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俄罗斯一度推迟的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终于还是举行了。相比于5月9日仅有的空中梯队展示,地面方队上万人集结受阅的场景显然才更有阅兵的味道。

我们知道,逢五逢十的阅兵式往往都是规模比较大的,俄罗斯75周年胜利日阅兵背后另有几个特殊意味:

其一:俄罗斯的二战老兵已经很少了,今年的阅兵如果取消,那么等到80周年阅兵时,健在的老兵恐怕更是没多少了;

其二:2020年是普京正式执政20周年,当年据传普京曾说过“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普京未必真说过这话(原话是斯托雷平说的),但却尽力去做了,而阅兵恰恰是展示俄罗斯实力的最好窗口;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

其三:当下的俄罗斯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北约原定在今年举行的欧洲捍卫者2020军演就是针对俄罗斯的,尽管该军演因疫情而流产,但北约步步为营的军事压力还是很强的,俄罗斯以阅兵回应也是惯例。

当然了,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俄罗斯的阅兵式又有了另外一层含义:毕竟病毒也是敌人,凝聚国民信心,展示俄罗斯不畏惧任何困难与敌人,这也是提振人心的重要举动。

我们看俄罗斯的阅兵时,其实有两大看点,第一是俄罗斯军人在阅兵时那种傲气逼人的气势;第二个就是阅兵中展示的武器装备了。

据报道,本次阅兵中俄罗斯一共出动了13000多名军人、200多件地面兵器和75架飞机。当颇具暴力范儿的俄式重型武器隆隆驶过阅兵场,应当说视觉效果还是很震撼的。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3)

在俄罗斯的阅兵中,T34坦克的出现是非常常见的。作为一款极具象征意义的坦克,当T34出现在胜利日阅兵的场景中,相信更能让俄罗斯人回味当年的胜利。

不过二战时的T34虽然造了不少,多年之后能拉出来跑的却是极少数,因此往年阅兵中T34坦克基本都是形单影只。

而在今年的阅兵中却有几十辆T34和SU100亮相,这些坦克倒不是从哪个军备库中新发掘出来的,而是从老挝军队的现役武器中转接过来的。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4)

由于长期以来军备落后,老挝陆军中一直有数目不少的T34坦克,2018年初,老挝和俄罗斯达成军事协议,俄方向老挝出口一批T72MS坦克,后者则向俄罗斯移交30辆车况较好的T34坦克。

俄罗斯将这30辆T34运回后,专门编成了一个历史坦克营,隶属于第4近卫“坎特米尔”师,以培养部队的荣誉感,同时参加重要的庆典活动。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5)

所以这次的红场阅兵中,T34坦克终于能以两位数的“装甲集群”出现了,可谓“底气十足”。

T34坦克是苏联在二战中的明星武器,而在本次阅兵的地面装备中,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在苏联时期就已经诞生的武器基础上的改进升级版本。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6)

以地面装备中的坦克来说,T72和T80在苏联时期就是明星装备,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将T72BU改称T90,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T90也是T72的改进型号之一。

在苏联解体将近30年后的红场之上,这老三样的后继型号照样是当家花旦。

其中T72进化成了T72B3,这是俄军近年较大批量列装的坦克,在“坦克两项”军事竞赛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这种坦克的身影。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7)

而T80则是T80BV基础上改进的T80BVM,俄军保有较大量的T80BV坦克,其本身已经较老了,而升级后T80能更适用于极寒地区的作战环境,俄军计划升级120辆装备寒区部队。

至于T90M基本可视为是俄罗斯在T90基础上的“终极改进”版,当然了这个终极指的是当前环境下,以后T90肯定还会有改型。俄军现在量产了30辆T90M,其中10辆为新造,20辆为升级,未来俄罗斯计划将100辆T90升级到T90M版本。

坦克是如此,其他武器中这种现象也很常见。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8)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9)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0)

如BMP2步战车在苏联时期是苏军机械化部队的精锐主力,如今BMP2M依然在红场阅兵中出现;苏联时期研制了TOS1火箭炮,如今TOS1A和在轮式底盘的TOS2也与其前代有密切关系;苏联时期研制了道尔近防系统,如今道尔M2也在阅兵中出镜。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1)

甚至作为压轴武器出场的亚尔斯导弹,其是在白杨M基础上改进的,而白杨M则又是在苏联时期白杨导弹基础上改进的。说到底,吃苏联“遗产”的色彩依然十分浓厚。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2)

