书、用功学习的人。
燕西的哥哥看出了燕西对乌二小姐有点心思,提醒他乌二小姐是交际花,名声不好,而且家境中落,亏空不少,她们还大吃大喝。燕西听了哥哥的话,这才下定决心去追求冷清秋,他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打定主意要找一个朴实、温和的女孩子结婚。最主要的是,冷清秋不会像交际花一样,不但干涉你的行为,还不允许你干涉她的行为。
所以这样子一对比一思忖,他打心眼里觉得,冷清秋那样的女孩子是最好的。打定主意后,就打发金荣去买下落花胡同的房子,和冷家做邻居好“近花楼台先得月”了。
金燕西又是送糕点,又是送绸缎、珍珠项链、电影票……这一系列的热烈追求,因为有了各种现实的考量,就显得格外预谋已久,格外心思重。
剧版里,金燕西没这么多心理铺垫,他就是一见钟情的事儿,然后铆足了劲去追,那是爱情,是上头,是年轻人的一往情深。
原作则把现实赤裸裸地铺开给你看。
入宅落花胡同,是开始,也是结束
不管是剧中还是书中,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故事都是集中在“落花胡同”这一段,金燕西为入宅落花胡同,经过一系列骚操作,最终娶得美人归。
原作里,金荣得了燕西的命令,开始去落户胡同十二号房子的主人谈判,这里有个细节,金荣为了谈价格,告诉房主:“少爷要住的目的,是要娶这附近一个姑娘做外室。”
外室就是养在外面的小老婆,这是金荣一开始给冷清秋的定位。他从一开始,压根儿没想到金燕西会将冷清秋娶进门,为什么呀?因为两家的家庭悬殊太大,还因为什么呀?因为金家的少爷或者说京城的公子哥儿们都有娶外室的风气。
金家大少爷,直接找了个胡同的妓女做外室;二少爷三少爷,捧戏子……可见,贵公子追求女子当玩耍,不见得是有多真心的。
金燕西搬到冷宅旁边后,做了一系列事情去结交冷家。这时候,冷家就出来了一个人物,什么人物呢?巴不得和金家攀关系的人物,也就是冷清秋的舅舅,一个旧式的在衙门当差的酸腐人物,宋润卿。
冷清秋的母亲为人端庄,自是不懂得什么金家白家的,冷清秋一个女学生,自然也不懂。可是宋润卿懂,这就够了。他自然地做起了两家的联系人,给了金燕西讨好冷清秋的机会。
金燕西的追求是疯狂的,也是润物无声的,他送给冷家糕点、素色绸料,还请冷清秋一家看戏。这样一来二去,冷清秋也注意起了金燕西。
两人的交往实在是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概是金燕西送扇面,冷清秋又回一幅字,两人都带点儿心事,又没有直接说透,就这么一诗一画,比较旧式又比较自由的追求方式,是金燕西没有过的体验。
敏之带着冷清秋去唱戏,燕西借机把冷清秋带到后花园,两人就在那儿聊天,金燕西就那样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两人就坐在石桌旁,拉着手聊天。至于聊了些什么,冷清秋怎么样去表露情感的,倒是没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两人就此定情。
而两人定情的地方,就是白秀珠表姐、也就是金燕西三嫂王玉芬娘家的府上。就这时候,王玉芬见到金燕西,以为他落单,拉他去打麻将,就碰着白秀珠,白秀珠还拿着架子,以为两人只不过闹别扭呢。
金燕西的态度呢?哄着白秀珠,给着面子,却也不把变心的真相说出来。
定情之后,金燕西约冷清秋去西山玩。两人就算正式谈起了恋爱。也就是在西山,金燕西掏出个金戒指,向冷清秋求婚,冷清秋耐不住金燕西的软磨硬泡,戴上了求婚的戒指。再后面,又是金燕西的软磨硬泡,冷清秋和金燕西婚前性行为,以至于怀上了孩子。
也因着这样的“不得已”,金燕西仓促着把冷清秋娶回了家。一段朦胧的爱情故事告一段落,贾宝玉和林黛玉走入现实的婚姻生活,去面对生活里的一地鸡毛。
