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

《苏孝慈墓志》,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等。刻于隋仁寿三年(六〇三)。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

墓志正方形,边长八十三厘米,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清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夏出土于陕西省蒲城县。原石现存陕西蒲城县博物馆。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4)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5)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6)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7)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8)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9)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0)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1)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2)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3)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4)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5)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6)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7)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8)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19)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0)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1)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2)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3)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4)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5)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6)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7)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8)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29)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0)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1)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2)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3)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4)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5)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6)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7)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8)

欧体的学习方法(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39)

《苏孝慈墓志》,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等。

正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共一千二百九十二字。隋文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立。

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陕西蒲城县出土。原石现存陕西蒲城县博物馆。

苏孝慈,扶风人。北周时曾做过工部上大夫,隋时仕兵部、工部尚书等职。

此志书法结字谨严,用笔劲利,神采飞动,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

此石初出土拓本无跋,光绪戊子夏,知县张荣升于二十一行“日”字下刻跋二行,后此跋又为黄彭年凿去。

因此石出土较晚,故字口清晰完好,细观此册楷书,点画清峻,笔意精到,字形结构匀称妍美,端庄平和,除结字略扁而稍带六朝遗意之外,与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对方笔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与《董美人墓志》亦极为相似,是初学者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

在整个书法史上,每一个不同时期人们所主张的书体有所不同,在秦汉时期,通行的字体乃是篆书与以及隶书,到了魏晋时期逐渐以草书取代了通行的隶书跟。

所以晋人书法的基础乃是隶书与草书,而到了唐代,楷书的进一步完善,使得楷书逐渐成为了一种通行字体,自此之后,书法界便逐步确立了以楷书为书法基础的一种学书范式。

后世之人学习书法也多从楷书入门,但在当代许多人的眼中其对于楷书的认知较为局限,以为楷书就是唐楷,认为楷书只有“欧、颜、柳、赵”四种书体。

其实在唐楷之前,比如魏碑以及隋朝,无论书法风貌以及艺术气格,皆比唐楷要更胜一筹,其影响力不如唐楷的原因一是存世数量较少,而是其名气不如唐代名家更大。

在清朝光绪14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888年,位于今天陕西省蒲城县的一个农村,一位农民在雨后锄地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此碑保存较为完好,上面排列着整整齐齐的文字,章法整齐,结体。

此墓志呈正方形,约80公分见方。本来一切上交的认知,这位农民将此碑献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现在这件墓志依旧存于蒲城县的博物馆。

这就是著名的《苏孝慈墓志》。此碑一经出土,便负盛名。许多名家对于此碑皆有极高的赞誉。

金石学家毛枝凤曾经评价道:

“楷法精健绝伦,实为佳刻。盖隋人楷法,集魏齐之大成、开虞之先路,其沉着痛快处,有唐人所不能到者。”

意思是说此碑精雅有骨力,是楷书刻石当中的极精之作,在技法上集合了隋代楷书之法以及魏碑之用笔和变化技巧,是虞世南书法的启蒙者,其风格面目极为突出,是唐代人所难以比拟的。

不可一世的大书法家康有为曾经评价此碑:

“《苏慈碑》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

康有为明确指出了《苏孝慈墓志》远比欧阳询出土的所有碑刻作品要精妙也易学,没有唐楷当中用笔的过多花哨动作,风格朴茂,一人天然。这才是楷书的绝高境界。

我们常说,学习欧阳询的楷书,倘若没有一定的魏碑基础和隋代楷书的基础,你是很难把握其变化的,欧阳询跟虞世南的楷书多从《苏孝慈墓志》当中来,同时又能同和南帖与北碑的部分技巧。但是最终形成的面目,气格尚不及《苏孝慈墓志》。

这件《苏孝慈墓志》被历代名家评价为“唐楷之祖”,学习唐代的楷书,要懂得“上溯其源”的道理,这件《苏孝慈墓志》便是唐楷其源之一。

此墓志你如果细细分析的话,用笔方圆皆备,暗合阴阳之道。且能够兼而有之南帖的风流蕴藉和北碑的风神朴茂,是将秀雅与爽利融为一体的精彩之作,堪为隋朝楷书当中的佳作。此碑又因为出土时间较晚,保存极为完好,几乎没有一字损毁,所以就被历代学人所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