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69周年的纪念日,当天,富阳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春暖公益”发起了一个由学生、企业家、退休老干部等参与的公益活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留得青山忠骨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留得青山忠骨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留得青山忠骨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2014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69周年的纪念日,当天,富阳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春暖公益”发起了一个由学生、企业家、退休老干部等参与的公益活动。

“春暖公益”的义工们冒着大雨来到了坐落在浙江省富阳市宵井村“烟头山”的大型抗战将士陵园。据悉,该陵园于今年4月份被村民发现,陵园墓碑上写有番号、抗战伤亡等字样。经查,该陵园安葬着近千人抗战阵亡将士。

阿水伯讲述70多年前的所见所闻

宵井村有位87岁的老伯,村民都叫他“阿水伯”,家离“烟头山”仅百米之遥。据他回忆,70多年前,有一个抗日连队在他家的厅堂住了1年多,住在他家的那只连队超过100人,大部分是湖南人。他们不用上战场也不用操练,“每天的工作就是建坟墓”,便是“烟头山”上的陵园。

这支连队住进家里时,阿水伯大概14岁,虽时隔70余年,但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当时驻扎在村里的部队很多,“宵井村像是国民党部队的大后方”,村里另一户人家里,“还住着一个司令部,司令姓胡”。

原来,这些部队修建的坟墓,是掩埋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中国阵亡将士。师部选择了“烟头山”作为阵亡官兵埋葬地,因当时山上遍地茅草,当地还有“茅草山”的别称,阿水伯小时候经常在山脚附近放牛。另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说,选择“烟头山”作为陵园,他们应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山朝向正东方,左右前方两条溪流环绕,山下还有一个大池塘”,符合旧时的风水学说。

阿水伯说,陵园断断续续建了1年多,“陵园不是一次性建成的”,于是埋葬的官兵越来越多,埋葬群就越来越大,“最后葬了起码上千人”。

“烟头山”陵园埋葬的除了富阳境内战斗阵亡的抗日将士,“还有不少是从杭州运来的”。陵园刚开始建的时候:“有一次葬的特别多,好几百人呢!”

笔者从文献中翻阅,了解到此次战役发生在1938年,当年,中国军队某部和日军激战4日,伤亡800余人,日军被歼灭700余人。战后,收集中国阵亡官兵遗体600余具,葬在烟头山。一次埋葬那么多人,材料、人力一下子跟不上,所以“葬得很简单”,“没有棺材,身上也没有包点什么东西,尸体直接埋进坑内,前面垒些石头,摆块砖头刻上字就算是墓碑了”。

有时候,运来的阵亡官兵数量较少,条件又充裕,或者亡者级别较高,坟墓就会建的好一点,“有棺材,有坟包,也会有大的青石板墓碑”。比如,今天山上仍有一座坟包,尽管墓碑已不知去向,但当地村民都知道,“是王连长的墓”。

阿水伯亲眼目睹了墓地的建设过程,以及最终完工后的墓葬群,他用了“很大,规格很高”来形容。埋葬着上千抗日将士的陵园,缓慢地历经岁月侵蚀,日益衰败,最终淹没在草丛中。

陵园规模庞大,形制考究

根据阿水伯等村民的回忆,“烟头山”陵园起初可分为外围、主体、纪念碑三大部分,最上面接近山顶处,是一面沿山势而建的弯月形墙壁,有10多米长,1米多高,墙上刻满文字,“密密麻麻的”,“普通士兵就一个名字,字也就指甲盖大小;如果是当官的,字体就大一点,还会写明军衔什么的”。

墙后还挖有一条同样为弯月的壕沟,据推测应是排水沟。墙壁前有一大块平地,是当时建陵园时,“挖掉山石推平后铺上砂石,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两端种有不少菩提树、柏树等,“这块地应该是用来供人瞻仰缅怀逝者的”,平地中央的纪念碑是整个陵园最为醒目之处,用水泥浇铸而成,下部是正方形结构,四面刻满阵亡将士的名字。上面如炮筒状,顶端曾一度插有一面“青天白日旗”。

“纪念碑有五六层楼那么高,十里外抬头就能看到”,按此推理,起码超过20米。平台下依次向下挖成梯田状的墓碑群,“十几垒,密密麻麻立着数百块墓碑”。墓葬群正中间和左右两边是3条挖出的楼梯的上山道路宽约7米。陵园外围曾设有铁丝网,并一度有重兵把守,严防外人进入。山上自从有了陵园之后,村民自发地不在此地砍柴或开垦菜地,多年下来,使得山上树木长势高大,郁郁葱葱。

