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音乐爱好者在面对如云烟一般的古典音乐曲目和唱片都会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因此自己整理了这个系列的文章,给广大音乐爱好者按系列推荐各二十张唱片方便音乐爱好者入门。主要以古典音乐为主,后面也会有电影音乐系列,并对音乐和唱片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美妙的音乐,得到美的享受!创作不易,希望大家支持!
音乐是拿来听的,再多的解说也替代不了听。古典音乐有一句名言叫”让解说消失“,意思就是其实大部分古典音乐你只需要知道些背景知识就可以了,解说音乐本身其实没有必要而且往往会误导听众。所以本人的解说一向不正经更不正规,随意而为。如果真的想了解的话,网上搜一下就行了,资料太多太丰富了。
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是门通向心灵的艺术,一旦入了门,欣赏它其实并没有什么困难。如果不喜欢某个类型某个人,或者觉得不好听,也不要勉强自己。每个人都会有感动自己的那类,但同时也存在不喜欢的那种类型,很正常的(比如我就不喜欢莫扎特的交响曲和大部分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完全不需要为此烦恼!
这个清单都是自己根据自己手里的电子版本的音乐曲目选择的。序号也已经按文章介绍的顺序整理好,你可以边看介绍边欣赏。希望大家都能支持网上正版音乐,比如ROON,有一个会员一片广阔的天地就打开了。
曲目及唱片清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会根据具体清理的情况作些调整):首先是发烧天碟二十张,交响乐二十张、钢琴协奏曲二十张、小提琴协奏曲二十张、钢琴及小提琴独奏曲(含奏鸣曲)二十张。然后是标题音乐二十张、室内乐二十张、歌剧二十张、其它协奏曲和标题音乐二十张、选听交响曲二十张。未来还计划出一个电影音乐精选一百张。每部作品和唱片我都尽量简单的作一点介绍,希望有助于欣赏和理解。
由于资料基本都来源于自己的记忆,难免有误,敬请理解!如有疑问,请以网上权威的介绍为准。
标题音乐是古典音乐入门的好选择,但很遗憾我们在做古典音乐推广时,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到高大上的交响和协奏曲上去了,甚至连歌剧这种晦涩难懂的东西都拔高到要普及的程度。但对随便一个人都能听懂的标题音乐却嗤之以鼻,真是咄咄怪事。
一、维瓦尔迪 四季
维瓦尔迪这个四季应该算是标题音乐的鼻祖了吧,在那之前的标题和内容其实没什么搭干的,在那后很久标题和音乐内容也不搭干的居多。比如海顿的什么母鸡、伦敦,还有那个惊鄂交响曲,居然就是因为里面那个齐奏。
维瓦尔迪不仅认真的为每一个月写了音乐,还慎重其事的为每一段写了一首诗,不过文笔很烂,堪称打油诗级别的。不过四季的音乐描述非常生动,形象得简直不像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兴趣可以搜下网上的说明一看,再对照着听一听。这可比现在的流行音乐强实在太多了。
由于四季的音乐优美迷人,相当的治愈系,因此四季也成了古典音乐中版本最多的。有超过400个以上的版本,我也听过不少,以至于现在都不想听四季了。大多数版本都可以听,但真正值得留下了,一个是平洛克的古乐器版,另一个就是经典的马连纳版,其它大多可有可无。不过自己这次随便找的这个还可以,毕竟是新录音,效果和透明度都非常好。就是小提琴处理得有点过于油滑了点。
二、贝多芬 艾格蒙特序曲
贝多芬算是真正标题音乐的开创者,不仅仅是他的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很多都有名字。关键是他的标题那都不是白给的,而是真正的命题作文。除了这些外,贝圣的几首序曲也是命题作文,包括歌剧菲德里奥和莱奥诺拉的序曲,也写得非常的出色(虽然贝多芬的歌剧不咋地,哈哈)。
艾格蒙特序曲是贝多芬写给歌德的同名戏剧的,算是拍老前辈马屁之作。艾格蒙特是荷兰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最终运动在他的运动下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有了这几句话的解说,听艾格蒙特就很简单了。
贝多芬序曲最知名版本无疑是不死鸟那个录音,不过我没有找到,找到了戴维斯这张,效果和演出都一流的。可惜不是他指挥子弟兵阿姆斯特丹交响录制的,而是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合作的。
三、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柏辽兹当屌丝的时候,喜欢上一位戏剧演员(当年的大红明星),结果当然是碰到一鼻子灰。然后他就幻想自己吸D后追星追不上,愤而杀死女神,然后被砍头的故事聊以自慰。
当然,如果他只是想想也就算了。关键是,这家伙还付诸于行动。当然,不是搞谋杀,而是据此写了一部作品出来,也就是这部幻想交响曲。
由于音乐形象无比,而且编制要求巨大(一百余号人的交响乐队),幻想一推出来就震惊了音乐界,当年听到它演出的人都疯了!支持的吹上天,讨厌的踩下地,然后两边旗帜鲜明地对喷了足足一百年啦一百年!
