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

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可谓久负盛名,对今天的人来说,吴承恩是其作者,这点几乎已是老少皆知的常识,但常识真的那么理所当然吗?

其实未必。

很少有人知道,关于《西游记》的作者是谁,曾有激烈的争议,一派人认为《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而另一派人则认为,《西游记》作者另有其人,这个“其人”大家也不陌生,就是全真教主丘处机。

丘处机,一个在金庸小说里沦为打酱油人物的全真掌教,真实的历史上,却是成吉思汗非常敬重的宗教首领,曾多次劝说蒙古人止杀。

这样一个道教头头,他会是全篇论佛的《西游记》的作者?

对此,清代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假托他人之口,果断予以否认,而近现代学者则大多认为,《西游记》即使不是吴承恩所写,也绝不可能是丘处机所作。

其中原委,且听俺细细道来。

西游记作者是罗贯中还是吴承恩(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而非吴承恩)(1)

01 丘处机对《西游记》的署名权

多年以来,坊间都流传丘处机才是《西游记》的作者,这种说法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传,肯定是后人将《长春真人西游记》与《西游记》弄混了,这才导致张冠李戴,产生了这种奇妙的误会。

近代学者胡适、鲁迅都持这种观点,坚信不移。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所著,作为全真教官方教材,在教众当中发放普及,以此宣传全真教义。

这有点类似于《论语》的问世,也是孔子的弟子为了总结、宣传老师的功业,这才进行编撰。

因此,后人很清楚,《论语》不是孔子所著,而是孔子弟子记录其言行的汇编。

同样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从名字都能看出,不太可能是长春真人自己所著,自己夸自己真人,这怕是太飘了。

事实上,这部书诞生于丘处机离世次年,刊发给教众,明明白白李志常所著,而非丘处机。

西游记作者是罗贯中还是吴承恩(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而非吴承恩)(2)

最早的起源,来自《重修长春观记》碑文,而立碑者正是丘处机的弟子尹志平所任命的长春观观主卢志清,立碑时间则处于李志常执掌全真教期间。

碑文中提到:“常人入道,便废斯文,专事修养。长春则不然,访古则纪之吟咏,登程则寓之述怀,咳唾珠玑,语句超俗,曰《磻溪集》、曰《鸣道集》、曰《西游记》,历在可观。”

除些之外,元代秦志安所著《金莲正宗记》、陶宗仪《辍耕录》中也记述了丘处机的生平,提到他所著《西游记》等。

因此,清初汪象旭《西游记道书》中才认定,丘处机才是《西游记》的作者,还录入元代虞集《西游记序》,提到“此国初丘长春君所撰《西游记》也,请作序……假以喻大道耳”,并且明确点出,丘处机是以唐僧取经故事写成此书,这就明显指向此《西游记》并非《长春真人西游记》,而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讲唐僧取经故事的小说。

从此以种种证据来看,似乎《西游记》是丘处机所著,有板有眼,难以反驳。

然而,清代学者纪晓岚却毫不留情地反驳。

西游记作者是罗贯中还是吴承恩(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而非吴承恩)(3)

02 《阅微草堂笔记》扶乩托辞

在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吴云岩家扶乩,其仙亦云丘长春。一客问曰:西游记果仙师所作,以演金丹奥旨乎?批曰:然。又问仙师书作于元初,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太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何也?乩忽不动,再问之不复答。知已肇事穷而遁矣。然则西游记为明人依托,无疑也。”

这段记载虽然假托了吴云岩家扶乩的事情,但言之凿凿,将为何认为《西游记》不是丘处机所作,交待得明明白白,若说不是纪晓岚夹带私货,那真是谁也不相信的。

按纪晓岚的说法,《西游记》中出现的许多官职,比如祭赛国的锦衣卫、朱紫国的司礼监、灭法国的东城兵马司、唐太宗的太学士、翰林院的中书科,这些都是明代才特有的制度,如果不是明人所著《西游记》,南宋末年的丘处机,是如何未卜先知,娴熟运用了诸多后世才有的官职?

