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本月,亚洲将接连举办三场面对面的全球峰会: 11月10日至13日,在柬埔寨金边举办东盟峰会;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11月16日至19日,在泰国曼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斯瓦兰 辛格 印斯瓦兰辛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斯瓦兰 辛格 印斯瓦兰辛格

斯瓦兰 辛格 印斯瓦兰辛格

来源:环球时报

本月,亚洲将接连举办三场面对面的全球峰会: 11月10日至13日,在柬埔寨金边举办东盟峰会;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11月16日至19日,在泰国曼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在经历近3年新冠肺炎疫情和网络在线会议之后,这些峰会将见证世界各国领导人和代表团抵达这些城市,亲自参加会议议程。而另一方面,这也表明,尽管都在谈论脱钩和重塑,工业化西方世界仍然在试图主导全球性峰会中的基调、主旨和议程。

在亚洲举办的这些峰会依然面临食品、燃料、肥料的全球性短缺与价格飞涨的背景,这一切大多被认为由俄乌冲突引发。人们普遍预计,世界将迎来经济衰退,并可能进一步强化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政策。

对于因疫情而产生的“疫苗种族隔离”的记忆已经引发了西方推行“绿色种族隔离”的担忧。在这些峰会上,西方还有可能会进一步逃避气候正义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使得它们甚至不做口头应酬,更别提长期以来未承担的融资或技术转移承诺。

外界普遍猜测,这些峰会的真正议题可能会被肉眼可见的美俄冲突所绑架,尽管普京总统预计只会通过在线方式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然而,俄罗斯代表团在这些峰会上遭到批评的机会成本依然无法估量。这一切不仅让主办国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同时也可能会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真正的问题上转移开去。

更深刻的问题是,西方为何未能早一点结束俄乌冲突,为何宝贵的资源要从医疗或应对气候变化转移到军购热潮,为何能源短缺成为全球各国回归化石燃料以及西方违背其对气候变化融资承诺的最新理由,如何解释对西方大国的路径依赖?

首先,峰会的机制源于欧洲。这种举办和平时期领导人峰会的风潮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结束了欧洲的宗教战争历史。后来,商业贸易和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开始在全球各地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它们的相互仇恨也转移到了遥远的殖民领地。

欧洲列强们坐在维也纳、柏林、巴黎、伦敦的精美布景中,向这些遥远的土地释放破坏力,并相互讨价还价,这些城市也是欧洲峰会召开的首选地。现在,这些峰会的餐具、礼仪和对话依然没有变化。即便在欧洲的峰会场所迎接的是殖民地的反殖民主义领导人,也没有任何改变。英属印度在伦敦举行的圆桌会议依然是将印度融入所谓文明的英国方式。

即便是反殖民主义峰会最初也是在欧洲举办的。上世纪20年代,德国共产主义者威利·明岑贝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发起成立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联盟,美国的左翼领导人和来自37个殖民地国家的175名领导人参加了会议,其中还包括来自印度的尼赫鲁,他后来举办了亚洲的首个峰会。

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加速了反殖民主义浪潮,并改变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间的力量对比。二战后的20年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了大批新的国家。衡量这一改变的一个矩阵便是到1960年联合国成员国数量从51个国家增长至99个国家。亚洲则见证了一批世界最大的全新国家的诞生,如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

1947年3月至4月在新德里举行的首届亚洲关系会议反映了这一变化。参会各国同意设立亚洲关系组织。不过,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裂和战争,以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处于各自独立斗争的最后阶段,亚洲举办高级别峰会的势头中断了几年。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则见证了美国试图通过野蛮武力和军事联盟以及欧洲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分而治之”政策夺取地区领导地位的尝试。

尽管北约和澳新美安全条约在欧洲与澳大利亚得以延续,但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却未能发挥功能。它们后来则被美国分别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新加坡中心辐射式的军事联盟所取代。

亚洲本土峰会在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上得到复苏,万隆精神的五点原则后来产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不结盟运动。尽管不结盟运动一直都是第三支柱,但冷战成功地将亚洲国家划分到相互敌对的阵营。直到苏联解体以及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重心才转移到新兴经济体,亚洲才重回舞台中央。

三场在亚洲举行的峰会代表着对亚洲智慧的历史认同。亚洲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解释了七国集团为何会高兴地在二十国峰会中接纳6个亚洲国家。这也解释了中印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全球治理议题中的重要地位。

在今天全球前五大经济体中,中国、日本和印度分别占据了第二、第三和第五的位置。其中,印度是增速最快的经济体,有着巨大潜力。亚洲国家加在一起占到全球产出的40%,而东亚则占到全球半导体生产量的75%,半导体已经成为全球科技进步的基准。 但正如旧时代一样,亚洲内部的分歧并未消失,这使得工业化西方国家继续在亚洲操控。在经济领域取得奇迹之后,亚洲地区必须实现政治秩序的平衡井然。亚洲想引领实现亚洲梦想,正如印度总理所说的“世界不应有第一世界或第三世界,而只有一个世界”,亚洲国家就需要首先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和分歧。(作者是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