由于效果太好,TAS榜单上就有4张幻想的版本(一说是5张,但自己查找时没注意到有)。一张戴维斯的,一张明希的,还有RR的和水星的,效果自然都不必说。我有三张,RR那张没注意到哪里了。这次都共享了出来。大家拿来在音响上满音量比较比较,看看最后是哪张烧了音响,可以知会一下,谢谢(我都觉得自己好坏,嘿嘿)!
四、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17岁的门德尔松真是天才少年,能写出如此青春洋溢的作品,充满朝气又形象鲜明,一听难忘,而且百听不厌。尤其是序,那美得直冒泡。可惜他越往后面,作品反倒失去了这种灵性。
其实我们现实中经常听到古典音乐,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上,亦或生活中,只不过大家不是太注意到而已。比如,现在哪场婚礼现场不来一段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门中的一段,那婚礼都不做数,嘿嘿
这张唱片最出名的应该是普列文那张入选TAS榜单等多个榜单的那张,不过那张也有些老了。我找了个比较新的版本,演奏比较细腻些,虽然动态小了些。
五、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
与其说是推荐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不如说是推荐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这张绰号”白头佬“的唱片的第一首确实相当的爽,那个低频质感、动态和层次实在是太丰富了。这张唱片录制于1960年和1961年,两位录音师是堪称传奇的Robert Simpson和Lewis Layton,他们当年用3只咪录出了后面几十年依然无法突破的录音。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因为多次重复制作及母带自然退磁,唱片的高频响应已经不那么出色了,但重放仍然是一流的音效:声场宽广、动态巨大、低频极富有冲击力。让人不由感叹不已!
斯美塔那这首饱含情感的《我的祖国》最知名的录音无疑是当年库贝利克重回捷克指挥捷克爱乐的那一版。可惜,自己某次碰到Tower出版的CD,仅售价20元,当时没有拿下,结果后面迅速被一哥们抢跑了,真来气啊!
