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常是古人们用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佳作,这些诗里面有的是用来寄情于景抒发自己的感情,有的是用类比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还有的是以叙述的手法讲述某些事物。
当然,能够流传至今的诗词,大多都是出自名家、大家之手。
诸如李白、杜甫等大家,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自不在少数,但想到他们的才华,世人也只是觉得他们的才华横溢,并不会如何惊艳,毕竟他们的身份摆在那里,有经典传世之作也不足为奇。
可是,与他们不同的是,有一首诗不仅让如今的人们赞叹不已,更是在作者那个年代让无数士大夫蒙羞。
一、文人不易在那个皇权至上的中国古代社会,十分讲究出身门第。
因为世袭制的缘故,普通人想要一步登天,奋斗出个光宗耀祖的地位特别困难,除非有特别的机遇,不然寻常人家的子嗣,只有科举一途。
因此刻苦读书,想要通过科举一鸣惊人的学子不在少数,而在这些学子当中,又以出身寒门的人数居多。
常言道穷文富武,越是出身贫寒人家的文人,就越有苦读的决心,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读书科考,才能改变自己,甚至是家人们的命运。
可是,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大多数文人却都有自己的骄傲。
在那个纲常伦理十分严明的社会当中,他们都谨记着一个宗旨,那就是读圣贤书的学子,要有高尚的品格,不然枉读圣贤书。
他们的这一宗旨,也导致他们有着别人难以理解的坚持,很多在常人眼中趋吉避凶的事情,他们常常会弃之不顾,更不会趋炎附势的贪图蝇头小利,他们的尊严也不允许别人随意亵渎,这种品质又被称之为“文人傲骨”。
文人虽多,但是一生之中能够坚守自己“傲骨”的文人却少之又少。
“千里为官只为财,千金散尽还复来”。
许多人在科举中榜,为官一方之后,在争名逐利的官场上,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市侩,为了争权夺利变得趋炎附势,而之前他们一直坚持的傲骨也就变成了挂在嘴边的幌子。
当然,真正有傲骨的文人,哪怕是高中科举为官一方,也很难在官场上混得如鱼得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虽有,不惧强权富贵的人也存在,但这些人在无数文人中犹如凤毛麟角一般稀少。
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有这样一位始终坚守自己傲骨的文人。
他虽然贫寒交迫身份低微,但是他临终前做的一首诗却流传千古,当时无数士大夫看过他留下的绝命诗后,都羞愧不已。这件事情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二、文采非凡的乞丐嘉庆年间,一位拾粪老人在通州官道旁边,发下了一个趴在地上的乞丐。
老人好奇之下便走到了乞丐的身边,他发现乞丐衣衫褴褛,哪怕是在严寒之时,仍是衣不蔽体。
虽然他只是一个乞丐,但是老人还是忍不住担心。
于是,他便打算将乞丐叫醒,可谁知仔细一看才发现,乞丐早已被寒冬冻死,老人只好报官。
经过官府派人检查,发现这个乞丐的尸身之下压着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着一首诗。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是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无比的豪情,尤其最后一句更是体现出了这个乞丐的一身傲骨。
人们很难想象,能够写出如此佳作之人,居然会是一个乞丐。
这首诗很快被传得人尽皆知,不少士大夫看完这首诗,都被这首诗所震撼,在知道这是一个乞丐所作之后,更是羞愧难当。
因为此时的他们早已知晓,虽然没有这个乞丐的资料,但是仅仅凭借着这首诗,就能感觉出来这个乞丐不仅是个文人,而且文学造诣应该很深。
只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竟然沦落到如此可悲的下场。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已经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傲骨,不食嗟来之食,更是借用黄犬,讽刺那些嘲讽他的人。
能够拥有如此的气节,让这些士大夫不得不钦佩,再联想到他们自己的形式作风,不由得羞愧难当。
三、永嘉诗丐后来,这首诗被人们广为熟知,而人们纷纷对于乞丐的身份都产生了好奇,能够写出初次诗词之人,又怎能是一个默默无闻之辈呢?
可是经过官府的调查,唯一能够确定的信息,只是这个乞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永嘉人,其他的信息仍然不可知晓。
为了纪念这个乞丐,也是为了赞扬他的傲骨之风,当地的官员特意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名为“永嘉乞丐之墓”。
这个乞丐所作的“绝命诗”,也被人们广为流传,传承至今。
趋吉避凶是每个生物的本能,而为了生存下去,人们常常会被逼无奈地做出一些有违本心的事情。
可是要知晓的是,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一定要有傲骨,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心中的那份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