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阿拉丁一样,手举着神灯,让每一个读到他童话的儿童梦想成真;他是一个诗人,却成为童话之父;他是生在丹麦,却成为世界的儿子;他忧郁敏感自卑冷漠,却为孩子们编织出许许多多绮丽梦幻的纯真之梦。他的名字是汉斯·克里斯第安·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二百余年了,在奥斯登, 在纽约,在北京……读安徒生依然是很多孩子晚上睡觉前,父母们的必修课;二百余年了,安徒生仍然无处不在……

童话大师评价安徒生(那年今日永恒的童话之父安徒生)(1)

永恒的童话作家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城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鞋匠,母亲以帮人洗衣维持生计。他早年失学,但喜好演戏,曾在舞台上跑过龙套,一直梦想着当个演员和剧作家。1819年只身来到哥本哈根谋生,并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因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接连碰壁。他刻苦自学,除了演戏和跳舞之外,也学习过丹麦文、德文和拉丁文。他大量阅读名家的作品,对莎士比亚、司各特以及霍夫曼等人钦佩不已。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收入童话六篇,虽未引起轰动,但奠定了安徒生在文坛上的不朽基础。丹麦的物理学家、安徒生的密友奥斯泰兹曾经说过,使安徒生扬名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而使他不朽的,却是他的童话。这句话不妨当作对他的文学成就的总评价来看。

不过如果认为安徒生的童话只是儿童读物,专供儿童阅读,这就错了。安徒生对于成人也有话要说。他的童话虽然为儿童所喜爱,其中也包含着为儿童所无法理解的抽象的观念或复杂的形象。例如《丑小鸭》的隐喻,《皇帝的新衣》的夸张,以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社会正义感和同情心,它们直到今日仍有针砭的意义,而这种不限于一个时空的穿透的力量,成人必定更能心领神会。

安徒生的童话取材十分广泛,有从民间故事移植或借用的,有根据朋友的授意而创作的,更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由灵感的触发而铺展成文的。他叙述故事的方式鲜明简朴,表现手法多样,情节生动,无论成人或儿童都会被吸引而为之倾倒,因此听安徒生朗读自己的童话,在当年的宫廷中竟然成了一种享受(这种记载在安徒生的自传中屡见不鲜),现代的读者是不可思议的。

童话大师评价安徒生(那年今日永恒的童话之父安徒生)(2)

相形之下,安徒生的非童话作品,例如他的长篇小说、剧本、游记、诗歌等等,较少为人所知。据说现在只有在丹麦,才能读到他的这些作品了,虽然它们早已有了英、德等文字的译本。

安徒生喜欢旅行,据称他一生出国旅行达29次之多,在同时代的丹麦作家之中无人能及。他的生命没有终止,他的旅行也不会停歇,因为旅途见闻既是他创作的素材,也是养料。除了游记之外,他的小说、戏剧以及童话,都能从他的旅游中获益。

安徒生一生不知写了多少温暖的家庭的生活和骨肉深情,他本人却没有一个家。他把朋友的家当成自己的家,1875年病重逝世时,就寄居在朋友梅尔希奥的别墅里。这似乎是一个象征,他的作品(特别是童话)也纷纷在别人的家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历久不衰,至今尤烈。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

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为何终生未娶?

安徒生一生未结婚。在临终前不久,安徒生曾对一位年轻作家说:“我为自己的童话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拒绝了自己的幸福,并且错过了这样的一段时间,那时,尽管想象是怎样有力、如何光辉,它还是应该让位给现实的。”

其实,安徒生一生中曾多次萌生过对女人的爱。从25岁到38岁,每两三年他都会爱上一个女人,她们在年龄上大都比安徒生小10到15岁左右,在出身、教养和外貌上都非同一般:有丹麦皇家剧院院长乔纳斯·科林的女儿、18岁的路易丝·科林,著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女儿、16岁的索菲·奥斯特,瑞典贵族巴克伯爵的女儿、19岁的玛蒂尔达,被誉为“瑞典的夜莺”的23岁的瑞典女歌唱家珍妮·林德等。安徒生可说是个浪漫的男人,可为什么这样一个男人却一直到老都孤身一人呢?

