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行是一个有浓厚的传统气息的行业,这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祭拜祖师爷这一方面尤其明显。2007年梅兰芳大剧院落成的时候,就在后台恢复了供奉梨园祖师的传统习俗。梅兰芳大戏院后台供奉的是一个不带胡须的净角形象,那尊像穿着红蟒袍,两旁还有一副銮驾,摆放着金瓜、钺斧、朝天镫,这尊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位海外华人赠送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当下戏曲行业对祖师爷祭司仍被保留,而把唐明皇当作祖师爷也是最多人认可的。但梨园行的祖师爷究竟是不是唐明皇呢?

唱戏的为什么要拜唐明皇 梨园界的祖师爷(1)

梅兰芳大剧院外景

历史扑朔迷离,故而很多现象都有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梨园行的祖师爷历来也有不同的说法,除了唐明皇,还有后唐庄宗、翼宿星君等人被当作戏曲行的祖师爷。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郎神”。

唐明皇

梨园界最晚在明代中后期就是开始将唐明皇当作祖师爷祭祀。相传唐明皇多才多艺,既能打鼓,又能唱小花脸,而且她不拘身份,常常在宫中的“梨园”内登台演唱,之后“梨园”也就成了戏曲的代名词,演员都称为梨园弟子。

唱戏的为什么要拜唐明皇 梨园界的祖师爷(2)

唐明皇

那么祭祀梨园祖师,祭祀唐明皇就可以了,为什么说是祭祀“老郎神”呢?已有的说法是唐明皇登场演戏的时候,不便称君臣,但又不能没有尊卑之分,于是都尊称唐明皇为“老郎”。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唐明皇是其父睿宗的第三个儿子,也被称为“三郎”。“三郎”怎么变成了“老郎”了呢?一般认为“老”是对唐明皇的尊称。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也被尊为“老郎神”。《梦华琐簿》中说“伶人所祀神,乃后唐庄宗,非明皇也。”而这种说法似乎有着地域的差异,如在陕西、甘肃、河南等省的戏班中,所供奉的戏神均为庄王。

戏班中的“庄王”就是一个小木人,面相俊俏,三须,赭袍、王冠、皂靴,平常时就安放在戏班的“大衣箱”中,戏班有规矩要求任何人不准坐大衣箱,这是对祖师爷的敬重。还有的是一尊桃木刻,尺许高,童面赤身,戴龙冠,穿黄袍,背后腰眼处有个黄豆大孔的可以活动的木偶。唐明皇成为梨园行的祖师爷是有史可考的,这位唐庄宗李存勖被视为祖师爷也并非空穴来风。

唱戏的为什么要拜唐明皇 梨园界的祖师爷(3)

京剧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中就记载了这位皇帝的梨园轶事:庄宗喜欢戏曲,又通晓音律,在欧阳修所在的时代的山西地区仍旧有人唱他的曲子。庄宗还将自己视为一个伶人,还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欧阳修说他“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庄宗喜欢戏甚至与亡国都扯在一起了。

翼宿星君

以上两位被称为是梨园行祖师爷的人流传范围还是比较广,知道的人比较多,还有一位人也被称为“老郎神”,那就是少为人知的翼宿星君。这一位翼宿星君又叫圣老郎,俗称“老郎神”。《梦华琐簿》中曾记载伶人供奉翼宿星君的情景:“余尝见伶人家堂,有书‘祖师九天翼宿星君神位’者,问之不能言其故。”

据说把翼宿星君视为梨园行祖师爷的说法最早出自清乾隆年间的苏州织造全德,现在仍旧有资料可考。在全德所作的《翼宿神祠碑记》上说:“苏之以伶为业者,旧有庙,以祀司乐之神。相沿曰老郎神,其名不知何所出,其塑像服饰,亦不典。所适有重修之役,予为易其祀曰:翼宿之神。星之精各有所司,而翼天之乐府也。”

唱戏的为什么要拜唐明皇 梨园界的祖师爷(4)

京剧

翼宿是传统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一,所主的是音乐,是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古称乐星,古代的史书中也都是这样认为。所以将翼宿星君视为梨园祖师爷是从星宿观点出发,更具有象征意义。这个习俗本诞生于苏州地区,而之后随着艺人的流动,这个传统的习俗也就被带到了北京,流传到各地。据齐如山说,他接触到的戏班、剧场、寺庙,只要供奉戏神,都书其名为“翼宿星君”,当可说明当时京剧班社确有将翼宿星君视为戏神的传统。

总结

梨园行的祖师的最早提出者是汤显祖,他认为梨园行的祖师是西川灌口神,又称清源祖师,也就是民间的二郎神。清代的戏剧家李渔也认可汤显祖的看法。在民间传说中,二郎神一般指杨戬,还有说法认为指的是修造都江堰的李冰父子;还说法认为二郎神是被宋真宗加封“清源妙道真君”的隋代赵昱。这几说法都不如以上所列的唐明皇、庄宗李存勖和翼宿星君这三种说法流传广泛。

唱戏的为什么要拜唐明皇 梨园界的祖师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