西游记作者是罗贯中还是吴承恩(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而非吴承恩)(4)

从小说内容进行分析,即使《西游记》不是吴承恩所著,那也是明人所著,而绝不可能是宋人丘处机所著。

至于说元代虞集的《西游记序》,那也可能是后人伪造,只为印证《西游记》为丘处机所著的观点而已。

毕竟,比起几位文人的述称,作品到底归属于谁,更关键的是看内容。

如果出现了这种“时空穿越”的大bug,那谁也不好强摁头,非得称《西游记》是丘处机的作品。

当然,小说《西游记》中,确实有很多宗教色彩的东西,明为写佛,实为抑佛,骨子里却是崇道、崇儒的。

即使不说那些形形色色的道家神仙们,单是佛祖及其弟子的许多观点,那也掺杂了大量道家思想,说是道人所作,也并不违合。

鲁迅甚至断言,《西游记》的作者并未看过佛经,对经典佛教知识是极其贫乏的,而且毫无敬意,他既不可能是佛教中人,也未立意宣传佛教。

西游记作者是罗贯中还是吴承恩(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而非吴承恩)(5)

03 《西游记》中的明人印记

《西游记》中有许多明人印记。

比如,第八十一回里,就曾提到唐僧被劫走,徒儿们恨不得“点头唤出扶桑日,一口吹散满天星”,天亮就去找师父。

而这句诗,其实来自朱元璋《金鸡报晓》中的“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如果不是明人所写,丘处机上哪里搞到朱元璋的扫油诗?

当然,也许有人说,这些扫油诗又没有史料明证,大多是野史记载,随处混用也有可能。

但类似这样的明代俗言俚语,在《西游记》里大量出现,许多都是《增广贤文》中的原句,不同时代的用语习俗多有不同,虽然这些俗语也可能一代代流传下来,明代所用,宋代也有用,但能够大批量雷同出现,还是足以说明问题的。

另外,《西游记》中多次提到心魔、心猿等概念,孙悟空求道的斜月三星洞,所谓“斜月三星”,不正是一个“心”字?

而众所周知,明代大儒王阳明,正是以心学而闻名,这也是他最重要的思想论述。

这也印证了一点,《西游记》无论从内容到思想,都脱胎于明人所思所想,正因这证据如此明晃晃,所以,纪晓岚才敢编排一段故事,将丘处机驳得哑口无言,只能悄悄遁走。

西游记作者是罗贯中还是吴承恩(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而非吴承恩)(6)

至于说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的明代特有的锦衣卫等官职,其实《西游记》中类似的明代称谓还有很多,比如总兵、司狱、钦天监、教坊司等,这些也是明代出现的。

钦天监在隋唐时期被称为太史监、太史局,宋元则称司天监,直到明洪武年间,才正式更名为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数等事务

而教坊司,在明代以前虽然也有类似机构,但名称上略有区别,洪武年间曾有大批机构冠以“司”名,光䘵寺也曾更名为光䘵司,后又复名为光䘵寺。

对这些细节,《西游记》小说中都逐一体现,即使其取材于民间话本故事,作者也不可能在成书之后,还刻意在这些细节上作微调修改。

西游记作者是罗贯中还是吴承恩(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而非吴承恩)(7)

小结:

《西游记》中有太多明人印记,而长春子丘处机虽曾有记载称他著《西游记》,但鉴于他其他著作多为诗词、杂文或者论集,似乎不太可能突然来个风格上的大跳跃,转而写话本。

而丘处机弟子曾著《长春真人西游记》,如丘处机也曾著《西游记(话本)》,他的弟子又何必取一个类似师长著作的名字?

再者说,一代宗教领袖,却私下写话本,这种反差萌,古人大概也是难以欣赏,并广为宣传的。

所以,《西游记》真的与丘处机无关,尽管它涉及很多金丹奥义,但毕竟仍是话本,丘处机即使写,大概也会像兰陵笑笑生一样,托以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