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的分享是我们第4天的学习,相当于前面三天的内容,如果有人去看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了我所论述的考点范围,辐射之广,而应对年级也是相对比较广泛的。

如果你年级较低,如果还是处于小学阶段,那非常好,有利于从小培养你正确学习古人的习惯;如果你已经初中或者是高中那么也还来得及,因为你的大致框架已经存在,我能给你的就是查漏补缺,而有一些习惯尚且可以从现在培养,除非你明天就要进入中高考的考场。

古文的学习对于古人来说,它们大多数三四岁启蒙时期就要接触的内容,而我们现在虽然不至于像他们考的那样的严苛,但是备考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因此如果你能看到这一段文字,请无论如何要重视自己古文的学习,因为这将是之后命题的一大方向。

声律启蒙中的常见句子(声律启蒙中那些中小学语文古文的考点之上卷四支)(1)

一、荷花荼蘼的那些事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在这一段的背诵当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涉及到了很多的神话当中的人物,无论是颉还是夔,他们身上本身就有很多的挖掘点,但是在这里我要分享的并不是这些奇妙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而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能见到的荷花,和可能不太常见的荼蘼。

可能读到这里有一些小朋友就会觉得哪里有些荷花,其实这里呢要说的就是这个非常重要的考点,荷花往往在古诗文当中并不会直接出现这个名字,而是以多种别称的方式出现,在本段当中,它以菡萏的名称而出现。

菡萏,拼音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虽然现在可能看起来是非常生僻的字,但是在中小学必背古诗词当中,却频繁能见到他的身影,比如唐代诗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而光是这个小小的花苞流程就有很多的讲解,实际上要放在这里来说的并不只只是这么一个单单的别称,反而要重点来讲,我们在古诗文当中,尤其是诗词当中所能见到的经典的,最受文人宠爱的,可以排上前三名的文学意象——荷花。

其实单纯关于荷花的话,首先希望大家脑子里就能第一反应到经典篇目《爱莲说》她是宋朝文人周敦颐的作品。

在这部经典作品当中,充分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荷花形象的热爱,而对于荷花比喻志向高洁的君子,这样的说法,我们可以上诉到离骚之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在这里呢,无论是芰荷还是芙蓉都是荷花的称呼,而爱莲说当中的这个莲也是荷花的另一类称呼。

荷花又称菡萏、荷华(《诗经》),莲华、芙蓉(《离骚》),芙蓉(《楚辞》);

扶渠(《毛诗传》),夫渠(《说文》),芙渠(《尔雅》),苓(枚乘《七发》注);

朱华(曹植诗),水花(崔豹《古今注》),泽芝、芙蕖(《古今》),藕花(张籍诗)。

荷叶:别称有芙蓉、莲叶、蕸、风盖、翠盖、荷衣、碧圆、莲田、荷钱等。

莲梗:别称有茄、芰茄等;莲实:别称有莲房、薂、蕳、玉蛹、白玉蝉、湖目、石莲子等;

地下茎:别称有藕、蔤、蓉玉节、玉玲珑、玉笋、玉臂龙、玉藕、光旁、雨草、玲珑腕等。

那么荷花如此受人欢迎,他呢,在文学当中的经典形象其实却是非常非常的固定的,那么他就是如同爱莲说一般当中的君子花中之君子。荷花的形象就是以君子的形象而在文学当中所出现的,因此在不同描写荷花的作品当中,它就具备了各种高洁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正派之外,还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

荼蘼,这一类花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尤其是北方地区并不太常见,可是它在古诗集当中往往却不是一位稀客,这个知识点其实是可以和之前我有讲过的,四季的划分当中的一个独特的季节联系起来没错就是暮春。

这一类花朵它开放的非常的盛大,美丽且洁白,给人一种纯洁热烈之感,但是它却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朵,因此当这种花一旦开放,就意味着春天即将逝去,夏天即将到来,他恰逢暮春时节文人感伤的时候开放,此他在文学形象当中的出现,往往就比较有着时令交叠和感伤的气息。正所谓:“一年春事到荼靡。”或是“开到荼蘼花事了”。

而在佛经当中,这类花又有着卓然不群的地位,它往往象征着甘受寂寞而不改高洁之志向,因此除了感伤之外,他还有一种卓然不群的禅意所在。苏轼诗:“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二、渔翁与水声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在这一段当中本来想要介绍的是那种动物,可是我却觉得在开篇的时候还是应当将一些比较重头的意向给抛了出来,所以在这一段当中,我要讲的就是关于渔翁的考点。

声律启蒙中的常见句子(声律启蒙中那些中小学语文古文的考点之上卷四支)(2)

在我国古典文学当中,尤其是唐宋以后,江南逐渐成为一个极美的印象,“江南情结”成为我国文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而在水乡当中,除了氤氲着的荷花与美人之外,更多的还是那种水乡小船的闲适悠游或是千古寂寞,而无论是前面的闲适,,还是后面的寂寞来承担,它的主要的形象就是渔翁。

而关于这一个形象的极大成者,在古典文学当中我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唐朝的大文人柳宗元。他用两首风格迥然不同的诗歌奠定了这一意象的存在,那么它就是《江雪》与《渔翁》: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除了要背诵之外,还要了解这背后的感情,所要说的就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当中《江雪》的那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寂寞天地,独留一人之畅然这种感情是在古典文学尤其是唐人诗歌当中,一个永恒的不变的感情主题,而造成这样缘由的,除了国破家亡之外,更多的是在前几章当中反复论述到的政治抱负难以得到施展。

《渔翁》他的感情色彩就呈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那种放养天地的心境,这是我最爱的一首唐诗,可惜柳宗元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这种闲适的不为世俗所击倒的心境却没有保持始终最终,哪怕他写出了“永州八记”那样瑰丽的文章,但是却最终还是走向了郁郁而终的悲剧人生。

三、海棠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看来第4章的讲解当中还是频繁的出现关于花的形象,这里呢要解释的,就是那个容貌绝伦的海棠花。

声律启蒙中的常见句子(声律启蒙中那些中小学语文古文的考点之上卷四支)(3)

其实一提到海棠,很多人可能脑子里第一反应的就是那句川端康城的“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确实这句话非常美妙,值得反复的回味,可是海棠花在我国文学当中也是一类经典的意象,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点就是中小学必背古诗词之一苏轼写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化典于无形,用词明媚,感情明快,有着爱花之情,此时苏轼已经人生大起大落,他却依旧未有颓唐除了写出海棠花之美妙之外,更多的在于他人格魅力的欣赏。

海棠花虽然花色艳丽却并不艳俗,因此在古典文学当中海棠花明艳又热烈,但是没有妖媚的意味。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更是将海棠花比作醉酒的美人,除了千娇百媚的杨贵妃还有《红楼梦》的那个娇憨可爱的史湘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