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明代,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经济的繁荣,是整个农业文明向着工商文明迅速转变的历史时期,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思想控制松动,文学创作逐渐走出了沉寂的局面。这样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绪、市民的形象,在诗文小说戏曲中越来越多。就这样关注小市民,关注民间的俗文学得到了发展。而这样的趋势到了清代,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受限于政策,不能够创作出更多的思想内涵更加的深刻的作品,但是在俗文学的发展方面反而出现了作家独创作品日益增多的独创期。文人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体验。《浮生六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浮生六记草木一秋(豪华落尽见真淳)(1)

“浮生六记”

浮生意思是空虚不实的人生,指人生。

古代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出自《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也写“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所以“浮生六记”就是对作者一生的几段记录。

“六记”为: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这本书据说是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后来有人号称发现了后面的两部,经过学者研究证实其实后两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为伪作。

浮生六记草木一秋(豪华落尽见真淳)(2)

作者沈复

作者沈复,清朝嘉庆时期人,字三白,号梅逸。其他事迹不可考,只有只言片语说沈复工诗画。

沈复,字三白,这一点在同乡文人的记载中可见,在《浮生六记》也有记载,其卷一“闺房记乐”和其妻芸戏语“李太白是知己,白乐天是启蒙师,余适字三白,为卿婿,卿与白字何其有缘耶”。对于他的号,原号不可考,书中写到“芸没后,忆和靖'梅妻鹤子'语,自号梅逸”。

再根据书中记载,推知他的一些生平:他生于富贵人家,幼年过得快活有趣。沈复的妻子叫做芸娘,从小结识,同岁而大十月,这位女子曾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他和芸娘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后来家庭矛盾,和芸娘别居。之后困窘,和芸娘逃离。之后先失芸娘,再失老父,后来儿子也夭折了,一生悲苦。

浮生六记草木一秋(豪华落尽见真淳)(3)

豪华落尽见真淳

真实的生命记录

《浮生六记》记载的就是作者半生的生活琐事,有些地方细碎凡俗,没有《三国》《西游》等的波澜壮阔、想象丰富、情节动人,但是面世几百年来也深受喜爱,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的真。里面不管写童趣之乐、夫妻闺房之趣还是家庭矛盾、似乎漂泊,都是作者的真实生活,是他人生日常的摘取记录。而这样的真,不是为了美化自己的生活,你看书里,婆媳矛盾、父子兄弟的矛盾、公婆对儿子媳妇的态度等等,都有描写,不怕“家丑外扬”,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的状态,所以读来令人感同身受,让读者能有代入感,甚至能在自己的身上或者家庭中找到他们身上的影子。

沈复在写本书时,无论写人写事,都是坦诚而谈,不多加文饰,都是直白而出,不藏着掖着。而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最有吸引力的就是他和妻子芸娘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真性情的、天真的芸娘。她和丈夫在闺房嬉戏,饮食之乐(劝吃臭豆腐),和妓女来往,对亲人朋友毫不设防以至于被骗,在丈夫公婆之间夹着的处事不易等等,都是真真切切的,既有传统女性的隐忍、朴实,又有超脱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所以被林语堂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浮生六记草木一秋(豪华落尽见真淳)(4)

保持对生活真善美的追求

沈复夫妻因为沈复需要在外陪伴老父,后期做幕僚等,与芸娘聚少离多。夫妻两都是重情义又对人不设防的,有个朋友手头拮据要借贷,找他作保,结果他那位朋友拿到钱就跑路了,追债的人找到沈家讨债,沈复的父亲一怒之下将沈复夫妇赶出家门。此时的沈复已经无家可归,还有人追债,只得外出逃债,十四岁的女儿就许嫁给别人家,十二岁的儿子转交朋友寄养学经商。之后沈复寄人篱下,四处求助,几经波折之后,芸娘的久病之躯,终于撒手人寰,而当时安葬芸娘的钱还是朋友资助。芸娘死后,沈复本想回归故里,但他弟弟对他讲,父亲还没有原谅他,沈复只好继续在外漂泊。后来父亲去世,沈复回家奔丧,他弟弟却担心沈复会分家产,使计谋把他挤兑走了。后来得知,不久后儿子也死了。剩下自己独自漂泊。

不管是以前的穷困潦倒,他沈伟寒士,靠着给别人做幕僚、经商维持生计,时常还要举债。但是一直乐观豁达,和妻子芸娘互相扶持,对身边的朋友真心以待,所以也后来四处漂泊时得到朋友接济,借给他安葬芸娘的钱。到后来丧妻、丧父、丧子,沈复活仍是挺坚强的,这颇为难得。

所以正是这样的纯真的生命记录,把沈复的生活点滴、情感、人生体会直白地展现给大家看,语言简洁但却生动而又富有表现力,把生命中的一众人物画出肖像介绍给读者。情真所以动人,因为它的真,所以两百多年来长盛不衰。如果你喜欢这本书,可以留言交流。

浮生六记草木一秋(豪华落尽见真淳)(5)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浮生六记》.苗怀明.2010.中华书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