六、格林卡 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
古典音乐有些偏一点的冷门曲目经常是不管你再喜欢,想多找几个版本都是个非常困难的事。这首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非常的精彩,全曲可谓一气呵成,漂亮得不行。但翻完自己所有的碟片,只找到RCA这张和一张伯恩斯坦的报纸版。然后我很高兴地把伯恩斯坦放了上来,结果试听发现简直没法听。那速度就像乐手一天没吃饭,赶着演奏完好扒两口似的。
另外还有那张莱纳的图画展览会也有,演奏几乎一模一样。这套Living Stereo的唱片真是录音史上的奇迹。都是五十年代中后到六十年代初的录音,但是那个效果哪怕现在听也一样没几张唱片能比的。
这张里面都是俄罗斯音乐作品,鲍罗丁的《伊格尔王》、穆索尔斯基的《荒城之夜》等,效果都相当出色。
七、慕索尔斯基 图画展览会、荒城之夜
这张荒城之夜和图画展览会的唱片最出名的无疑是莱纳那张了,TAS榜上的天碟。但俺这次推荐的同一系列的皇家爱乐乐队效果比这一张更好。除了音效,它的演奏水平感觉也比莱纳更为出色,弦乐组的表现尤其漂亮。但居然就没有莱纳出名,这里的关键就是没人炒,然后就冷落了。其实,这张唱片一样是上了TAS榜单的。效果好的关键原因之一可能是英国乐队的弦乐组本身就比美国乐队强,另外一个是母带没有多次再版,保存得比较好。
慕索尔斯基的画图展览会一开始是首钢琴曲,这个也没法,慕索尔斯基当年太穷,请不起乐队,钢琴曲就简单多了,找个哥们就搞定了。而且他是海军转职过来搞作曲的,配器这个就别难为他了(他画像一看就是战斗民族出来的)。我记得荒城之夜是找的里姆斯基搞的,而图画展览会是后面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成管弦乐版的,效果和色彩都出奇的好。以至于我去淘古典音乐唱片时,图画展览会版本多得要命。
朋友方岽清为国画所写的《与风景的对话》古筝协奏曲也被人称为”中国的画图展览会“,可把他高兴坏了。虽然还远达不到图画展览会的高度,但《与风景的对话》的音乐中国味十足,画面感很强,录音也相当发烧。该唱片已经由绵阳一墨长歌发行,俺也算是未具名出品人之一。
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一千零一夜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千零一夜(又叫里赫拉查德或者天方夜谈)也是TAS榜单上的常客,至少有3张上榜。一张就是以前已经例过的莱纳在RCA的录音,另一张就是这张安塞美的录音。数字录音也有一版上榜,但自己都忘记了,好像是郑明勋在RR的录音吧。
安塞美这张感觉在动态上略输给莱纳那张,但在细腻度和高频更为强一些。另外感觉Decca在数码化时为了降噪,把声音搞来没莱纳版好听了。后面二嫂出SACD又拿出来重新制作了一次,效果就出色多了。
一千零一夜这首乐曲色彩极为华丽,而且充满了异国风情。听着确实过瘾。解说其实完全不需要,但上网查一查,几分钟可以让人非常好的理解音乐表达的意思了。至于想靠俺来说,我实在懒,宁愿扯一堆闲话也不想做Ctrl C和Ctrl V这种事。
顺便一说,用NS17来放一千零一夜,效果好极了,还便宜。6.5寸箱能搞定它的,不多,万元左右价格的,没有第二对。
九、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西班牙随想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总是色彩丰富,除了上面那首一千零一夜外,还有这首西班牙随想曲。也是同样的色彩丰富,也是同样的异国风情。不过,音乐的形象感不如一千零一夜,所以没那么流行。除了这两首外,他那首丑角之舞也是爽得要死(就是天碟Tutti的头一首)。
水星的这张唱片的音效也是极其出色。当年模拟录音的黄金时代几大唱片公司家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搞得后面几十年大家都没得玩。
十、小丑碟
这张简称为”小丑“的碟选择了恰恰图良的《假面舞会》和巴拉基列夫的《喜剧演员》,并由苏联指挥家康德拉辛指挥胜利交响乐团演奏,效果在Living Stereo系列中都算顶尖的。听着CD,就想着如果是当年初版的黑胶,那效果不知道有多出色。
指挥家康德拉辛和恰恰图良、老肖都基本可以算是同一时代的人,老肖的后面几部交响都是由他首演(当时老肖和穆拉文斯基搞不到一块了)。
忘记了扯扯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的事了。当年在格林卡的领导下,几位(准确地说是五位)后辈包括居伊、巴拉基列夫、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慕索尔斯基一起,搞了一个五人强力集团,写了不少的东西,大都是采用俄罗斯民间音乐特色,影响很大。然后就觉得自己牛逼了,谁都瞧不上,连老柴也不在他们眼里(不过他们关系也不差来着)。当年确实也是如此,我看三十年代某位大佬写的《西方音乐史》上,对五人强力集团大书特书,而对柴可夫斯基反而是一笔带过。
转眼一百年过去了,老柴的风头明显超过了他们五位了,这就是时间选择的结果。就如同当年的海顿与莫扎特、舒伯特一样,李特斯与肖邦门德尔松一样。
,