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成语辨析知识盘点(二)

初中成语辨析(中学成语辨析知识盘点)(1)

三、辨析词义轻重。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慎重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1)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

例如:①李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我校任教整整三十年。

日理万机: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大意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却用在了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2)小词大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小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大的事物上。

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炙手可热)的新鲜事物!

姚明是(炙手可热)的球星。

炙手可热:炙:烤肉,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常喻指坏人,含贬义。例句就是属于"小词大用",任意扩大了成语的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出名"的人或事物。

(3)轻重有别。

例①:"改是为非"与"指鹿为马":都有"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意思。但前者指把对的说成错的,语意较轻;后者指颠倒黑白、倚仗权势作威作福,语意比前者重得多。

例②:"无动于衷"与"麻木不仁",前者是说"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毫无感触,漠然置之",语意较轻;后者是"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语意就较重。

四、辨析成语所在的语境。"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简单地说,语境就是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所以需要我们仔细辨析。

例①:当时暴雨如注,道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大坝。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此时此刻,抢险队员们怎么可能还以一种悠闲平和的心情、不慌不忙地散步呢?该成语显然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是不恰当的。可用"以步代车、弃车徒步"等意思替换。

例②:学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假到贫困山区支教,同学们纷纷响应,(无独有偶),她也报了名。

"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意思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这显然不符合语境。由此可见,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

要辨析成语首先要辨析其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句)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上下文(句)意,紧紧扣住语境,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把握住了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

大张老师近期将上传中学语文各板块知识点,请关注头条号:大张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