在空中梯队方面就更明显了,轰炸机队的“三驾马车”图160、图95、图22都是老面孔了,苏24和苏25也是苏联时期的经典武器。战斗机队虽然飞得不错,扛大梁的仍是侧卫家族。

不夸张地说,在本次红场阅兵中出现的武器装备,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在苏联时期就存在的平台上改进、升级而来的。

可纵然是改进和升级,在红场阅兵中出现的武器与当年它们的本体对比来说,战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基本也能满足现在俄罗斯的军事需求。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苏联带给俄罗斯的军事遗产不可谓不丰厚,我们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俄罗斯军工上的体现尤其明显。尽管是吃老本,俄罗斯军工依然是不可小觑的。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3)

当然吃苏联的老底虽然到现在依然不算落后,但在开创性装备方面,也能明显地能感觉出俄罗斯是有些后继乏力的。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4)

全新式的武器装备,在阅兵中也并非全无展示,如T14坦克、T15步战车和空中梯队的苏57等都算是新一代的武器。

但我们也知道,这些新式武器上出现的问题,俄罗斯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也导致了俄军新一代装备的具体列装时间不断推迟,跟当年苏联时代新武器快速研发、快速服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5)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6)

当然了,武器从研发到列装部队需要的是综合国力的支撑,当年的苏联是以军备竞赛的姿态建设军工的。如今的俄罗斯在国力上与苏联差了不止一星半点,而有着苏联的前车之鉴,俄罗斯也不敢将国力空耗。

因此在集中一定力量投入到新式武器研发中的同时,继续吃老本,依然保持俄罗斯军事大国的地位倒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抉择。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7)

毕竟在当今世界,军事工业中的尖端武器已经不是一般国家可以搞得起得了,吃着苏联老本,同时尽可能向前拱一拱,在短时间内也不会落伍。反映到武器装备出口上来说,俄罗斯依然稳居世界军火出口第二把交椅的位置。

很显然,俄罗斯军工这30年的发展充分说明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真理。而在我们朝向俄罗斯看的时候,也应当再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国。

要知道1980年代是美苏对抗的高潮,双方的军事装备和技术都达到了冷战以来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时间进入到1990年代,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军工的主体部分,但是其投入规模和发展层次是远不可与旧日的苏联同日而语的。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8)

而美国呢?美国其实并没有经历了这样断崖式的下跌,反而在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胜利之后在全球疯狂扩张,其军费常年占据了世界各国军费开支总和的近一半。美军每年光是新式武器的采购费用,都比我们每年的军费还要多。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被“独孤求败”的思想一度冲昏了头脑,在朱姆沃尔特等武器上走了弯路;同时一度深陷于中东治安战中,牵制了精力。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俄罗斯都能在苏联倒台后连吃30年的军工红利;美国只是走了弯路,却并未遭遇分崩离析式的断崖式下跌。俄罗斯的军备在今天尚且如此,美国军工今日的老本又该有多么厚呢?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9)

近几年来,美国充分感受到了新兴大国崛起的压力,在全球范围有了一定的收缩,同时军备建设和军队训练也更偏向于大国交锋。以现在美国军工的底牌,同时加上巨量资源的投入,美国军事工业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美国和俄罗斯军工从冷战发展到今天的几十年时间中,中国军工也从仿制为主逐步形成了带有自己特色的军事工业体系。

如今,我们自己军工体系中的部分产品已经居于世界一流水平,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有能力造出自己有需要的武器,而且军费管够的话可以全部列装先进武器。

有成绩固然是可喜的,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吃老本的俄罗斯和正在试图重新发威的美国。厚积才能薄发,我们现在依然要静下心来,埋头苦干,追上世界一流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做的是引领。

正如歼20总师杨伟所说: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0)

苏联的最后王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1)

第三代战斗机、第四代战斗机不是我们定义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根据它们的战略需求,它们突出的重点,定义了第三代战斗机和第四代战斗机。那么在第四代战斗机之后,咱们可以叫第五代第六代,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定义。而且说穿了它们的战略需求和我们的战略需求也不完全一样,所以说真正在未来创新发展的过程,我们无论是从需求上还是技术上,都会不一样。在飞机的形态上我相信也会不一样。

我们不需要赶俄超美,我们要跳出这个模式,在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搞新的东西,这是中国军工未来的方向,说到底俄罗斯在吃老本,美国在重拾重锤,而我们要着眼于未来,谁掌握了走向未来的路,谁才是世界新的引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