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读山海经有感(学渣落榜6次成天工开物的作者)(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文人士子致学的信念,传统的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大抵都是有一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他们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唯有将所学用来兼济天下,才不负平生抱复,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

科举是中国文人士子们做官的基本途径,唯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否则十年寒窗也将功败垂成,科举也才成了检验士子们的重要标杆。但是明未却有这样一个科举落榜六子的学渣,以一己之力推动历史前进,为国家延续了近十几年国祚,展现了大国工匠精神。

奉新二宋

公元1615年,对于江西省奉新县的宋家而言,是一个值得记念的年份。

这一年是万历四十三年,同年的乡试刚一落榜,奉新县衙就快马传来捷报:全省一万名的学子中,宋家宋应星与大哥宋应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两人俱名列前矛。一时宋氏兄弟成了全县学子的楷模,一时风头无二,人称"奉新二宋",名副其实的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陶渊明读山海经有感(学渣落榜6次成天工开物的作者)(2)

堪称奉新学霸的两人,取得如此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家族传承也有一定关系。宋应星祖上人世代为官,除了父亲和祖父英年早逝外,皆有建树,曾祖父宋景,更是三朝元老,历任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在工部,兵部,史部都当过尚书,可是到了父亲这一辈,却没有继承优秀基因,考了几十年才中了个秀才,生活艰难,兄弟俩是在民办村小里完成的学业。

传闻宋应星打小就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且聪慧好学,继承了曾祖父宋景的特点,因比也被族人视以重望。宋应星除了熟读诸子百家外,对天文、水利、医学、农业、手工制造等专业的书籍都有所了解,尤其是对当时最新出版的《本草纲目》更是欣喜不己,对作者身份也大感好奇,视为偶像楷模。

可是他无法想象这样一本旷世之作,竟是出自一个落榜学子之手,而多年后自己的命运竟会和作者一样,神奇的相似,可是身处乱世的他,命运更加的悲惨。

陶渊明读山海经有感(学渣落榜6次成天工开物的作者)(3)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的戏剧化,可是此时此刻的宋应星并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

漆倒中年

公元1603年,距当年乡试一举成名己过去了15年,宋应星也从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成了拖家带口的老宋,其间他六次科举,俱以落榜结束当年的奉新学霸早己不复往昔。

而且父亲宋国霖也于前一年去世,家中尚有老母需要赡养,妻儿需要扶养,一时宋应星举境艰难,幸好大哥被委任到桐乡做县令,也不算辜负众望,于是宋应星便抛弃了诗和远方的诱惑,开始维持起一家人的生计,在家耕读为乐。

四年后,宋应星被人举荐,在离家数百里外的分宜县谋了份教育考核的差事,由于是一份闲职收入也颇为可观,宋应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陶渊明读山海经有感(学渣落榜6次成天工开物的作者)(4)

大哥在做县令的那几年,宋应星一有机会便会来看望,他发现当地水稻产量要远高于家乡,一番考察后他发现是当地人在育种、移栽、除草等环节已经实行了精细化操作。于是为了让更多人受宜,他将这种方法记录了下来,令人惊讶的是作为文科生,宋应星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数据记录也十分详细,至到今天江西仍有不少人在沿用这个比例。

可是这对宋应星来说,仅仅是牛刀小试而己,不足以发挥他的才能,下面这些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运用,才能展现他的逆天之处。

旷世奇书,巧夺天工

种植纺织印染、制糖制盐造船、榨油炼铜铸炮,这些在科举正统土大夫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旁门左道技术,宋应星却早己玩的炉火纯青。

明未炸油全靠手工,不同的油料产量不同,由于缺乏详细数据,造成了人员和油量的大量浪费。经过实际考察,反复实验后,宋应星一五一十地记下了各种油料的产油率。这些数据提高了产油量,并且节省了人员消耗,被油坊工人烂熟于心。

陶渊明读山海经有感(学渣落榜6次成天工开物的作者)(5)

在当地遇到旱年。宋应星收集田里尚存活的稻谷种子,研究它们的生物特性,培养了一种新的谷种,有效减少了旱年农民的损失和成本。这些成果在当时被视为天方夜谭,却都被宋应星一一实现,比达尔文的发现还早了将近两百年。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就直接将宋应星的发现引用为物种变异的重要证据。

在没有元素周期表的年代里,宋应星却早就发现了金属物质之间的分子结构差异,于是他利用银的活性提炼了金子的纯度。先将金子打成薄片剪短,用泥土进行包裹,将其置于火中熔化;再用银浇汁在泥壳上,金汁立刻就出来了。

因为金银密度不同,提炼后的金子纯度很高,而那些掺了泥土的银汁也没有浪费,用铅汁浇在泥上,高纯度的银汁就流了出来。这波神乎其神的操作,等西方人发现己是一百年之后的事了。

陶渊明读山海经有感(学渣落榜6次成天工开物的作者)(6)

宋应星前后经历8年,将所学知识和实验成果都记录在了书里,为了编辑这部书,一度缩衣省食,又从大哥那里借了一些钱,这才有了如今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传世巨著。他以"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之意,将这部书命名为《天工开物》。"但遗憾的是,这部被视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巨著出世后,却末见任何波澜。

几年后宋应星破格录用,在任职期间由于战事频发,后金与大明争议不断,双方互有冲突,为了保卫家园,宋应星发明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万人敌",此物一出,顿时使后金改变了进军路线,保卫了京师,由于威力巨大,简易方便,被明军广泛运用,成为了最有效的抗清神器。

陶渊明读山海经有感(学渣落榜6次成天工开物的作者)(7)

由于吴三桂的变卦,后金大举入关,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哥宋应升服毒殉国,背负国恨家仇的宋应星,顿时感觉天塌了一般,身世浮沉,于是他从此隐居山野,不问世事,直到去世后仍告诉后世子孙不得为官。

宋应星作为落榜文人,却彰显了大国工匠精神,他的爱国情怀也让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