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崔巍,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曾执导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等。
钱塘江畔,歌声悠扬。在杭州钱塘江畔的一个排练场,我们见到了崔巍。她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江南女子温婉的气质,交谈中却能让人感受到骨子里透着山东大嫚(姑娘)的飒爽。
与这个排练场隔江相望的,是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俗称“大莲花”。今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作为开幕式副总导演,每次遥望对岸,崔巍的双眸都闪着光。
6岁开始跳舞,到如今成为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说自己一辈子只专注做一件事,那就是舞蹈。从一而终,崔巍对事业如此,对杭州也是如此。
1984年,18岁的崔巍从北京舞蹈学院表演系毕业,被分配到杭州歌舞团。这位青岛姑娘在这座城市一待就是30多年,并由是开启了一段段传奇之旅。
遇见杭州
1982年,杭州成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为打造好这张“金名片”,杭州求贤若渴。
两年后,杭州市领导亲自带队去北京舞蹈学院“要人才”,崔巍就是其中之一。从此,她的人生便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演员到编导,她对艺术和舞蹈的理解,在江南充满诗意的空气里舒展。
一部《阿姐鼓》让崔巍展露锋芒,一举拿下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
这是崔巍学习编导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部讲述藏族人民热爱生命、崇尚自然和生生不灭的顽强精神的艺术作品,却很少有人了解:这段舞蹈的灵感,来自几个藏族孩子的舞步。
为创作《阿姐鼓》,崔巍赴西藏采风。
为了创作《阿姐鼓》,崔巍克服严重高反,四进西藏采风,还曾到达珠峰大本营。
“采风不是简单地学两个动作,而是要深入体验,寻找触动心灵的情感共鸣。”在崔巍看来,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离我们很近。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人民是艺术家的母亲。
崔巍指导演员们表演。
2004年,在创作《与外乡人一起跳舞》时,崔巍特意把演出舞台放在工地现场,演员与建筑工人一起共舞。
“当时工地附近有家小面馆,大家干完活都去那里吃饭。我看到一个小伙子,只吃一碗清汤面,什么都舍不得加。”同为外乡人的崔巍,懂得背井离乡的辛苦与不易,让老板娘给小伙子加了个煎蛋、一块大排。
“当时他腾地一下站起来。我说没有关系,是我送你的。他看着我说,下次我还能看到你们的舞蹈吗?”讲到这里,崔巍眼中泪光闪烁,“劳动者是最辛苦的,他们需要得到社会关注,这也是我做这个作品的原因。”演出当天,很多人流着泪看完表演,结束了也不愿走。
这些年来,在崔巍的带领下,杭歌演员把杭城火车站、地铁站、飞机场、长途汽车站、敬老院、城市中心广场等当作舞台,把歌声与微笑带给了更多人。
遇见大运河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结束工作的崔巍回到杭州,得知大运河正在申遗的消息。
当时杭歌与大运河只有一路之隔,望着流淌千年的河水,她感到有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涌动,总觉得自己应该为运河做点什么。
经过一年的酝酿,崔巍决定以中国大运河为题材,创作一个舞剧。
怀着满腔热情搞创作的她,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遇到了创作难题。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承载着中国的千年底蕴,用60集的电视剧也难以说清道明,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舞蹈该怎么呈现?
3年时间,崔巍带着团队几乎走遍运河沿岸的所有城市。他们拜访研究运河的历史学者,和船民唠家常;听沿岸各种戏曲,快板、越剧、评弹;看各地不同形式的运河文化,绘画、刺绣、雕塑、博物馆……她认为,作品必须既提炼出精神内核,又让观众耳目一新,通俗易懂。
为创作《遇见大运河》,崔巍到运河沿岸采风。
“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切入点。水滴汇聚成运河,女主角就是那滴水,代表运河的千年历史;男主角是创作《遇见大运河》的艺术家,代表现在的我们。”崔巍兴奋地说,男女主角的相知相爱,实际上是我们与运河、与历史、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大爱。
2017年,这滴东方之水从中国一路流淌到法国、埃及、巴拿马等十个运河国家,架起文化的桥梁,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故事。
在法国巡演时,一位观众泪流满面,她被故事深深打动,说要到中国亲眼看看中国大运河。在希腊演出时,一位史学家的发言让崔巍很有共鸣。他说:“中国有两大人工奇迹,一是长城,一是运河,长城代表着中国的过去,它是坚硬的、封闭的、防御的;大运河代表中国的今天,是开放的、流通的、交融的。”
《遇见大运河》赴法国巡演。
崔巍带队在巴拿马运河沿岸采风。
舞蹈的力量,跨越国界和语言。诸多身份中,崔巍最喜欢把自己定义为文化传播者。“要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融合非常重要。要用舞蹈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与各国观众产生共鸣。”每到一个城市,崔巍都会在当地最著名的地方举办快闪活动,还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审美习惯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演出及文化交流的内容。
遇见盛会
在杭州30多年,崔巍完成了艺术生命的蜕变——从一名舞蹈演员转型为优秀导演,从在杭州汲取“养分”,到用创作回馈这座城市。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崔巍的第一次蜕变。如何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如何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当时,主创团队为此苦尽心智。
2008年,崔巍指导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员。
然而,当《我和你》在奥运会场上响起时,很多人不能接受这样的艺术表达,总觉得不够给劲儿、不够昂扬。在崔巍看来,从容坦然亦是一种文化自信,不一定非要敲锣打鼓。
8年后,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上演,美轮美奂的中国意境惊艳世界,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得到认同。“祖国的强盛和软实力的提升,让人们发自内心地产生文化自豪感,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时代发展所赋予人民的从容与自信。”崔巍说。
2016年,崔巍在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演出现场留影。
“艺术最重要的是传递精神。今年亚运会,我们不仅要表达杭州,更要表达现在的中国,尤其是人们那种幸福、自在、坦然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为了今年能交上一份精彩的作业,崔巍和主创团队不断打磨,寻找新的突破。
崔巍指导参与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的演员。
采访结束,崔巍又匆匆赶回排练场地。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崔巍不断向前;在努力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