如今,山顶上10多米墙壁早已坍塌,只剩下一个个长满荒草的土堆。刻有阵亡官兵名字的长条形青石板及20多米高的纪念碑也已消失不见,平地上稍稍挖开落叶堆和泥土,便能见到成片成片的碎裂成手掌大小的石块、水泥块,其中不少石块上刻有清晰可见的文字。

维护不善陵园被破坏

“烟头山”陵园已有70多年历史,几乎每位村民或多或少与它有过接触,流传着不少关于陵园的种种往事。

陵园山脚处的池塘还未填平的时候,村民喜欢在里面游泳、抓鱼摸螺蛳,不少人因此还在水底摸到过尸骨。过去,山上树木没那么茂盛,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墓地又极为简陋,几经雨水冲刷,一些尸骨就被冲到了池塘内。

出于对逝者的尊重,村民对陵园一直敬而远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没有专人维护,陵园也未受到过大的破坏。然而,在“大跃进”的全民大炼钢铁时期,陵园却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孙大妈的家就在“烟头山”脚下,63岁的她清楚地记得,“大跃进”时期,有人为了获取钢材,不仅拆掉了钢丝网,还敲掉了陵园内的水泥建筑,抽出里面的钢筋,“都有大拇指那么粗”,碎石和水泥块就直接扔在了山上。

对于陵园今天的残败,不少村民觉得,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好好的来修一下,如果能联系上将士们的后人来富阳看看就最好了,“这么多人死在异乡,70多年也没人知道过他们,都是有父母有兄弟姐妹的人,太可怜了”。

有一位村民还建议,应该建个纪念馆或者收集下相关资料,让后人知道“为了抗击外来侵略者,宵井村曾经有过那么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维护陵园“春暖”做起

当富阳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春暖公益”听闻陵园被破坏后,觉得很是痛心,立马组建了一支“春暖”小分队,每个周末,他们都会派人去维护陵园。

当笔者问道,你们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时,他们说:“在这里埋葬的将士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此,春暖公益打算尽自己的一份力,给英烈们一个安定美好的家园,故此派人修护,以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缅怀为了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将士,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

沉思国耻弘扬精神

日光倾城而下,时光摆上的印记在身后层层腐朽。但作为中国人民的我们不能忘记69年前的今天。是的,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在“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宣布了投降,签订了投降协议书。这不仅仅是一个投降的签字仪式,也代表着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赶着今天这个神圣的日子,我跟随着富阳春暖公益组织来到了富春街道宵井村的抗战将士陵园,为其扫墓。沉思其国耻,弘扬其精神。

雨后的山林,总是那么的幽静,空气总是那么的清新,伴随着如此美好的天气,我们春暖公益组织踏上了扫墓之行。穿着鲜红马甲的我们穿梭在山林之间,如同那杜鹃花在山头翩翩起舞。山下,我们清理了上山的路,也以一种烧纸钱,佛经的方式悼念了抗战将士。山上总有那么些调皮的蚊子以一种它们独有的方式来“欢迎”你,尽管这样,也没有使我们抱怨这次行动。当我看到陵园的时候不禁有点惊讶,陵园没有我想象中的豪华奢侈,就连一块完整的墓碑都没有,那是一个小土坡,如果没有那么一点凸起我都难以想象这是个墓,同时也有人开始了介绍这个陵园,原来小土坡的右下方有一块20米多高的纪念碑,而如今已被岁月给磨灭了。

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里葬着的都是真正的救国大英雄,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此时也让我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意境,男儿当自强!我们为抗日英雄爷爷们上了一炷香,为他们打扫了他们最后的栖息之地,也许他们要的栖息之地不用那么的豪华,能葬在山上望着自己曾经用过青春,用过生命保护的土地就够了吧。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在几千年前的孟子面对心灵的选择,毅然发出了舍身取义的呐喊,是心灵的选择激发出了先哲的思想火花,这将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古训。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从古人心灵深处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大义所在。是心灵的选择促成了他们的最终的美,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仍闪耀着光彩夺目的光芒。

舍弃自私,选择高尚;舍弃奸诈,选择诚信;舍弃小我而完成大我……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的大无畏的选择。

春秋军事家司马穰苴说过——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啊,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要用武力来解决,但也不能忘记国耻,做一只无忧的小绵羊,如果是,那么总有一天会被人宰割。我们要牢记国耻,决不能让历史重演。我们也要弘扬抗日英雄的精神,让我们这些流着抗日英雄血液的人们奋斗吧,为了中国梦,为了老一辈的梦想,让我们一起奋斗吧!

春暖公益小记者杨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