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应该算是小编的老乡,据历史学家考证,花木兰的故乡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区内,虞城县内现有花木兰祠堂以及木兰陵园等多处木兰纪念场所,这些地方存有历朝历代许多纪念木兰事迹的碑文,透过这些饱经岁月侵蚀的石痕字迹,朦胧而鲜活的花木兰仿佛正在朝我们走来,让人觉得她既华丽又朴素,既传奇又真实。

花木兰生活的朝代尽管存有争议,但是因为过于偏爱那首荡气回肠的《木兰辞》,所以小编坚信花木兰一定生活在烽烟四起、豪杰遍地的北朝年代。

花木兰的故事何时何地发生(童话都是骗人的)(1)

战争突至

《木兰辞》中寥寥几笔便将木兰出征打仗的重头戏给概括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段文字尽管简单,但涵盖了许多细节。

一写出了木兰战斗的豪情,尽管战场距离遥远,战士们充满了战斗的渴望,希望尽快投入战斗,所以马如飞了一般,一座座的大山被抛在了身后,他们很快来到了战场,进入了战斗。一个“赴”字,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与无畏,打仗如同赴宴一般,准时而轻松。

二写出了木兰战场的环境的恶劣,战场上很少有娱乐和轻松的时刻,战场上有的是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守备,以及严寒的天气。

三写出了木兰经历战斗的残酷。经历了许多年,无数次的战斗,木兰侥幸活了下来。

可是我们不禁存有疑问,木兰是如何从文弱的女儿变成战士的,木兰又是如何在战场上荣立战功的,还有木兰在战场上从未遇到过女儿身份被揭穿的危险吗?

木兰成为一名合格的女兵,一定付出了比普通男兵更多的努力。射箭、格斗、负重、长途跋涉,这些训练科目对待男兵来说都是魔鬼教程,但是木兰咬着牙一点点坚持下来了,刚开始时她估计在团队里的成绩处于下游,少不了同伴的讽刺嘲笑,她能做的就是自己偷偷地给自己加课,男兵练一百次能练成的,她练一千次乃至更多。渐渐她的成绩奋起直追,甚至名列前茅了,男兵们对这个长相俊秀,体格瘦弱的另类同伴,另眼相看了。

木兰终于上战场了,想必木兰在战场立的战功。很多影视剧中对木兰立功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有趣的想象和加工,如晚上木兰听到飞鸟的鸣叫,预判到敌军来袭,给全军发出预警的,或木兰利用聪明才智发射火炮,引起雪崩,将敌军埋起来的,或者木兰充当女间谍,利用其美色,迷惑对方主帅,将其活捉的。无论哪种角色,建立功勋的木兰,一定靠得不全是勇猛和武艺,而一定运用了女人特殊的天赋,如敏感、机智、美貌等。这样的女英雄才是与众不同的女英雄。

当然考验木兰机智勇敢的不仅是战场杀敌,还有要在和一帮粗鲁莽撞的男子汉相处中,保持自己是女人这个秘密不被揭穿。这也是多么困难的一项任务呀。木兰一定不会上公共厕所和公共浴池,一定会无法忍受身上的汗臭而晚上独自跑出去到湖边洗澡,一定会在例假来的时候,捂着肚子。但她靠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和各种随机应变的谎话,躲过了所有人的怀疑和诘问,在战争结束之前,所有的人都觉得木兰是个爷们,尽管这个爷们有些洁癖,有些古怪,甚至有些娘。

最终,木兰颇为出色完成了替父从军的任务,不仅性别没有被人认出来,而且因为作战勇敢,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了皇帝的召见。“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皇帝本来想要委以重任的,但木兰却回绝了,木兰心中有一个坚定的梦,那就是回家。木兰渴望回家不仅是想要回家和亲人相聚,也体现着她对过与世无争、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皇帝批准了木兰的要求,归心似箭的木兰骑上千里马,风一般地朝故乡的方向疾驰。

听到木兰凯旋回乡的消息,父母早早出来迎接。原先咿咿学语、蹒跚走路的弟弟妹妹现在都已长大,妹妹躲在屋里梳妆打扮,准备用盛装迎接姐姐。而弟弟则长成了壮实的小伙子,把尖刀磨得雪亮,准备杀猪宰羊,给姐姐做一顿大餐。

木兰与亲友们热情见面后,则走进了自己的闺房。那里的陈设器物还和她十二年前离开家的一样。坐在镜子边,木兰如一位小姑娘一样开始给自己梳头、贴鹅黄。尽管刚开始打扮的动作因为长期的生疏而略显生硬,但她很快找到了感觉。爱美是一个女人的天性,无论这个天性被冰封多久,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它就会发芽开花。

木兰足足折腾了一个小时,当木兰楚楚动人、温婉可爱地重新站在大家面前时,一起从军的战友都惊呆了。

《木兰辞》几乎是一种喜剧与狂欢的手法结尾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看着同伴们吃惊的表情,木兰定会带着一种胜利者的自豪与喜悦的。

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战友们不禁为这些年来木兰的牺牲与坚持感到钦佩,同时又为自己未能在战场上对这位女性多一些照顾和呵护感到内疚与难堪。

但是看到如此开心的木兰,战友们又都释然了。是呀,战争毕竟结束了,让大家一起举杯,祝愿木兰也祝愿自己从此过上幸福快乐安宁的生活。

木兰的故事似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最终归宿

花木兰的故事何时何地发生(童话都是骗人的)(2)

但木兰得到的幸福,小编老觉得不安稳,隐隐有一种剧情未完待续并将要峰回路转的感觉,木兰未完的故事中难道还会有波澜、阴谋、乃至悲剧吗。

也许没过多久柔然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北魏战火重燃,木兰作为超级女兵被再次征召,最后不幸战死沙场。

也许木兰是女郎的消息不胫而走,皇帝知道了,对木兰容貌印象深刻地皇帝,强招木兰入宫为妃,木兰最终因不屈而自杀。

小编的第二种种想象不幸有史料支撑,侯有造在《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写道:“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另外,倘若木兰接受了皇帝的高官厚禄,结局会是怎样。

清朝一个自号为赢国旧主的人,写有一部《木兰奇女传》又名《忠孝勇烈奇女传》的小说,他回答了我这个猜测的结果,故事说唐初木兰从军十二载,转战千里,出生入死,因屡建军功而被封为将军。

结果后来李世民听信了张昌宗和李淳风等人的妖言邪说,认为天象示警,花木兰最终会夺取李家江山,所以要收捕花木兰,花木兰以死明志,最终不惜剖心自杀以表示对朝廷的忠诚。结局惨烈异常。

无论哪种结局都要比《木兰辞》的结局要悲剧,但更深刻。

所以但愿木兰从来也不要参加战争,让她在“唧唧复唧唧”的织布机旁,让她在梳洗打扮的镜子边,让她在孩子老公的陪伴中终老一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