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首演于莫斯科
洛可可
Rococo
法国十八世纪中叶,庭院布置、室内装饰多方面的一种实用的艺术风格,其特点为强调富丽堂皇的外形和纤巧繁琐的装饰,在具体运用中强调不对称的各种漩涡形曲线和轻淡柔和的色彩。
图为:洛可可风格装饰的钢琴
在音乐上常指
巴洛克至古典乐派过渡时期
的音乐作品风格
在莫扎特之后的所谓“洛可可”风格很快地便消失了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
老柴 “仿古莫扎特式”
大提琴协奏曲《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作曲:柴可夫斯基 作品:《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Yo-Yo Ma - Romantic Cello
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题献给他的好朋友、著名大提琴家菲芩哈根,于1877年的今天在莫斯科首演。曲调流丽安逸,具有和莫扎特作品相似的诗意,同时也表现出老柴的艺术个性,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带你介绍8个变奏
洛可可主题:带有典雅的风格。
变奏1:情绪活泼轻快,就像无忧无虑的童年
变奏2:大提琴与乐队一问一答,好似两人在亲切叙谈。
变奏3:优美如歌。轻淡的、苦涩中不乏甜美的,恍如青春的恋歌。
变奏4:欢歌乐舞,像人们在跳着典雅的舞蹈。
变奏5:发挥大提琴高音区的演奏技巧,“华彩”技术难度超高。
变奏6:木管显出凄清,大提琴独吟忧郁伤,好似在述说着痛苦。
变奏7:在乐队的支持激励中,大提琴冲向辉煌的巅峰!
变奏8:通常被略去不演。
@_@被美到神魂颠倒的小编
最后为你推荐
低音提琴版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诞生与逝世
1945 罗马尼亚钢琴家拉杜·卢普(Radu Lupu)诞生于加拉茨
1952 美籍俄国指挥家塞米约恩·贝奇科夫(Semyon Bychkov)诞生于圣彼得堡
1954 德国指挥家、作曲家威廉·福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逝世于艾博斯坦因堡 他是上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大师之一。以他为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兼具浪漫主义色彩,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曾任柏林爱乐的音乐总监,总是能完美的诠释贝多芬、勃拉姆斯及布鲁克纳等人的作品,相当具有权威性。
1957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贝尼亚米诺·吉利(Beniamino Gigli)逝世于罗马 获得帕尔玛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曾与卡鲁索,斯基帕并称“三大男高音”
首演
1877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首演于莫斯科
1885 马斯内 《熙德》首演于巴黎
1903 肖松《亚瑟王》首演于布鲁塞尔
1946 哈恰图良 《璐璐交响曲》首演
古典今天
1654 吕利的芭蕾舞剧《时间》为他在法国宫廷赢得一个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