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個蹲踞著的人在抱著什麼東西,汗簡和秦篆的字形也還有包裹著的意思。《說文解字》說這是「包」的初文,但這個字並不單獨使用,只是作為偏旁。

汉隶民字书写(漢字的字元肢體與動作勹)(1)

《說文解字·勹部》勹:

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

段玉裁注:

今字包行而勹廢矣。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包當作勹。......以包、苞、匏字例之。

从「勹」的會意字:

(包裹)、(勺子)、

(不多)、(同)、

句/勾(彎曲)、

(抱的本字)、

【gài】(丐的本字)、

(十個太陽循環復出)、

(陶的本字)、

(王畿的五百里之內)

以「勹」作意符的形聲字:

(聚集)、(伏地)、

(以手爬行)、

(胸的本字)、

【bāo】,會意字,像腹中懷孕有胎兒的形象,从勹从巳,勹亦聲,本義是胎胞,是「胞」的本字。後引申爲包裹之意。在「包」字為引申義所專用後,其本義便另加意符「肉」寫作了「胞」。

汉隶民字书写(漢字的字元肢體與動作勹)(2)

《說文解字·包部》包:

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於子。

段玉裁注:

妊者,孕也。孕者,褢子也。勹,象褢其中;巳字象未成(形)之子也。勹亦聲。

从「包」的會意字:

(胎衣)、(瓠瓜)

以「包」作聲符的形聲字:

(用手臂圍住)、

(本是水名)、

(本義是獸用足刨地)、

(刮削)、(咆哮)、

(臉上的粉刺)、

(冰雹)、(炙烤)、

(廚房)、(吃飽了)、

(本義是地面上隆起的小土墩)、

(用鹽醃的鹹魚)、

(鹿的一種)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之。

麕/麇【jūn】,獐子,像鹿,無角,體型較小。

白茅,也叫絲茅,有平行的葉脈,花穗上密生白色的柔毛。古時候用來縮(濾)酒、包裹祭品和五色土。

【包容】

度量寬宏,能夠包容與自己不同的意見。

《漢書·五行志》:

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

君主如果不能寬大包容臣下,那他就不配位居王位。

《淮南子·本經訓》:

洞然(空虛)無為而天下自和,憺然(安靜)無為而民自樸,無禨祥(向鬼神祈福)而民不夭。不忿爭而養足,兼海內,澤及後世。

治理天下,應順著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是依著人的主觀意志。要虛靜得好像什麼事情都沒做,天下就自然平和;恬淡得好像沒有任何慾望,民眾就自然樸實。不向鬼神祈福,民眾也不會夭亡;沒有紛爭,給養就自然充足。包容四海之內的天下,福澤自然就會延及後世。

汉隶民字书写(漢字的字元肢體與動作勹)(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