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小时候读过并且印象深刻的一本世界名著,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我确信少儿版里删去了一些不可描述的场景并且让我感到愤怒(?),怎么我们小朋友就不能知道世界的真相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德伯家的苔丝悲剧的偶然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的偶然性(重读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的偶然性

这本书是我小时候读过并且印象深刻的一本世界名著,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我确信少儿版里删去了一些不可描述的场景并且让我感到愤怒(?),怎么我们小朋友就不能知道世界的真相了(?)

当初看的时候,对这本书内容的印象就是,一个好女孩,被一个坏蛋奸污了,从此过上了不幸的一生。我把苔丝的悲剧全部都怪在了那个奸污她的臭男人身上。

而当时一些主流的书评更是认为,这本书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劳苦大众的压迫。据说当时上流社会封杀了这本书,而贫民窟里的人却偷偷看这本书看到流泪。

然而如今的我再读一遍,我却发现这本书并没有那么简单。

书中对资本家的压迫的批判是存在的,但我认为作者更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小时候我认为奸污苔丝的那个所谓的“堂兄”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他利用权势骗走了一个少女心目中最重要的东西:贞操。

苔丝其实在那时候就已经死了,因为她把贞操看得甚至比生命还重要,不然她最后也不会为了这事而成了杀人犯判了死刑。

后面的苔丝其实都只是一个活死人而已,只有在她后来又碰到所谓“高尚”的男人克莱尔的时候,她才对生活又燃起一丝希望。

她至死都认为克莱尔会相信她的“纯洁”不是用贞操来定义的。

很讽刺的是,我现在看这本书,我内心深处对克莱尔的看法,甚至比那个奸污犯亚历克还要糟糕。

亚力克至少在后期愿意为苔丝负起生活上的责任,也没有去计较苔丝在男女方面发生的事,所谓高尚无比的克莱尔却连苔丝的死活都不管。

我觉得亚力克都更有人性。

这本书有两个译名,我小时候读的版本是《苔丝》,另一个版本叫《德伯家的苔丝》。我自然是认为后者更好,因为苔丝就是因为“德伯家族”这一虚妄的所谓“荣誉”而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更可笑的是她所谓的“上流社会亲戚”根本就是跟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冒牌货。

以前我看书觉得苔丝很可怜,因为她实在是太勤劳了,她比书里的任何一个人都勤劳,她的父母只知道整天浑浑噩噩甚至拿酒精麻痹自己,但是她为了赚钱照顾家人可以做任何又苦又累的活儿。

苔丝很相信命运,她一直认为这些都是她自己的命,是她投生到了不好的环境造成的一切。

但我现在却看出了苔丝的可悲,因为她拿那些虚伪的道德标准杀死了自己。

她从来都认可那些对她不公平的“教义”,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礼义廉耻”。

同样是穷家女遇上富家男,简·爱会和罗彻斯特说,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

但苔丝只会认为,她出身不好,她都该忍着,她没有别的办法,她被人诱骗了也是自己的错……

但她内心深处又深深地觉得痛苦。

她又把消除这种痛苦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别人身上。可惜啊,所托非人,但所托非人不也挺正常?在她身处的残酷社会,又有几个人会真正关注弱者的命运。

这是她最可悲的地方。

当今社会,也很残酷,但我们应该记得的是,人的精神是可以,也应该自由平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