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中山大学”号停泊在珠海高栏港。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见习记者 龙达洋 摄 |
南方日报讯 (记者/马立敏)11月21日上午,珠海高栏港烽火海洋码头风和日丽、海风轻拂,蓝白配色的“中山大学”号静静地停泊在这里。这艘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计划于11月28日开启首航,延续百年的科考之约。
1928年,中山大学师生借乘军舰远赴西沙群岛,靠一条小舢板到处漂流、开展研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科学家对西沙群岛进行科学考察。此后,中山大学科考队接棒多次进入西沙展开科考活动。
如今,中山大学终于有了自己的科考大船。“我们全体师生翘首等候、热盼许久的‘中山大学’号完成建造,终于在今天回家啦!”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激动地说。
“中山大学”号总长114.3米,型宽19.4米,排水量6880吨,续航能力15000海里,定员100人,拥有约720平方米室内实验室和610平方米甲板作业面积,是目前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2016年6月,“中山大学”号获教育部批复立项,2019年10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2020年8月命名下水,2021年6月交付使用。2021年11月,历时65个月,“中山大学”号终于入泊珠海的母港。11月28日,“中山大学”号计划首航南海,开展大气、海洋、生物三大领域科学考察,为认识、保护和开发南海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在国内拥有多个“首次”:首次搭载全回转永磁低噪声推进器,具有安全、灵活的船舶操纵性;首次搭载永磁轮缘侧推和隧道式侧推封盖,双曲面设计精准匹配船体线型,有效降低气泡对水下测量不利影响;首次搭载直流母排、储能蓄电池、变转速发电机的组合设计,实现了超静音科考作业;首次搭载全航速主动式减摇鳍,实现从零航速到机动航速下多种海况的适应性。
“这艘世界一流的科考船,既是面向全球海域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也是我们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海上移动育人基地’,还是下一步开展国际海洋科学合作的开放平台。”高松说。
“近百年来,中山大学一直梦想有一艘真正属于自己的大船。‘中山大学’号顺利就位,实现了中大人百年的梦想。”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说,未来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大力发展海洋学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梦贡献中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