婚姻的悲剧性两人几乎是一结婚,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金燕西是个浪子,不要人管束的。冷清秋抱着新式才女的心思,也是不要去管他的,可是金燕西这个人,孩子心性重,又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受嫂子摆布。一来二去,他就觉得冷清秋要管束自己了,反而和冷清秋生了气。
这还不算完,最严重的是一个人是抱定主意好好过日子的,另一人却持续着游戏人间,这在金钱的处理上就生了分歧。
矛盾在金老爷子病重过世而激发,尚且能够维持的婚姻生活失去了大环境的庇佑,彻底显露出丑恶来。
金燕西没有了父亲的庇佑,彻底慌了神,“有奶便是娘”的,铁了心要和白秀珠去德国去,妻儿下落不明也不去理睬,反而觉得卸下了一大块包袱。至此,金燕西这个“巨婴”的本质显露出来,他是没有一丝毫地保护人的能力的,即便是他自己,在眼下,也只能依托女人,才能够有其他的出路。
彻底的失望,深深的绝望,这就是金冷婚姻的悲剧性。充其量,金燕西不过只有“金七少爷”这一个身份,没了这个身份,他什么也不是了。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是,他还能保护自己的家庭吗?
剧版里,金燕西对冷清秋尚且格外不舍得,一直努力想要改变自己,去寻回这段消散的感情,可是小说里,金燕西实在是顽固不化,甚至自己的母亲都不想再见自己了,这个令所有人失望的少爷直到最后,都是“冥顽不化”的。
怎么看待冷清秋其人
“我在高中毕了业,我还打算进大学本科啦,日子还远着呢”这是金燕西向冷清秋求婚时,她的回答。
书香门第的冷清秋,学问好,人又努力,原本规划着读完大学再结婚的。可是和金燕西珠胎暗结,迫不得已的,高中未毕业,就进了大宅子当少奶奶。
这恐怕是冷清秋,这辈子最后悔的事。
和林黛玉初入荣国府一样,冷清秋也有一段戏,是她进入金宅。这是一段重头戏。在冷清秋的评价里,这是极为“艳丽”的房子,她想着自己能够入宅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也是开心过的。
在燕西的引荐下,冷清秋与金家人见面了,这里也写到了金敏之对冷清秋的评价,她原以为燕西会带过来一个交际花样的女孩子,没想到是个梨花般温柔的女学生,所以立马就喜欢上了。敏之评价冷清秋:“人家虽穷一点,也是体面人,大可联亲。”
可见冷清秋原本是有着大好前途的,即便是在婚恋上,她也是极有市场的。可是,这样的她,却和金燕西结为夫妻,甚至金燕西的父亲金总理也觉得金燕西配不上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那么,她和金燕西结合,是贪图金家的名利吗?这多少也是有的,在婚前,她已经敏锐地察觉到金燕西的各种不对,比如花钱大手大脚,女朋友众多,不努力用功。这些在挑选丈夫时都极为看重的因素,都被她轻描淡写地带过了。
无非是因为,两人正在情浓,她总觉得来日方长,燕西总会听自己的,一切是可以改善的。这便是大多数爱上浪子的女人容易犯的错误了:总觉得浪子是可以听了自己的教诲,可以回头的。
事实上,在挑选丈夫这件事上,冷清秋甚至不如丫鬟小怜。值得一提的是,张恨水给了小怜一个极为漂亮的结局。爱上小怜的少爷柳春江不仅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不在乎小怜的门第出身,他的朋友圈子也是非常文明、非常尊重女性、非常好学的,这些的种种,可见民国少爷若干,也不仅是金燕西这一种类别可选,也是有高质量的优秀男性的。
可是冷清秋选择了金燕西,不得不称之为一种“并不美丽的错误”。
一千个读者缔造了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道在您眼里,又是怎么看待这一桩民国旧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