安徒生自己认为,他之所以屡次恋爱而不成功,一是因为相貌丑,二是因为穷。他多次在日记和书信中说过“由于我长得丑并且将永远贫穷,谁也不会愿意嫁给我”“如果我长得漂亮,或者有钱,又有一小间像样的办公室,那我就会结婚成家”等意思相同的话。有些安徒生研究者认为,除以上两个原因之外,“他性格中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使他不可能与异性建立起恋爱关系,无论合法还是非法的”。

童话大师评价安徒生(那年今日永恒的童话之父安徒生)(3)

安徒生外貌丑陋是他同时代许多人的共识,但也有人持相反看法。著名丹麦演员卢兹维·菲斯特认为,安徒生少年时期长得不太好看,但成年以后渐渐变得漂亮了。丹麦画家克里斯蒂安·萨特曼也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安徒生“有一副令人印象深刻的漂亮外表”。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至少在一部分人眼里,成年安徒生长相并不丑,相貌应该不是他恋爱的主要障碍。更何况,人们一般认为,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女人更看重男人的是才华和能力,相貌还在其次。在金钱问题上,陀斯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女速记员恋爱、结婚时,并不比安徒生富有。从30岁起,安徒生就陆续出版小说《即兴诗人》和多部童话故事集,并得到出国旅游的政府补贴。所以,安徒生说因为穷而使他恋爱不成功并没有说服力。至于自卑感,虽然他出身于社会下层,但他在青年时期成名,既而名气大振,并逐渐有钱,此时还说“自卑感使他不可能和异性建立起恋爱关系”,恐怕就有些牵强了。

有人认为,安徒生传记《从丑小鸭到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平及著作》中记录的安徒生童年时期的一次遭遇,很可能是影响安徒生恋爱成功并使他终生未娶的主要原因。

作者写道:“另一个使他迷恋的地方是方济各会济贫院的老人收容所,他敬爱的祖母就在那里干活。她焚烧落叶枯草时,有时把孙子带进围墙里面去,在那里不伤害人的精神病患者可以自由走动。在这样近的距离看见那些精神失常的人,使他既兴奋又害怕。有一次,他甚至冒险走进通往关着危险病人房间的走廊。透过一扇门上的裂缝,他看见一个一丝不挂的女人坐在一堆草上,头发散乱地披在双肩上,在大声唱着什么。突然,她站起来,随着一声狂叫冲向他正在后面观望的那扇门。门是锁着的,但送食物的小窗突然打开,从中伸出她的那只手臂,伸向那个受惊的小男孩。等护理病人的护士赶来时,他已吓得半死。”

有人认为,这个事件绝非无足轻重,它对安徒生的一生有着巨大、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那个肮脏而丑陋的老女人的裸体的可怕印象,对童年安徒生的心灵形成强大冲击,并成为在那之后安徒生心理上一种强大的力量,潜抑在他的潜意识里,无意识地控制着他对女人的感受。而在安徒生的潜意识里,那个裸体疯女人的可怕形象就是一切成年女人的肉体替代物。

安徒生这部自传写于27岁,书中提到的“对超过20岁的女孩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厌恶感,和她们在一起,我真的会发抖”应该是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事。可是成年以后,他潜意识里那个“一切成年女人的肉体的替代物——可怕的裸体疯女人”的记忆仍然存在,并且成为他惧怕和任何女人进行肉体接触的强大的无意识力量。这才是安徒生恋爱总也不成功的真正原因——在追求女人的同时,他又总是下意识地躲避女人。

如果说,安徒生真的是“为了创作童话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那么也应该承认,安徒生创作的动机与其说是为了实现其艺术理想,倒不如说是为了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一心想摆脱自己卑贱出身而踏入上层社会的强烈欲望。

来源:综合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文化报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