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完百度文心一言发布会。
昨天,凌晨时分,按捺不住发了一篇短文《拿半成品开发布会,凭邀请码搞内测,百度文心一言到底在急什么》。
文章里,我表达了两个观点:
1、百度着急推出文心一言,主要还是基于“to B”思维,而不是“to C”思维;
2、李彦宏是唯一一个做到靠发布会成功影响企业股价的互联网大厂老板。
结果,昨天百度股价大涨。
于是,便有了这位网友的问题——
事实上,发布会当天,“百度股价下跌近10%”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我无需自圆其说。
不过,昨天百度股价上涨,倒也是十分的有趣。
如果直接正面回答,仅代表个人观点,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概念溢价。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
而百度,“All in AI”,又岂止十年?
事实上,从BAT出局,错过移动互联网的百度,眼下亟需一条捷径。
恰好,ChatGPT的问世,给全球有着一定搜索引擎技术能力的公司带来了启示——搜索引擎公司是最有机会在这个领域搭上便车的公司。
因为,近几十年来,人类真正积累的知识库恰好就存在于这些搜索引擎公司的爬虫们每天都在抓取的每一个网页里。
某种程度上——
在全球互联网大厂们都在深受GPT震撼而选择深度学习的间隙,百度以“市场需求”的名义,趁机推出哪怕只是基于“客户和合作伙伴”(to B)的“半成品”,享受享受空窗期福利(概念溢价),虽然最终未必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终究也是一件好事。
再抛出两个质疑不同于以前的人工智能,GPT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主要有两个:
1、GPT不再是搜索思维,而是一种训练思维。
GPT大语言模型不同于搜索引擎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块。某种程度上,搜索引擎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块是一种拿来主义,而GPT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内生性训练变革的长期主义。
图片来自网友@自来水
图片来自网友@自来水
比如,百度搜索主要就是基于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尽可能去猜测和全网抓取跟这个句子最为接近的同类型句子,最后呈现给用户。
而GPT大语言模型不同,它是通过大数据进行内生性训练变革,然后根据极少的信息(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来猜测(理解)接下来或者说后面会有多少种可能出现其它的信息。
比如,给GPT大语言模型一张左边的图片,它会马上告诉你:手套会掉到木板上,接下来木板上的球会被弹飞。
很明显,GPT已经具备了人类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泛化能力。
2、GPT不再强调技术属性,而是强调内容属性。
事实上,传统人工智能,因过度强调技术难度而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远。
强大如阿尔法狗,最终也只能因其缺乏实际应用场景而不得不沦为科技圈里自娱自乐的小众游戏。
而GPT则完全不同,它通过上千亿级参数,运用Transform模型,来模拟人脑对知识的一种向量存储,把全部网络上的人类知识库进行理解和训练,通过图灵测试,最终基于人类社会的很多场景,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去年3月,《计算机科学》上一篇《Training Compute-Optimal Large Language Models》的论文表明,当前所有的大语言模型明显都是训练不足(undertrained)。
换句话说——
未来,随着全球互联网越来越扁平化,全球人工智能将不再是“一方水土养一方AI”,以GPT这种大算力模型引领的社会变革,绝不是辅助搜索引擎寻找问题,或者只是围绕客户和合作伙伴解决问题,应用场景创新和给用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才是市场需求的重点。
面对突如其来的某种文明,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摒弃急功近利,扎实做好内涵式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