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的志怪古籍,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还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山海经.海经》中频繁出现的“人面兽身”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含义。

所谓的“人面兽身”,顾名思义,大多是指有着人的面貌和兽的身体的生物,当然也不排除存在兽面人身的现象,但只是少数。《山海经》中“人面兽身”的描述随处可见,如“有神,人面兽身,名曰霝鬼之尸”,“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

山海经里有年兽吗(山海经.海经中为何有)(1)

一、“人面兽身”现象的成因以及具体分析

对于《山海经》中的生物记载,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一部分人认为由于历史久远,《山海经》中的记载目前无从考证,若没有见过,人们不可能那么详尽的描述出这些生物,所以说《山海经》中记载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事物,即是现实的刻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山海经》的内容是完全虚构的,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即是原始社会人们心理的反应和精神寄托。

在我看来,《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必定存在人们幻想的成分,但也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随后衍生出了原始社会的人类在恶劣生活环境中的自我安慰,对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恐惧和敬畏让人们臆想出一系列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生物来解释一切异象。用一句话来说,《山海经》中的神奇生物是原始社会人类在恶劣环境中的自我安慰。

山海经里有年兽吗(山海经.海经中为何有)(2)

《山海经》的幻想奇特之处在于,在对生物的形象刻画中融入了人性、神性和兽性,将鸟、蛇、龙、鱼、虎等与人面拼合起来,也就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人面兽身”形象。接下来将具体讲述各类人面兽身的形象。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海外北经》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海外东经》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人面鸟身”的神灵,与四方神的神仙体系有着相似之处,两者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联系。一般人们认定的四方神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镇守四方的守护神,而《山海经》中的四方神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海外经》所记载的,为句芒、祝融、蓐收和禺强,它们多为人面鸟身或人面兽身的形象,或乘龙或践蛇,用独特的形貌代表着东南西北四方神灵。

山海经里有年兽吗(山海经.海经中为何有)(3)

另一种记载则是《大荒经》中,分别为禺猇、弇兹、不廷胡余和禺彊。不难看出,“人面鸟身”的神灵在先民的信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人们熟悉的“人面鸟身”神兽还有毕方。《山海经·海外南经》:"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意思是,毕方鸟在它的东面,在青水的西面,这种鸟长着一副人的面孔却是一只脚。它的出现是大火之兆。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海外北经》)

《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意思是,雷神出生在雷泽,人面龙身体,只要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

在《海经》“人面蛇身”的记载中,蛇多为赤色或者青色,而且都有着其独特的能力,比如轩辕之国的人皆长寿,共工的大臣有九个头等等。上古时代的天神如女娲、伏羲、雷神等也多被人刻画成人面蛇身或者人面龙身的形象。

山海经里有年兽吗(山海经.海经中为何有)(4)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海内南经》)

氐是西戎的别种,在上古时代是强大的势力之一,氐的记载通常伴有鱼的出现。说到“虎”,人们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山林,而昆仑山是自古有名的仙山,在《山海经》中似乎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昆仑山是民族宗教的中心,在宗教史上有着至尊的地位。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着关于其他类型“人面兽身”的描述,比如但并未指出具体是何种动物。总之,无论是人与鸟、龙、蛇还是鱼、虎等动物的融合,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意义,其背后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

山海经里有年兽吗(山海经.海经中为何有)(5)

二、“人面兽身”形象的存在意义

“人面兽身”现象的出现,是原始社会人类对动物的一种崇拜,而这种崇拜中还掺杂着进了人的性格,使得这些神灵拥有了一定的人格。众所周知,上古时期人类部落的图腾都是以动物为原型,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原始社会人类对动物的崇拜心理。另一方面,先民的丰富想象,认为动物与人可互相转化。正因如此,在神话中才出现了“半人半兽”的形象。

先民将丰富的情感寄托在这些神灵中。如,“人面鸟身”是因为先民畏惧森林里的蛇,从而塑造出了蛇的克星,赋予它人格,希望能够保佑人们免受蛇的伤害。此外,在《诗经》和《左传》中也可以找到古人对鸟类神灵崇拜的痕迹,由此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对鸟类神明的信仰或许继承于上古时期的先民。而对于“人面龙身”的形象,也很容易解读。

山海经里有年兽吗(山海经.海经中为何有)(6)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人们将多种美好的动物融合在一起,从而有了“龙”的形象。在之后的几千年中,龙从最初可以呼风唤雨、带来好运的神明,逐渐又被赋予了王权、神力等象征。“人面鱼身”的形象,是人们多子、福禄的美好愿望,而“人面虎身”则是昆仑一带崇拜虎的部落,将虎作为可以辟邪的神明。

一直以来,《山海经》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也因其怪诞的言论颇受世人争议,但同时,人们也从这些“人面兽身”的神明身上,读懂了先民的信仰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人们在对《山海经》的不断解读中逐渐窥探着千万年前这篇土地上的隐秘。

参考文献:

《韶关学院学报》

《史前人类文明是否存在?《山海经》一系列现象,或许可以说明!》

《【华夏奇录】《山海经》中人面兽身的异兽 来看看你认识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