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1)

文︱秦闻月

最近,注意力始终无法从上海疫情,以及各类资讯、报道上移开。

作为一个“乡下人”,我深深地牵挂着上海。

用“牵挂”这个词,未免略显矫情。作为世界级大都市的上海,有着无与伦比的骄傲和荣光,其实轮不着上海以外的“乡下人”来牵挂。

当下,上海到底“坚持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已经上升到了科学、哲学、意识形态等诸多层面,让人不敢随意发言,容易被骂“傻×”。

几天前,跟一个关系特别好的新上海人聊天。

他所在小区,自3月上旬就已断断续续封控了四轮。聊到上海疫情,心力憔悴的他意味深长地说:

“上海太显眼。很多国人都等着看上海的笑话。”

对此,“乡下人”我实在不敢苟同。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2)

上海人骨子里的优越感让人厌,却敢怒不敢言。

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上海,上海就像是一只傲娇的白天鹅。它美丽而优雅,恃宠于森林王国。

它表面遵守商业规则、文明,但内心却时时刻刻试图在游戏规则边缘铤而走险,并以凌驾于群体意志、高高在上的睥睨眼光,与周遭对抗。

颜值即正义、有钱即正义、国际化即正义、上海人即正义……这种逻辑深入到每一个上海人的骨子里,只不过有的人表现强一些、有的人表现弱一些。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3)

疫情,就像一盆从天而降的黑色污水。

它,突如其来,好巧不巧,浇在了上海这只傲娇的白天鹅身上。白天鹅顿时变成了黑天鹅,傲娇的白变成了讨人嫌的黑。

然而,当周围的小动物都赶来试图帮它“洗白”,它却动辄抱怨声不断,不时耍起大小姐脾气,寒了一堆小动物们的心。

以外地援沪物资而言。

优越感很强的那拨人,会大张旗鼓地在抖音上发视频吐槽:感谢农村人送来的三瓜俩枣!然后直接把蔬菜扔掉,并吐槽不卫生。

如下图。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4)

优越感一般的那拨人,则会委婉地表达感谢,但依旧不忘秀一把优越感:他们大部分人都很贫穷,还给我们捐物资,心酸了!

然而,比优越感更恐怖的是,是藏在商业规则、文明外衣之下的精致利己主义。

这种精致利己主义一旦被某些利益集团奉为圣经,甚至可以敢于冲破道德、法律的束缚,高价团购菜、畸形的跑腿费,便是血淋漓的例子。

并美名其曰:商业规则。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5)

如今,最不希望上海疫情结束的,是那些正在赚黑心钱的人们。

在这场疫情中,很多骑手一天便能赚上万元。照此计算,一月收入可达30万元,这简直就是“逆天改命”的天赐良机。

某种程度说,畸形的跑腿费也可以理解。

毕竟,这些外地小哥们风里来雨里去,洗漱住宿条件都无从谈起,绝大多数只能睡在街边、车里、公园或桥洞下,起早贪黑没有热乎饭,只靠啃干粮艰难度日。

辛苦以外,他们最大的风险,是感染奥密克戎。

比如一箱牛奶、一打鸡蛋、五花肉、鸡翅及少量水果蔬菜,总价可以贵达1500元,着实高的离谱。但细细一想,骑手幕后的那些人,才是真正发“国难财”的黑手。

是谁在阻止外围物流进入上海?高价团购菜又是怎么进入上海?当年武汉封城,京东、顺丰、邮政都能进城,为什么上海不能?

这两天,朋友圈在刷京东“自杀式”物流支援,3000人开赴上海。

如今,又传出驰援上海的京东物流车没办法卸货,以及部分京东营业部因非保供单位而被城管封控,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6)

一位上海青浦区的菜农在抖音上抱怨:

他们家的蔬菜基地自4月1日以来一根菜也卖不掉,已经烂了好几棚在地里,而上海社区老百姓又买不到菜,究竟什么时候可以正常出售蔬菜?

或许真是封控物流进不去,或许也确实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一座城市的商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不是真如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7)

记得上海解放前夕,也打了一场物资战。

当时,银行金库被老蒋掏空,粮食、棉花、汽油等生活物资储备更少得可怜,500万人口的大上海,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

临危受命的陈市长,在摸清了症结所在,紧急调整了策略,打响了三记组合拳。其中,第一拳便是物资战。

通过海运将大量粮食运进来,刚刚解放的山东人民,更是用小推车推上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同时打击投机商,最终靠着全国的支援,上海物价趋于平稳。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8)

历史好似一个轮回,时而在时光里觥筹交错。

某位高人写道:上海的文明,是一种以商业文明为底色的现代文明,商业规则是上海人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

如果商业文明消失,商业规则还会在一定时间内起作用,但会逐渐流失,进一步体现在不同人之间,流失速度可能有快有慢。

如今瞬间切断商业交易,商业逻辑让位于权力逻辑,商业对人性的约束由此崩解,人性这头恶兽被放出笼子,一切都会发生。

邓公说“好的制度把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把好人变成坏人”。疫情当下,上海的种种乱象,皆是生动写照。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9)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10)

疫情爆发前,我的一位宁波朋友,3月22日带丈母娘一家人去上海就医。

最终,他的丈母娘还是在医院去世了(具体原因不知)。他的丈母娘才五十多岁,这对他老婆和老丈人的打击相当巨大。

疫情原因,遗体一直存放在华山医院,不能火化。如今近一个月,他们三人仍被封控在静安区的一家酒店里。

他算了一笔账。

房费一晚300,两间即600,偶尔点酒店的盒饭,150元一份,三个人分着吃。好在饭量不大,再垫点泡面、零食,基本上能将就。

一个月下来,食宿费大概花了两万块。

但比这更难的是,他的丈母娘遗体还躺在华山医院,老话“入土为安”,但解封之日遥遥无期,内心着实不安。

我问他,抱怨吗?

他说,当然有,但没办法,配合政府吧,好好配合才能早日解封。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11)

他告诉我,酒店里有30多个房客,虽都不认识,但还是专门为此建了小群。有什么咨询,方便互相沟通。

他还说,像他们这样一家到上海求医被困酒店的,绝不在少数。

虽有抱怨,但大多数都能忍耐,忍耐亲人离去的巨大悲伤,在陌生的城默默疗伤、默默坚守。

“或许,未来再想起上海这座城,不再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只剩下了满满的悲伤。”

上海大小姐活了多少岁(为了上海这位大小姐)(12)

有时候想想,上海就像是一个备受溺爱的富养孩子,生病了本该打针,但好说歹说哭哭啼啼就是不依,搞得家长、医生、护士没办法,只能靠哄。

本来一巴掌就能解决的事,但就是下不了狠手,万一脸打肿了怎么办?耳朵打聋了怎么办?还要登台才艺表演,还要拿一系列国际大奖呢。

看到其他穷养的孩子,乖乖地打针,一声不吭。虽有羡慕,但一想到家族的脸面和尊严,便立刻抱紧了怀中的孩子,继续哄:

乖,宝贝不哭不哭,打完针妈妈带你去吃肯德基。

最后,祝宝贝上海,早日解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