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201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海昏侯墓在被盗墓贼盗掘之后,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考古专家的主持发掘下,海昏侯墓除了金银宝器以外,还出土了许多早期版本的竹简文献,其中就有《论语·齐论》,专家称,竹简全文翻译出来可能会改写历史。

考古挖出竹简内容推翻历史(古盗墓贼盗发先秦竹简)(1)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几乎就是海昏侯墓发掘的翻版,同样是被盗墓贼抢先发现的,官方之后同样进行了发掘,同样发掘出了一批竹简,内容同样也足以颠覆历史。

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另说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不准(音同否标)盗掘战国时期魏襄王(魏安釐王)的墓葬,墓中除了一堆竹简别无所获,盗墓贼于是点燃竹简用以照明寻找宝物,被当地民人发现火光后举报到官府,官府很快派人抓住了盗墓贼,并清理出数十车的竹简。

这些刻写有“蝌蚪文”的大批竹简引起了晋武帝的重视,于是他命令中书监和中书令负责竹简的整理与翻译,这样就得到了75篇战国时期的著述,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竹书纪年》13篇。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了,《竹书纪年》首先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官方史书;其次,它还是古代唯一的未遭受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编年体通史,可信度较高。

考古挖出竹简内容推翻历史(古盗墓贼盗发先秦竹简)(2)

《竹书纪年》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到魏襄王二十年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也就是描绘了先秦时期的历史面貌,时间跨度有近两千年,那么,这本书记载了哪些内容呢?晋武帝时期的学者把《竹书纪年》翻译出来,一时间还有点接受不了书中的内容,因为实在是太过于惊世骇俗了,书中记载了先秦时期许多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与儒家经典《史记》、《春秋》里描绘的淳朴美好的理想社会迥然不同。

不过,《纪年》与《春秋》、《史记》的记载大部分还是相同的,但是有些我们今天熟知的历史事件却大为不同。比如,关于儒家描绘的远古“尧舜禹禅让”的美好故事却变成了血淋淋的政治冲突,书中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书中明确说,舜把尧囚禁起来,还禁止其子丹朱与之相见,根本不存在什么禅让。

考古挖出竹简内容推翻历史(古盗墓贼盗发先秦竹简)(3)

还有儒家经典里辅佐成汤夺取天下的大臣,后因太甲胡作非为而将其流放令其改过自新的一代贤相伊尹,《纪年》中却颠覆了他的忠臣形象,“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这显然是一次流血的军事政变。

自奇书《竹书纪年》现世,关于它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关注点还是在于史书记载的真实性。它作为陪葬品放入魏王墓室足以说明其重要性,而且对于那么久远的历史魏国史官也没有动机造假,不过最初的竹简原件早已散失,现存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版本,所记也有不同,有人据此认为伪造成分比较大。

考古挖出竹简内容推翻历史(古盗墓贼盗发先秦竹简)(4)

不过,也有人认为《纪年》记载的就是真实的历史,这符合历史由野蛮向文明的发展趋势,所谓的古代理想社会应该是儒家利用“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春秋笔法描绘出来的,是过分夸大与美化的史实,就像有些网友的戏言“《竹书纪年》是没有开美颜的史书”。

《竹书纪年》这些惊世骇俗的记载究竟是不是真的,现在恐怕很难下定论,不过,仅仅依靠这一则孤例就推翻儒家经典中的记载也是不可取的。不过,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心里应该有自己的答案,我姑妄言之,诸位也就姑妄看之。

作者:池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