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龙困浅滩(龙困浅滩遭虾戏)(1)

郑芝龙


公元1604年4月16日,在福建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里,有一个小男孩出生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家人给他起名叫一官。

一官的父亲郑绍祖,按现在话说虽然是体制内人,但其实就是个小公务员——在泉州知府衙门任库吏。所以,他们的家里生活也是比较艰难的。

当郑一官十七岁时,家里人要为他的今后着想了,便让他出外,到舅舅那里去做工。

他的舅舅黄程,是一个大商人,主要贩卖白糖、奇楠、麝香等物。在那里干了不久,他受不了拘束,于是跳槽来到李旦门下。

电视剧龙困浅滩(龙困浅滩遭虾戏)(2)

商船


这个李旦在当时可是个赫赫有名的主,他是闽南泉州人,先在菲律宾经商,不容于西班牙统治者,就转至日本九州岛定居,成为当地华侨领袖。

这只是他的公开身份,暗中的身份,其实就是一名大海盗。郑一官在他手下干活,可谓是得心应手,并且和各国的商贸船队打交道,学会了多种语言,他由此通晓闽南语、南京官话、日文、荷兰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深得李旦的赏识,后来干脆做了他的干儿子。


李旦来到日本后,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时给予了大力赞助,因此后来投桃报李,他的船队受到日本官方的照顾,所以他的船队是武装船队,在日本、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间与荷兰、英国所经营船只从事国际贸易往来,一路通行无阻。


除了正常买卖以外,李旦也从事海盗掠夺行为,因作风强悍,被西洋人称为 “甲必丹”(Captain),即汉人领袖的称呼。

1625年,李旦病重,在临去世前将他在台湾的所有产业,都赠给了干儿子郑一官。

电视剧龙困浅滩(龙困浅滩遭虾戏)(3)

贸易区域


郑一官接受这些产业后,就自立门户,开始了海上的独立经营,他从福建老家招徕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干将,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并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

郑芝龙此后以老家泉州安平镇为航海和经商基地,私下筑起一座城池,据说海舶可以直通其卧室,从床上跳到船上即径达大海。郑芝龙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当时荷兰人的贸易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但唯独不能统治环中国海。

其原因是:东方海洋经济世界不是权力的空白。明朝官方从海洋退缩,海商和海盗成为海上的统治者。

电视剧龙困浅滩(龙困浅滩遭虾戏)(4)

海上马车夫


由于郑芝龙集团力量的大幅度发展,对荷兰殖民者也造成很大威胁,荷兰船只一在中国海露面,就为郑芝龙集团截获,为此,天启七年(1627年)还发生一场驻台荷军与郑军的战争,结果荷军败北。

战争的规则就是“丛林法则”,打不过那就乖乖认输吧。

从此后,郑芝龙规定,所有途径南中国海的商船,每艘远洋船只每年收取过路费3000两白银,包括荷兰、英国等西欧商船,只有交完了过路费,悬挂上“郑”字令旗,才能顺利贸易,否则随时可能被铲灭。

单是一项过路费每年收入就可能高达1000万两!

这个收入也等于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全年收益了——这么看起来,应该是在给郑芝龙打工了。

除了做这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以外,还对日本、东南亚做着正常的买卖,的直接贸易中获利。据一文估计,当时郑芝龙集团年利润可达2000万或3000万两白银!除此之外,他还有租金、土地收益及贿赂等其他收入来源,我们对此知之甚少,但金额也必定非常可观。看起来郑芝龙集团的年收入很可能是当时世界著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三至四倍。(《1650至1662年郑成功海外贸易的贸易额和利润额估算》杨彦杰)

电视剧龙困浅滩(龙困浅滩遭虾戏)(5)

(荷兰)东印度公司


当时的郑芝龙可谓之富可敌国。此时明朝政权已经被清朝推翻,明朝遗民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他们的所有花费完全仰仗郑氏家族,郑芝龙曾感叹:“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即无家。”

由此可以看出,郑芝龙还是很清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道理的。

但聪明人有时候也难免办糊涂事。有时候有些糊涂事,可以补救,有些糊涂事就无法补救了。

电视剧龙困浅滩(龙困浅滩遭虾戏)(6)

清军


当清军往南推进,大军进逼福建时,郑芝龙感受到空前的压力。恰在此时,在他的同乡,已经降清的洪承畴建议下,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写信招降郑芝龙,并且许诺,如果他归顺大清,就封他为“闽粤总督”。

在利益的诱惑和军事压力下,郑芝龙准备投降。

他的长子郑成功看出,这一步不能走,于是科考哀求他改变主意,但郑芝龙主意已定,遂北上降清。

其子郑成功劝止郑芝龙未果,遂至孔庙哭庙、焚儒服,对自己的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

父子遂别。

电视剧龙困浅滩(龙困浅滩遭虾戏)(7)

郑成功


清军挟持郑芝龙到了北京,朝廷授之一等子爵(精骑呢哈番),后封同安侯。但对于郑芝龙来说,只有徒有封号而已。

郑芝龙到了北京,但家室还留在老家,清兵洗劫了安平,郑成功之母田川氏未及逃出,唯恐受辱,自缢而死。

和父亲决裂的郑成功,这时在闽南大举抗清,连续攻破福建多处城池,清廷命令郑芝龙几次写信招降儿子,都被郑成功拒绝。

由此清廷大失所望,把郑芝龙囚于高墙之中。

​1661年秋天,就在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宣告其对大明的“海外孤忠”后,郑芝龙及其子孙家眷十一人被清廷杀于北京柴市口。

一代海上枭雄,最后还是死在了陆地上。

参考资料:

《闽海纪要》清·夏琳 

《小腆纪年附考》清·徐鼒

《郑成功传》赵尔巽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