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吸管加上回形针能模拟载人潜水器、普通的饮料瓶能够变成“载水火箭”飞向天空、圆珠笔竟然会跳舞……在“科学爷爷”叶健祺的科普课堂上,这些都变成了可能,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玩具。
叶健祺是原黑龙江大学物理学教授,也是三亚市天涯区候鸟党员志愿者,10年前因旅游与三亚结缘,一直在三亚养老。从2019年11月开始,叶健祺在天涯区各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陆续开展“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主题科普活动,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制作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带着孩子们“玩转”科学,83岁的他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科学爷爷”。
叶健祺在天涯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主题科普活动。受访者供图
自制十余种实验道具
花几天反复研究实验
叶健祺是天涯区候鸟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天涯区候鸟党支部根据“候鸟”们的爱好和特长,分为了科学、书法、医疗等14个小组,长期在天涯区各个社区、村庄和学校开展志愿活动。
“我国的‘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从三亚出海科考,大家知道载人潜水器深潜的原理吗?”叶健祺拿着一瓶装半满的矿泉水瓶、一小节吸管和几枚回形针,他要用这些来给小朋友们解释。只见叶健祺轻轻一捏水瓶,别着回形针的吸管就往瓶底沉,一松手,吸管就往上浮。许多孩子们发出了“哇”的感叹,纷纷上前尝试实验。
叶健祺在天涯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主题科普活动。受访者供图
这些实验的道具都是叶健祺自己制作的。叶健祺的家中有几个布袋,里面装满了各类像“废品”一样的瓶瓶罐罐,有饼干盒、易拉罐和饮料瓶,大多都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了改装。“这些‘垃圾’都是他的宝贝。”叶健祺的爱人董淑娥虽然嘴上“吐槽”,但每次要上科普课,她都提前帮忙制作实验道具,还在科普课前带着孩子们唱歌“热场”。
为了更好地呈现科学实验,每次到社区上科普课前,叶健祺和董淑娥都会提前花上几天的时间准备实验道具,还会反复研究确认实验。“最长的时候花了3天的时间做一个载水火箭,我们2天的时间反复在小区的空地上实验飞行。”叶健祺打开餐桌下几个装满瓶瓶罐罐的袋子,里面有十多种实验道具,都是利用家中的小物件制成,他甚至还拆了家门后的磁铁。
将陆续走进更多社区学校
希望更多人了解自然科学
开设“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主题科普活动,是叶健祺的想法。“江西有退休的爷爷奶奶也采用小实验的方式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我觉得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们更亲近自然科学。”叶健祺和天涯区党群服务中心沟通后,2019年11月开展了第一期科普课,吸引了许多学生参加,反响很好。
叶健祺在展示科学小实验。记者 谭琦摄
目前,叶健祺已经在天涯区的回辉社区、群众社区、南边海社区、金鸡岭社区等开展了十余场科普活动。“我看到有些小朋友来了不止一次,孩子们还是很喜欢科学的。”叶健祺除了做科学实验外,还在课堂中分享一些科学故事和生活中的科学原理。“比如气流的原理,我通过两张纸讲述了空气动力学悖论。”叶健祺用两张纸相对垂直放置,往中间吹气,两张纸却在这中间相吸。叶健祺说,这个原理就像是动车站站台上的黄线,黄线内就容易受到空气动力学悖论的影响,动车运动的强气流会将人带往轨道方向,造成生命危险。
叶健祺在天涯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主题科普活动。受访者供图
“其实物理并不难,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就是需要探寻和培养提高孩子们科学兴趣的方法。”叶健祺今年83岁了,他是原黑龙江大学物理学教授,多年从事物理实验教学。2011年到三亚旅游后决定定居养老。“我希望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教学工作,为三亚发挥自己的余热。”叶健祺希望向孩子们讲述身边的科学、透明的科学、动手的科学、探究的科学和好玩的科学,让孩子们在有趣的玩耍中走近科学。下一步,叶健祺将满足天涯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各社区的需求,继续在更多的社区、学校开展更多有趣的“科普课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谭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