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步入大学,是每一位正值青春的学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跨越。当你带着三分的懵懂、五分的好奇、十分的激情与梦想跨进大学的校门,你的内心定是充满了期待。拥有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度过四年的时光,是我们所面对的大学首问。是在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中大显身手,还是在琳琅满目的书籍间尽情遨游?是在缤纷的舞台上一展风采,还是醉心于学术讲座的脑洞大开?前者让你绽放自我,展现青春的活力;后者让你沉静从容,历练思想的锐气。2019年的那个金秋,当面临着“我的大学我做主”的人生选择时,我遵从内心选择了后者,从此走上了一条“朝斯夕斯,求以孜孜”的读书问学之路。

孜孜不倦的求学之心(朝斯夕斯求以孜孜)(1)

▲陈尔尼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读书是求学的第一要务,大学期间可谓是我们读书的最好时光。没有了中学的升学压力,没有了师长的限制与管控,我们可以放开来读;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便利的借书条件,我们能够尽兴去读。坐拥书城的感觉是多么美好,置身于林立的书架间又是何等畅快。依照专业课老师开设的必读书目,我按图索骥进行延伸阅读,拓展了课内所学,完善了知识结构,开阔了学科视野,提升了学术眼光。三年来,我努力遵循每门课程“1 2”的阅读模式,“1”即细读与本课程相关的1本原典,“2”是泛读与原典或课程相关的两本研究著作。拓展阅读让教材与课堂上的概括性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带领我走进了知识产生的历史现场,知识不再冰冷而变得有温度、有活力。在持续的阅读中,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兴趣,也体味到了专业学习的乐趣。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在阅读专业书籍之外,关注学术前沿、了解学术动向也是实现专业化学习的必要途径。通常情况下,老师在授课时会介绍一些学术前沿话题,这些信息值得我们重视,可留心记录,以便课下去作进一步的了解。关注前沿的最有效途径是旁听学术会议,疫情时代的特殊环境带来了线上学术会议的盛行,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旁听会议的便利。一场学术会议如同一场学术盛宴,学界大咖们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高屋建瓴的眼界让我们为之折服,听他们的精彩宣讲,感受他们的风采和气场,远比读他们的论文更有趣也更容易深入。在学术会议这个平台上,你可以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声音,了解到课本知识之外的问题与见解,跟随这些学界大咖徜徉于思维之海,让自己跳出教材知识的“舒适圈”。当然,旁听学术会议时,我们也会面临着听不懂的难题,知识的学习正是这样一个从不懂到懂、从无到有的过程,只要从不懂起步,终究会抵达懂的境界,正所谓“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用大力有余,入细心愈研

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读书与旁听学术会议构成了知识输入的不同方式。但在输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尝试输出——写作。大学阶段的学术训练是系统化的,从大一的资料搜集到大二的文献综述撰写,从大三的小论文到大四的毕业论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成长的过程。在扎实的训练之下,我学会了选题、搜集筛选使用文献、构思论文、完成写作,掌握了基本的学术规范。当在系统的读书中有了一些思考、获得了一些思想的火花的时候,我们不妨用心地培育它,使其壮大,促其成熟,渐渐孕育出一篇体现着个性思考的小文章来。当你收获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处女作时,它会变作一种巨大的激励鼓舞你继续前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学阶段,读书与写作并非我们学习的全部,躬行于实践也是学习之要义。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不仅要会读书,还要会教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苦练教学技能,是我们师范生的必修课。顶岗实习让我们走出书斋、走进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半年的基层教育教学经历带来的是超越于课本的宝贵经验,它让我们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幸福,培养了我们的教学技能,更坚定了我们的职业信念,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实习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师者之仁心,感受到了热爱学生、热爱课堂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学习到了怎样去讲授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同时也在学生的爱戴和教学大赛获奖中收获了自信,确认了自我价值。当我们从顶岗实习岗位回到学校、回到课堂,我们已经脱胎换骨,赢得一个新的起点。

以上是我的几点不算成功的大学学习心得,读书的热情、专业的自觉、系统的学术训练以及在实践中的成长构成了我三年大学生活的学习之道。我的大学生活也许不够精彩,但无疑这是出自于我本心的选择,故而无怨无悔!

陈尔尼,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获2023届推免研究生资格,已被山东大学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